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戏剧危机”

时间:2022-09-17 10:43:09

走出“戏剧危机”

摘 要:戏剧戏曲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戏剧有很多种,如粤剧、京剧、越剧等等。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迈进,人类的文明也在不断地发展着。在这个信息化时代里,戏剧的形式与时代的主题之间的不和谐,使得这块瑰宝面临着被“遗弃”的危机,我们称之为“戏剧危机”。在这样一个全球化的时代里,如何让“戏剧危机”安然度过,使戏剧戏曲走出一条创新发展道路,是一件迫切的事情,同时也是本论文的主旨。

关键词:戏剧;戏剧危机;粤剧;创新发展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0-0166-01

时展了,但却也使得很多历史留给我们的美好财富在全球化的冲击下遗失在了历史的印记中,“戏剧危机”就是典型的例子。如何克服“戏剧危机”?创新发展才是唯一出路!粤剧是中华戏曲戏剧的一个剧种,它的发展也是本文所要论述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戏剧危机”的缘由

从辩证的角度来看,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由内因和外因所决定的,“戏剧危机”也不外如是。我们将从产生这一危机的内因和外因来论述:

(一)“戏剧危机”的外因

从外因来看,全球化进程加快了中国与国际接轨的脚步,我们周围充斥了太多的外来文化,在新鲜感、刺激感的催化下,国内的人们会把更多的眼光投入外来物。再加上科技的进步,电视机、个人电脑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人们可以随机享受影视给我们带来的视觉盛宴,而戏剧却仿佛是“远在天边”。因此,文化娱乐的多元化的发展、影视产业的蓬勃发展,都是将戏曲戏剧推向危机边缘的原因。

(二)“戏剧危机”的内因

从内因来看,戏剧作为中华古典文化,不管是在内容上、形式上和主题上都是相对比较落后和保守的。确实,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精神博大精深,有很多精华部分至今都是需要我们传承和弘扬的。戏曲所表达的一些主题和文化,如尊老爱幼、爱国等,对于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是大有裨益的。但是,不可否认,中国古代的某些思想,如“女子无才便是德”等等,都是现代人类需要摈弃的,而很多戏曲却还隐隐约约的保留着这一些思想。

二、粤剧概述

粤剧是中国戏剧的一个大戏种,并流行于广东、香港、广西、澳门等一带。

(一)粤剧的源流

粤剧以唱二簧和梆子为主,并且兼有昆腔、高腔等,其基本声腔为皮黄和梆子,由此可推断,粤剧应主要源于乾隆年间形成的、盛行于赣、皖、鄂一带的二簧腔和明末清初的、形成于陕、豫、山交界处的山陕梆子腔。由此可见,粤剧起初并不是在广东一带的。乾隆年间,随着广州商贸的渐渐发展,内地的戏班子就常去广州演出,渐渐地,粤剧就流入了广东一带,并得到很好的发展。

(二)粤剧的小生行当

我们知道,戏剧行当一般可分为“生、旦、净、末、丑”,而粤剧也不例外。然而粤剧与其他戏剧行当也有所不同。例如,“生”在其他的剧种中,包括娃娃生、武生、文武小生及文武老生等,其中文武老生是要挂胡须的,这些“生”有不同的性格、身份和年龄。而粤剧则只有娃娃生、小武、小生、文武生等,仅限于不挂胡须的年青生角。

粤剧中的小生与其他的剧中相同,都是由“生”中分支出来的,与小武一样,扮演的都是英俊年青的男性角色。小生可划分为如下几种风格不同的类型和形象:

1.帝王生:青壮年的王侯、帝王。如《皇帝与村姑》中的宋皇;

2.官生:主要是饰演文职官员。如《朱弁回朝》中的朱牟;

3.纨绔生:富家子弟、王孙公子。如《洛神》中的曹植;

4.风流小生:文士、书生。如《牡丹亭》中的柳梦梅;

5.布衣生:村夫、草民。如《独占花魁》中的卖油郎;

6.穷生:蒙难书生、落魄秀才。如《评雪辨踪》中的吕蒙正。

(三)粤剧的“申遗”

