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优化管理艺术

时间:2022-09-18 12:17:31

班主任优化管理艺术

摘要:班主任工作在学校教育管理中是重要的、复杂的,班主任是班集体的领导者、组织者和建设者,是联系各科教师及学生之间的纽带,也是沟通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主要支点和桥梁。如何当好班主任,在班集体的管理中做到优化管理呢?

关键词:动态管理;模糊管理;多元管理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9-0-01

一、实行班集体动态管理

实行动态管理是班集体优化管理的前提。所谓动态,即变化发展的状态。具体做法是:首先依据全班学生的生理、心理年龄特点和学习情况,制订出切合全班实际的管理目标;然后围绕班集体目标,指导学生制定出与各自情况相符合,又与班集体目标相配套的个人目标;之后,班主任可根据目标的内容和同学们的实际情况,制订出有效的措施,引导学生实现班集体和个人的双重目标。在此基础上,根据班集体每月的工作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定性、定量考核,做出现时评价的一种班集体管理制度。

二、实行班集体模糊管理

实行模糊管理是班集体优化管理的关键。班集体作为一个群体,具有群体的一般特征,即遵守共同的行为规范,在感情上互相依赖、在思想上互相影响,而且有着共同的奋斗目标。但班集体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这个群体中的每一个成员――是处在成长过程中的人,且每个学生个性差异很大。根据这一特点,我在“动态管理制度”上再进行适当优化――实行了模糊管理,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思想品德量化评估中国模糊管理。思想品德量化评估方案这是很多学校在班级管理中所制订的一种有效考核方案;是为了更好地加强班级管理、培养团结进取、开拓创新的班风;为更好地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和首先品质教育,全面推行素质教育,针对在班每一位学生进行的思想品德量化积分考核制度。因此,“希望生”的思想品德量化评估考核,应视其心理特征,性格特点,在积分项目上,平时适当放宽原则;在积分统计上,把握透明度,适宜模糊处置,实践证明,这种模糊处理对相当一部分“希望生”的思想转化是行之有效的。

(二)作业处理中的模糊管理。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学生独立完成特定教学任务的一种形式,也是老师了解学生和教学情况的重要信息渠道。作为班主任,往往同时又是该班某学科的科任教师,所以同样面临作业的布置及批改问题(特别是每周一次的周记批改)。因此,在对“希望生”的作业处理过程中,也应适宜模糊处理,以激发“希望生”的学习兴趣,给予“希望生”成功的体验。例如,在布置作业时要积极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对不同能力的学生布置不同难度作业,在作业批改中要先了解学生的意图,对“希望生”的作业适当放低要求或提高给分档次,同时还可以写一些有鼓励性的批语。

(三)综合评定中的模糊管理。在每月和每学期末,班主任都将全班的每一位同学进行综合评定。综合评定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联系的纽带。评定结果的恰当与否直接影响学生,尤其是“希望生”学习的信心和动力,所以在给学生综合评定时也应适当模糊处理为好。

三、实行班集体多元管理

(一)教师。教师在日常工作中要率先垂范,为人师表,用广博的知识、扎实的专业底子去“征服学生”;用崇高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去“感染学生”;用真诚、爱心和无私奉献的情感去“打动学生”;用以身作则、表里如一的人格魅力和榜样去“影响学生”。这样对班集体优化管理起到引擎的作用。

(二)学生。学生是班集体的主体,坚持以人为本,将班集体的制度管理与学生成长中的自主管理相结合,变传统的管理主体一元化观念为多元化管理主体思想。自主管理是建立在教师的激励与指导下,视学生为独立个体的基础上,它强调学生的需要、兴趣、性格,主张学校适应学生,一切以帮助学生个性发展为中心,把重点放在发展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能动性的追求上。自主管理所改变的个体行为不是主要依赖外部的控制和管理实现,而是依赖于个体的自主性和能动性。这是一种自我设计、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学生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体现出了一种新型的学生观。例如,我在的班集体管理中尽量让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特长、爱好和能力为每一个同学设计了一些适合他本人的岗位,如可把班级岗位分解为学习类岗位有:语、数、外、等各科课代表、学习小组长、作业检查员;知识类岗位有:气象记录员、图书管理员、班级发言人等;活动类岗位有:主持人,记分员、公证员等;服务类岗位有:卫生员、节能员、财务保管员、电教员等。这既增强了他在班内的主人翁意识,也为他人观察自己、评价自己提供了材料与机会。

(三)制度。班集体制度是班集体目标的引导者,是学生与集体发展的基本保障,也是实现班集体目标的根本保障,其核心是民主化管理班集体的制度。因此,班主任在学年初就要民主建班、以制理班――通过民主集中的方式带领全班学生制订切实可行的班集体各项制度,如《思想品德考评方案》、《班干部竞争上岗制》、《班干部业绩评议制》、《值日班长轮流制》、《人人有岗位制》、《特长表现奖励制度》等,并在日常管理中依据执行。这对班集体优化管理起到过程保障的作用。

(四)人文环境。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指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人的活动,无论是心理活动还是行为活动,都是由一定的环境条件所激发,其活动过程受环境条件所制约,而活动又反作用于环境,改造着环境条件。”对于学生来说,接触时间最多的环境应该是班集体,所以家庭、学校和社会要共同创设“互爱”环境,给学生以广泛的空间,让其获得成功感。只要尊重理解他们,宽厚真诚对待他们,鼓励他们独立思考,敢想敢说,质疑问难,有自己的见地,班集体中人际关系融洽,就易形成民主、和谐、上进的情感气氛,就有利于学生间、师生间的思想、情绪、情趣、情操等的相互感应。有益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上一篇:儿童行为矫正之反思 下一篇:关注个体差异 创建学习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