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旋左卡尼汀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31例疗效观察

时间:2022-09-18 12:16:05

左旋左卡尼汀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31例疗效观察

摘 要 目的:观察左旋左卡尼汀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方法:将54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及对照组23例,两组采用相同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左旋左卡尼汀1g加入10%葡萄糖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10天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综合疗效、心电图改善情况等。结果:左旋左卡尼汀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7.0%(

关键词 左旋左卡尼汀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1997年5月~2003年5月,我院共收治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54例,其中门诊15例,住院39例。所选病例均符合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诊断标准[1]。并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1例,男22例,女9例,年龄16~44岁;室性早搏23例(包括多源性早搏2例),房性早搏4例,窦性心动过速19例;伴有Ⅰ°房室传导阻滞4例,Ⅱ°房室传导阻滞2例,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1例;有ST段改变16例,出现异常Q波1例;X线检查提示心影扩大6例。对照组23例,男15例,女8例,年龄18~45岁室性早搏14例(包括多源性早搏1例),房性早搏2例,窦性心动过速15例;伴有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1例;伴Ⅰ°房室传导阻滞4例,伴Ⅱ°房室传导阻滞1例,有ST段改变14例,X线检查心影扩大4例。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差异无显著性(>0.05),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两组一般治疗相同,均要求卧床休息,进易消化和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饮食,调畅情志、避免情绪激动;药物治疗:给予含镁极化液以及大剂量维生素C、ATP、辅本酶A、肌苷等药物,同时配合必要的对症治疗,如抗感染、控制心率纠正心律失常及支持疗法等。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用左旋左卡尼汀1g加入5%葡萄糖液中静脉点滴,每日1次。10天为1个疗程。

疗效标准:①治愈: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实验室检查正常,心电图恢复正常,X线片显示心胸比例约为50%;②好转:临床症状控制或好转,实验室检查正常或好转,心电图好转,X线检查心脏阴影有所缩小,但心胸比例>50%;③无效: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心电图检查无明显改善。

结 果

治疗组31例病人,治愈25例,好转4例,无效2例,治疗平均8.5±1.25天,总有效率为93.5%;对照组23例病人,治愈15例,好转5例,无效3例,治疗平均10.0±1.04天,总有效率87.0%。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

讨 论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实质或间质局限性或弥漫性炎症,病变广泛时可累及心包膜和心内膜,也可累及窦房结、房室结和左右束支[2],临床表现不一,治疗无特效方法。左卡尼汀参与心肌脂肪代谢过程,能保护缺血心肌、改善心肌能量代谢,促使心肌细胞产生能量、增强心肌收缩力,降低心肌耗氧量;降低血液中甘油三酯的含量;延长动作电位时间(AD)和有效不应期(ER),使ER/A增大。左旋左卡尼汀是哺乳动物能量代高等中的必需物质,其主要功能是促进脂类低谢,可以使缺血、缺氧时堆积的脂酰辅酶A进入线粒体内,减少其对腺嘌呤核苷酸转位酶的抑制,使氧化磷酸化得以顺利进行。能加速正常心肌脂肪酸的β-氧化,为心肌AT提供来源;降低乙酰辅酶A与游离辅酶A的比例,调节丙酮酸的氧化使葡萄糖氧化增加;减轻心脏缺血损伤程度。促进再灌注时心动功能恢复,提高运动耐力,增加心脏单轴缩短百分率和射血分数。此外,还能增加NADH细胞色素C还原酶和细胞色素氧化酶的活性、参予某些药物的解毒作用,有效对抗蒽环类及其他抗肿瘤药物的心脏毒性。治疗组疗效占优,显示出左旋左卡尼汀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良好治疗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心血管杂志编辑委员会心肌炎心肌病对策专题组.关于成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诊断考标准和采纳世界卫生及国际心脏学会联合会工作组关于心肌病定义和分类的意见.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9,27(6):405

2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第1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477

3 殷仁富,陈金明,吴宗贵,等.心脏能量学:代谢与治疗.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2:80

上一篇:重型肝炎死亡患者MELD评分分析 下一篇:酒精性肝病140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