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解春:管理者当任性

时间:2022-03-27 03:28:26

高解春:管理者当任性

2005年11月,48岁的高解春请辞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在此之前,他在院长的岗位上“仅”耕耘了4年。

48岁,对一个医院管理者来说正是意气奋发、放开手脚大干一场的黄金年龄。在很多人看来,高解春的举动显得太过“任性”,难以理解。“因为还有更重要的事,等着我去做。”高解春仅留下这样的解释。

10年前,高解春执拗地离开医院院长的队伍。也就是在10年前,代表中国院长们发声的《中国医院院长》创刊。一进一出,颇有戏剧意味。然而,就是这位前院长在接下来的10年频频出现在《中国医院院长》的版面。

离开院长岗位的高解春并没有远离医院管理的舞台。他所说的更重要的事也在更大的舞台上擦出火花。

2005年9月,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成立,正式扛起了探路管办分开的大旗。次年,高解春被任命为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副主任。此后,院长出身的他与申康践行着一贯的理想:理顺公立医院的责权利关系,把能下放给医院院长的经营管理权力全部下放。

2009年,《中国医院院长》以《创规者申康》为题的封面报道深度介绍了申康模式。高解春说:“我们从规划的角度让大家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鼓励什么,限制什么,引导医院走向政府办医想要达到的方向。”

除此之外,比当一个著名专科医院院长更重要的事,是建立一个同时具有科学性、权威性和指导性的“中国医院排行榜”。为此,高解春准备了整整5年。

2010年,中国第一份医院排行榜正式出炉。榜单一发,争议接踵而至。《中国医院院长》杂志第一时间对操刀手高解春进行了专访。“最终,权威性问题是历史和大家的口碑铸就的。我们不太在乎是否权威,但是我们可以说是在这方面第一个吃螃蟹的学术机构。”高解春说。

一路走来,高解春自信、务实,又像一个孩子般任性。谈起当院长的经历,他说,作为院长,只要自己想做的能做成,就是最大的快乐。有人问,做医生、做院长、做官员,都需要具备的共同素质是什么?高解春不加思考地说,理性、智慧。又问,最钦佩的人是谁?高解春说,朱F基,不解释,你懂得……

上一篇:院长职业化之变 下一篇:10 Internet Finance Trends to Watch in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