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剂量胰岛素治疗急性期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时间:2022-09-17 11:26:23

【摘要】 目的 探讨胰岛素对脑出血急性期的治疗效果、剂量效应以及胰岛素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130例原发脑出血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Ⅰ组和治疗Ⅱ组,治疗Ⅰ组和治疗Ⅱ组在对照组的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在静滴液中加入16U、20U胰岛素,治疗14 d后分析三组水肿体积、血肿体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血糖的变化。结果 治疗14 d后,两组治疗组脑血肿体积、水肿体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以及治愈率均较对照组显著(P0.05);治疗Ⅱ组第14天血糖较对照组降低(P

【关键词】 胰岛素;脑出血;急性期;随机对照

作者单位:521011广东省潮州市人民医院

小剂量胰岛素(16U)治疗急性期脑出血的报道颇多,但国内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方法进行研究者少见,且应用较高剂量胰岛素进行研究者则未见报道。该研究通过观察脑出血急性期应用两种剂量胰岛素对脑血肿体积、水肿体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影响以及治疗前后血糖的变化,进一步探讨胰岛素对脑出血急性期的治疗效果、剂量效应以及胰岛素的作用机制。

1 资料与方法

1.1 入选标准 ①发病24 h内入院的原发性脑出血患者,并经头颅CT证实,符合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1],①存在肢体功能障碍;②性别、年龄不限;③出血部位在大脑半球;④出血量在40 ml以下;⑤复发病例前次症状恢复完全;⑥非糖尿病患者;⑦无严重心、肝、肾功能损害;⑧无严重感染;⑨无昏迷。

1.2 一般资料 病例均为2004年6月至2009年6月连续住院的患者,符合入选标准者共130例,随机分成三组:对照组43例,其中男25例,女18例,年龄41~79(60.95±7.33)岁;治疗Ⅰ组44例,其中男27例,女17例,年龄43~76(61.36±7.05)岁;治疗Ⅱ组43例,其中男24例,女19例,年龄44~78(60.95±6.89)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出血部位、体质、高血压病史、心绞痛及脑中风史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脱水剂、神经营养剂、控制血压等常规治疗外,静脉滴注溶剂为NS或5%GS(750~1000 ml);治疗Ⅰ组和治疗Ⅱ组在对照组的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在静滴液中加入16U、20U胰岛素。疗程14 d。三组患者均不知应用何种治疗方法。

1.4 观察指标 ①两组患者入院时、入院后次日FPG及第3、7、14 天每日静脉滴注后均测定血糖;②入院时及第14天均行头颅CT检查,并计算下列项目(参照多田氏公式):血肿体积:л/6×血肿最大层面的长轴×短轴×血肿层数;水肿体积:л/6×血肿水肿区域最大层面的长轴×短轴×水肿区域层数-血肿体积;③由两个神经科医生同时评定两组患者入院时及第14天神经功能分数,取其均值,评定者均不知患者采用何种治疗方法;④入院时行血常规、肝、肾功能、床边心电图等检查。

1.5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及疗效评定[2]。疗效分为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无变化、恶化及死亡5级来评价。总有效率=痊愈+显著进步+进步。

1.6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均数以(x±s)表示,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三组入院时血肿体积、水肿体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无显性,见表1;治疗后第14天,治疗Ⅰ、Ⅱ组血肿体积、水肿体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愈率、总有效率改善较对照组显著,而治疗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见表2、表3。

表1

三组患者治疗前血肿体积、水肿体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x±s)

组别n血肿体积(ml)水肿体积(ml)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

对照组4326.87±6.8122.43±10.3830.21±11.08

治疗Ⅰ组4428.04±7.3724.56±9.16 31.18±10.26

治疗Ⅱ组4327.74±7.1223.88±11.1629.98±9.26

表2

三组患者治疗后血肿体积、水肿体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x±s)