众所周知,粤剧一向就有“南国红豆”的美誉。粤剧的申遗是一条漫漫长路,由2002年到2008年,历经六年,粤剧的申遗终于成功了!对于粤剧的申遗成功,戏剧专家却喜忧参半。喜的是世界终于认可了粤剧的地位及其价值,同时也可以提高国民对粤剧甚至是整个戏剧的认识度,让人们以更加尊重和爱惜的眼光审视粤剧和其他剧种;忧的是粤剧也到了“濒危”的地步,发扬和创作粤剧都是刻不容缓的事情。

(四)粤剧的“戏剧危机”

作为戏剧的一个剧种,粤剧也不能完全摆脱“戏剧危机”的命运。上文已表明,戏剧专家对于粤剧的“申遗”成功是喜忧参半的,喜的方面前文已阐述了,关于忧的方面,可由以下方面来表述:

1.许多粤剧的大师级人物也已经年岁已高,如具有代表性的南派的名伶,像罗家宝、罗品超和红线女等,都已经迈入了耄耋之年。

2.粤剧的创作人才简直是冰山一角、少之又少,这也直接导致了目前粤剧的整体演出水平较低,且缺乏新意,不能吸引更多、更年轻的观众。

3.如果再不“拯救”粤剧,让粤剧发扬光大,不对粤剧进行创新,那么粤剧以后就只能存在我们的记忆中了,也难以逃脱被我们遗弃在博物馆的悲惨命运。

三、摆脱危机,勇敢创新

戏剧是种艺术,是艺术的综合体,在这个综合体中,包括了文学、音乐、舞蹈、建筑和服饰等等。任何艺术,都不可能独霸任何一个时代,随着科技的发展及进步,戏剧这门艺术也遇到了尴尬――正处于文化市场的边缘地带。戏剧必须吸收和综合计算机网络、电影、电视、广播等高科技的声光技术,与时俱进,不墨守陈规,才能走出一条摆脱“戏剧危机”的创新发展之路。创新发展,顾名思义,就应当“推陈出新”。法国的莱辛在《汉堡剧评》一书中曾经表明过:规则是不能创造出天才的,相反,真正的天才是时时刻刻都可以突破当前的规则的。所谓“突破当前的规则”,其实质就是“出奇创新”,真正的戏剧家都应当要做到这一点,才能摆脱“戏剧危机”。具体如何改革创新,可阐述如下:

1.对中国戏剧而言,样式多向才是走出“戏剧危机”的唯一出路。作为戏剧家,就应当不惧怕出奇创新,应当让戏剧走出一条“母本多元化、样式多向”的道路。中国戏剧确实有很多经典曲目,如《天仙配》、《搜书院》和《秦香莲》等等,这些耳熟能详的经典曲目妇孺皆知,但是也同样面临着“视觉疲劳”,不能吸引新的观众。为了走出“戏剧危机”,作为戏剧家就应当多创造出一些新的剧本,或者是以一种令人耳目一新的方式重新演绎那些经典曲目,不要让观众产生“视觉疲劳”。

2.中国戏剧想要在危机中突围成功,就要顺应民意,即根据观众的要求,大胆地进行创新,努力地抓住观众群。时代是在发展的,人们的审美观是在随时代的变迁而变化的,现代人是不能仅仅满足于过去的戏剧表演的方式、戏剧内容,为了顺应现代人的审美观,中国戏剧也要做出相应的改变。

3.戏剧演员的表演功底也是需要提高的,戏剧演员不同于话剧演员,他们之间的不同之处在于:话剧演员在表演时的一切道具都是实实在在存在的,而戏剧演员在表演时的道具都是虚的,不是真实存在的

四、总结

时代在发展,人们的社会认知和审美情趣也在与时俱进。当下,我们所面对的是多元化的开放时代,因而人们对文化的选择也就更丰富、更多元化了。在这样的一个时代里,任何艺术形式都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独霸天下,所以,舞台艺术若不进行改革和创新,就很难顺应时代的发展。戏剧就是舞台剧的一种,面对着“戏剧危机”,要想让戏剧走出危机,就必须要杀出一条“创新发展”的道路,须知创新才是王道,与时俱进才会有未来!

参考文献:

[1]文伟权.粤剧小生行当艺浅探[J].南国红豆,2009(4).

[2]张景华,吴春燕.广东粤剧“申遗”成功[N].光明日报,2009-10-14(2).

[3]刘文峰.试论粤剧的形成和改良[J].南国红豆,2009(3).

上一篇:论实验动画片中的角色造型 下一篇:《西京杂记》动植物名物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