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教育的体验式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时间:2022-09-17 11:22:10

创业教育的体验式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基于科学的认知规律和创业教育的基本特征,本文提出以体验式教育为手段、途径,以创业教育为目标,利用体验式教育的方法开展创业教育,将体验式教育中的教学思路、教学模式运用到创业教育过程之中,改革创业课程教育模式,借助以“素质拓展”教育模式为载体,融合各学科各专业特色,渗透于创业理论课教育过程。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创新创业精神为驱动的各种创业活动已越来越成为世界经济的强大动力,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已引起各国的高度重视,作为实现创业教育目标的载体――创业课程的建设,已被提上重要的议事议程。近年来,很多高校开始重视创业教育课程建设的研究,本文立足于体验式教育的内涵,探索研究体验式创业教育的课程建设。

对相关概念的界定

1 创业教育

创业教育,是培养人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技能等各种创业综合素质,并最终使被教育者具有一定的创业能力的教育。

2 体验式教育

体验式教育,是教育者依据教育目标和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来创设相关的情景,让学生在一定场景下实践,体验、感悟,通过反思和体验内化形成个人的主动意识和内在行为,在反复体验中积淀形成自己的思想意识行为。强调发挥受教育者的主体作用,重视实践与理论的高度结合。

3 体验式创业教育

体验式创业教育,是以创业教育为根本目标和根本任务,以体验式教育为手段和途径,利用体验式教育的方法开展创业教育,将体验式教育中的教学思路、教学模式运用到创业教育过程之中,使学生将从体验式教育中收获的知识,通过体会、领悟和反思等,运用到自己的创业创新过程中,促进创业教育的有效开展。

传统教育模式的特点

教学模式作为一套完整的方法论体系,总是以某种教育哲学思想为基础,总要提出特定的功能水平作为活动目标,通过较稳定的结构程序来调配教学活动中各因素的关系,并提出适当的操作要领,以保证活动按规定方式展开和功能目标的如期实现。

但是,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模式,理论与实践脱节,强调学术轻视实践。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积累,尊崇理性,偏好思辨,忽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其最大的缺陷是忽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不能把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很好地体现出来。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状态,难以达到较理想的教学效果,很难培养出创造型人才。

体验式教育模式的特点

体验式创业教育宗旨在于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与开拓精神,以适应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它不仅传授关于创业的知识与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像企业家一样去思考,使未来创业者具备战略眼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营销能力和决策能力,并具备较好的情商。它较好地吸收了传统教育的优势并避开其劣势,具体特点如下:

1 具有引导性

由于大学生对自己的人生规划及对事物的看法到有较大的主观性,较难以客观的评价标准来衡量事物,因此尝试在体验教育初期可以帮助学生做好总体规划,指明方向,但对活动实施内容的填充应由学生自由发挥。其付出的努力与收获成正比,因此我们应本着“我们是主持人”的原则,以一种不可抵抗的吸引力去引导学生学习。着力为学生各方面的锻炼搭建一个平台,但又不束缚学生自身的个性品质在锻炼中的形式,让其做他们自己的主人。

2 重视学生主体性

学生是接受教育的主体,更是发展的主体、体验的主体,学生的能力素质的形成和自身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和外界的交互作用实现的。这也是“以人为本”理念的体现,为此,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将教育目标内化为学生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

3 在活动场景的创设中达到教育目的

在体验式教学中,主要通过教师指导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要让学生直接参与主题活动、游戏活动和其它实践活动,学生通过不断参与活动,获得大量的知识和经验。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将活动的过程、方法、技能与知识融合起来,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有目的地为学生创设恰当的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校、家庭和社区的活动。

4 启发学生的探究意识

引导学生探究是实践体验理论的有效形式,“体验式教学”强调学生的探究活动,提倡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在课程领域或现实生活的情景中,通过教师引导、小组合作、个人研究等组织形式,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认识能力、参与能力、适应能力、创新能力等。

体验式教育在创业教育中应发挥的作用

体验式教育的开展以引导性、主体性、活动性、探究性、现实性为原则,强调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注重学生的实际学习过程和学习体验,注重培养内容的整体性,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因此,它对大学生创业教育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如下。

1 能强化大学生全面发展、协调发展的意识。

创业活动要求大学生具备自主、自信、勤奋、坚毅、诚信等品格与创新精神,要求大学培养未来创业者与领导者的成就动机、开拓精神、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开展体验式创业教育,能够锻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此外,体验式教育着力为学生各方面的锻炼搭建了一定平台,为学生提高创业活动所需要的各方面能力提供机会,使学生自身的个性品质在锻炼中形成,从而有利于创业教育的顺利开展。

2 能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服务于创业教育

体验式教育模式中所开展的活动绝非“任务型”活动,而是旨在能够满足培养社会需要、单位满意的应用型人才,并通过模拟社会的真实情景,使学生的实际学习过程和学习体验相结合,最终让大学生了解现实、认清实际,在体验中收获人生感悟。高校不仅支持这种体验式教育的实行,更为其创造无限的资源,例如:勤工助学、学生社团活动、知识竞赛等。在学校开展体验式创业教育具有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能够得到充足的支持与帮助,能保证学生充分认识感受体验式教育全过程。

