“后”HIMSS时代

时间:2022-09-18 12:20:01

“后”HIMSS时代

过去几年间,IT技术取得了令人惊异的发展,同时也向医疗行业展示了崭新的前景:运用新的信息技术提升效率,保障医疗质量,帮助管理者决策,已经成为医院必然迈向的方向。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HIMSS评级围绕着电子病历的应用,帮助医院实现闭环管理以及建立完善的电子病例系统,为医院的信息化建设竖起了指示牌。

然而,不论是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新技术,还是专业的评级制度,医院管理者都应认识到那并非是信息化建设的终点。在2014中美医疗信息化发展高峰论坛上,来自各界的专家探讨了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核心理念以及HIMSS 7级之后的新方向。

紧握核心

“今天,健康领域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HIMSS的全球总裁兼首席执行官Stephen Lieber在开场中表示。在数字化的时代,通过丰富的电子信息系统,能够正确捕获每一个阶段的信息,并呈现给医生,应用这样的技术,能够改变医院中的工作流程,并最终改善患者的安全以及提升医疗质量。

同样,美国医学会主席Robert M.Wah也强调发展技术并非为了技术本身,尽管信息技术是进行医疗变革的基础环节,但最终目的应当是提高医疗质量和护理水平。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以下简称“北京协和医院”)副院长王以朋认为,医院的生命树并不是信息本身,而是质量和安全,将保障医疗安全和提高医疗质量作为核心,使得信息化有了落脚点。同时,他不满足于目前信息化建设的固有思路。“信息化走到今天,很多医院都同质化了,没有什么区别。今后我们应该考虑的是,用医院的文化底蕴以及传承来创造适合自己的信息系统。”王以朋说。

为此,北京协和医院建立了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全流程信息系统,融入更多的质控因素,助力临床科研和管理。同时通过数据挖掘与分析,实现质量控制,提升医疗安全。在此前提下,北京协和医院还力求通过建立以医院运营数据为基础的全封闭式科学化管理体系,运用决策模拟系统,对运营模式进行分析和评价,最终实现用数据创造价值的目标。

北京协和医学院医院管理处处长王海涛则表示,医院的信息系统更需要的是临床思维、科研意识、质控标准,以及患者安全、人本管理等文化的融合、交流和互动互通。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北大人民医院”)在2014年率先通过了HIMSS 7级,院长王杉坚定地表示,对于医院来说,医疗质量是核心,因为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影响到医疗质量,使得医院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为此,北大人民医院在2010年就选择了参加HIMSS评级,其核心理念就是要实现全院追踪、全程追溯以及科学有效地分析,最终做到个体化地纠正。“而实现这些的唯一出路就是信息化。”

王杉表示,整合与改造的过程中两点最难,第一是改变利益关系,第二则是改变习惯。“谁、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干了什么事儿”对于医院的运行非常重要,院长要了解财务系统是否有实时的数据,以便能对政府、患者和员工负责。

面对大量的数据资源,王杉认为,更重要的是整合和应用。但归根结底,信息化只是一个工具,对于一家医院而言,看好病和服务好是永恒的主题。

HIMSS 7级之后

作为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指向标,HIMSS建立了电子病历采纳模型(EMR),并划分为7个阶段。HIMSS高级副总裁John P.Hoyt在会上介绍了HIMSS的各个模型,并表示,评级工作可以帮助医院确立信息化的战略规划愿景,了解为了给EMR提供一个强大和坚实的基础构架,而需要完成哪些工作。在实施过程中的逐级分期反映了医疗机构信息化逐渐成熟的过程。

评级工作可以帮助政府部门更加准确地掌握医疗机构的相关数据,制订更有效的卫生政策。政府机构通过数据采集了解如何促进医院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政府通过支付费用支持数据的收集,以评估相关领域的投入效果,以及了解哪些领域需要加强投入。

而对于目前中国医院在信息化建设上存在的一些问题,例如“信息孤岛”, John P.Hoyt认为解决办法主要有两种,要么是制定并强制推行标准,提升互操作性,使独立系统之间可以相互操作;要么就是找一家大型供应商,可以提供一套完整的系统。

可以说北大人民医院与2014年10月通过HIMSS 7级评级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以下简称“盛京医院”)正是这两种做法的典型代表。

盛京医院信息中心主任全宇表示,对于一家信息化建设历史较久的医院来说,系统的集成存在着困难,而盛京医院选择了全部推倒,使用了一套完整的信息系统,创造了国内医院信息系统上线的奇迹,使得信息系统没有了短板。全宇强调了盛京医院的一体化建设,但一体化不仅指信息系统,也包括医院管理者和所有医护人员,都要进行一体化的水平提升。

另一方面,“HIMSS帮助我们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但HIMSS不是信息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全宇认为,HIMSS 7级是医疗信息化和医疗管理的有机结合,但信息化是不断完善的过程,这需要院长首先明确想要做什么。

Robert M.Wah认为随着医疗系统使用数据的成熟度提高,未来信息不仅能够用于作报告,还可以具有预测性,预测出患者将来如何行为,疾病如何发展。此外,数据将不仅来自于临床,还将来自于各种社交媒体、GPS等所有的数据,形成一种数据群,并建立更大的医疗平台,使得医疗系统下所有相关人员都可以将信息投入到数据群并抽取有用的信息。

John P.Hoyt也认为,未来的发展方向,应该是人群健康管理。“未来不是我们在等待患者就医,而是通过分析管理人群的数据,了解哪些数据是异常的,从而主动进行健康管理。”他举例说道,某家医院在慢性心衰患者的住院率上存在一些问题,于是医院为患者提供带有蓝牙的体重计,使数据可以传输到电子病历上,如果超重,系统就会提醒患者,例如最近是否摄入盐过多。通过这种方式,最终住院率降低了42%。“这种方式不是在医院围墙内,而是发生在医院之外。”Robert M.Wah说。

但Wah同时表示,在目前中国17 000家医院中,只有60家已经评级,而美国已有相当多的证据表明6级和7级医院有更好的质量改进以及安全性和满意度的改进,因此60家医院的数量远远不够。而HIMSS的进一步推广还有待政府的支持。

上一篇:中医药数据中心成立 下一篇:医疗器械生产销售或可全程追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