组别n血肿体积(ml) 水肿体积(ml)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

对照组4321.87±5.8719.48±7.0123.65±7.29

治疗Ⅰ组4415.51±6.72*12.02±6.98 13.21±6.68

治疗Ⅱ组4315.08±6.52**11.90±10.98 12.91±8.04

注: 与对照组比较: *t=2.0516,P

表3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效果比较

组别n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无效恶化死亡治愈率总有效率死亡率

对照组43371410546.97%55.8%9.30%

治疗Ⅰ组4411121343125.0%*81.81%2 27 %

治疗Ⅱ组4310131252123.25%**82.5%2.35%

注:与对照组比较*χ2=5.24,P

2.2 三组治疗前、治疗后次日FPG及第3、7天同一天血糖浓度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第14天治疗I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P>0.05),但治疗Ⅱ 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浓度(mg/dl)的变化(x±s)

治疗前次日FPG治疗后第3天 治疗后第7天治疗后第14天

对照组130.47±53.66123.12±47.23106.56±47.5099.33±27.2695.25±15.35

治疗I 组 133.64±68.84125.98±59.46105.54±32.9998.25±28.1590.12±10.35

治疗II组139.64±61.94129.38±55.4698.34±38.69 88.15±26.3581.25±12.35

3 讨论

有研究表明[3,4]:在脑出血发病后血肿周围发生一系列的病理变化,出现类似脑梗死的缺血性半暗区,这是造成脑出血24 h后脑水肿及神经功能缺损继续加重的主要因素。国内外学者周成业、黄如训等[5,6]在动物实验或临床研究方面均己证实胰岛素能显著减轻缺血性脑损害。其主要机制为:参与神经递质的调节,减轻细胞内钙超载,消除自由基,抑制血小板聚集等作用。目前国内已有应用小剂量胰岛素(16U)治疗急性脑出血取得较好疗效的临床报道[7,8],但未见通过观察脑血肿体积、水肿体积变化以及应用随机对照的方法进行研究的报道,也未见应用较高剂量胰岛素进行研究的报道。该研究设置了较高剂量胰岛素组,应用随机对照的方法,通过观察脑血肿体积、水肿体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血糖变化进一步探讨胰岛素在急性期脑出血疗效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小剂量胰岛素(16U)治疗急性脑出血能有效促进血肿吸收、减轻脑水肿、减轻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治愈率,死亡率虽有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2、治疗I 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同一时间两组血糖浓度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提示胰岛素治疗作用与其降糖外效应有关;治疗后三组血糖均有下降趋势,可能与应激状态改善有关。3、提高胰岛素剂量并不能提高疗效且在治疗后期有致低血糖危险。

综上所述,小剂量胰岛素(16U)是治疗急性期脑出血的安全有效药物,且胰岛素价格便宜,值得推广应用;但提高剂量并不能提高疗效,且易诱发低血糖。小剂量胰岛素能否有效降低急性期脑出血死亡率尚须进一步扩大例数研究。

参 考 文 献

[1] 中华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2] 中华医学会.1995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治疗学术会议附件三.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3.

[3] 郭富城,杨友松,蒋万书.实验性脑出血的缺血性损害及其防治的研究进展.国外医学脑血管病分册,1998,6:231-234.

[4] Mayera S A,Lignelli A,Fink ME,et al.Perilesional blood flow and edema formation in acute.Stroke,1998,29:1791-1798.

[5] 周成业,黄如训,曾进胜,等.葡萄糖和胰岛素对高血压大鼠脑梗死组织病理学的影响.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1996,8:643-646

[6] 周成业,邵蓓,周赛君,等.胰岛素治疗急性脑梗死随机对照研究.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01,10(4):173-380.

[7] 何冬英联,等.胰岛素辅助治疗急性期脑出血的疗效观察.中国综合临床,2002,18(9):793-794.

[8] 吴永明.脑出血急性期应用胰岛素的临床观察.心血管病防治,2004,4(6):60-61.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上一篇:不同浓度尼莫地平术野灌洗对大脑中动脉血流速... 下一篇:临床不合理应用抗生素分析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