3 理论与实践结合,推动创业教育的发展

体验式教育模式的实行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我国古代学习理论曾指出,学习是一种认识与实践相结合的变换过程。它以五阶段理论划分最为典型:“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体验式教育模式,就是要通过“学、问、思、辨、行”的模式,注重将所学到的知识理论应用于现实,并在实践中得到检验,逐步完善。

体验式创业教育的课程建设

1 创设以体验式活动为核心的创业教育课程模块体系建设

创业教育作为一种综合性的教育实践活动,教育内容和课程必然要涵盖多种学科。一是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动力,将创业教育“融合渗透”进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二是在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中,注重创业意识的渗透,增加综合性跨学科课程和综合应用类实践环节;三是在教学内容上,增加了工程案例的比重;在教学方法上,工科专业实施了涵盖产品调研、构思、设计、制造、营销策划等完整环节的项目教学;文科专业实施了情景式教学、模拟式教学,将创业教育融合渗透于专业课程中,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体验式创业课程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践学习,除了以上所述的课程体系改革外,开设以创业意识和能力培养的创业创新实践活动、学生社团活动、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等实践课程;开设创业研讨、创业沙龙、创业论坛等模式的文化氛围的环境课程;开展创业竞赛、创业孵化、创业实践的实践课程。开展体验式创业教育要充分利用其他专业课程的特色与优势,借鉴其他专业课程的长处,将各专业课程特色相结合,共同服务于体验式创业教育。体验式创业教育不拘泥于死板的教育模式与教育方法,其拥有较强的灵活性与创新性,注重在实践中学与思,注重学生自身的理解与探索,所以可以其他专业课程为契机,将各专业课程特色相结合,在课程开展过程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思想。

2 打造以体验实践为主要形式的创业教育实践课程载体建设

在校园内,集中一定的场所,提供必要的条件,把有创业意愿和具备创业基本条件的学生组织起来,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园。组织一定的师资,对入园的创业团队开展指导和重点扶持。其次,要在院系等二级单位建设创新创业基地,全面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第三,发挥校企合作办学优势,丰富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与校办企业、全球知名企业共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了创新创业能力。第四,加强与地方政府联系与合作,充分利用地方创新创业园区的资源,组织学生参与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社会,拓展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

3 加强以体验式素质教育为中心的创业教育课程内容建设

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做中学,学中做”,给我们开展有效的创业教育工作有很大指导意义。开展体验式素质教育在培养创业者具备的综合素质方面发挥独特的作用。它要求受训者在精心设计的各种模拟的危机情景下,以团队或个体的形式完成给定的目标和任务,使受训者在应对危机、面对挑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身体素质、激发个人潜能,加强团队合作。如在学生中开展一些拓展训练游戏,培养学生个人综合素质、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其次,素质拓展体验式教育对大学生健康心理和人格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其独特的方式使大学生在训练中依靠个人的努力以及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克服所遇到的各种困难与障碍,增强体质、锻炼意志品质、培养集体观念、提高协作能力,了解和把握自身心理发展规律,客观认识和评价自己、挑战和超越自己,有效地提升了心理素质。同时,增强了沟通能力、人际协调能力和团队精神。再次,素质拓展体验式教育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和全面发展发挥重要作用。创新创业教育强调对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开发,强调实践操作性。通过拓展训练,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团队合作精神,突破惯性思维定势,让学生从做中学,强调内心体验和感悟,能够改变当前创新教育内容匮乏、资源短缺、环境薄弱、教学方式单一的现状,给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宽松的空间,搭建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有利平台,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

4 加强体验式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

创业教育在国内起步较晚,高校目前指导创业的师资相对缺乏,因此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刻不容缓,尤其是具备较强实践能力的创业导师更受欢迎。首先,要突破传统的理论教学师资来源单一的格局,创业导师的选聘要不拘一格,建设学校创业教育的师资库。第一要立足校园,聘请有较强创新创业能力的老师开设相关课程。其次,面向社会,聘请相关专业人士担任创业导师,开设有关专业知识讲座,如公司创设、市场战略、工商税务、资本运作等。第三,聘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创业人士担任学生创业团队的校外导师,加强工程指导和跟进。第四,重视同伴教育。鼓励学生之间加强交流,互帮互学。通过开展系列活动,培养学生中间的创业骨干和创业团队,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

结束语

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创业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创业教育的理念和体系建设上才刚刚起步,高校创业教育的目标定位不够清晰,高校创业教育存在功利主义价值倾向。如何有效的开展创业教育,真正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任重而道远。通过加强创业教育的体验式课程建设与研究,注重大学生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注重学生的受教育主体地位,营造实践环境,让学生真正在实践体验中学习,对于培养创新创业型的人才意义深远。

上一篇:Multisim软件在《电路基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如何提高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