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完善我区书报刊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的调查与思考

时间:2022-09-17 09:12:13

进一步完善我区书报刊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的调查与思考

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我国已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图书、报纸、期刊出版业也由最初的计划经济体制发展形成了比较健全的市场体系。目前,我国在书报刊出版领域依然实行的是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即出版资产的国家所有制度,对书报刊出版单位的设立实行严格的审批制度,市场准入门槛比较高。虽然在实践中也有图书报刊出版单位的整合、退出,但并没有从制度上明确书报刊出版单位的退出机制。在加入世贸组织并承诺开放服务行业领域的大背景下,如何建立一个安全、公平、公正的出版物市场秩序,对于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建设内蒙古民族文化大区,促进内蒙古新闻出版产业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集中时间,组织相关人员,采取数据统计、座谈研讨等形式,对如何完善我区书报刊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进行了深入的调查。

一、我区书报刊市场的基本现状

(一)图书出版

1.基本情况。目前,我区共有出版社8个,其中综合性图书出版社1个,专业图书出版社6个,音像出版社1个。年出书能力2000种以上,其中蒙文图书220多种,累计出版各类图书4.5万多种。以2004年为例,全区共出书1951种(含教材577种),其中新出图书1165种(其中教材208种),总印数7381万册(其中教材4882万册),总印张601405千印张(其中教材322411千印张),定价总金额60690万元(其中教材24114万元)(数字来源:《2004年全国新闻出版统计公报》)。

2.图书出版坚持正确的出版导向和“三贴近”原则,注重发挥各出版社的出版优势、资源优势和专业特长,突出民族特色、地区特色、文化特色,逐步形成出版特色和品牌,图书整体质量明显提高,特别是在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积累与创新,民族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一大批重点图书陆续出版。

3.出版实力明显提高。2003、2004年我区连续两年进入全国占有率排名前20名的出版系统(集团)。出版社的技术装备和物质条件有了很大改善,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计算机、网络、先进排版技术、现代营销手段广泛应用于出版社的管理、编辑、发行工作中,出版社服务社会的能力大为提高。

4.存在的主要问题。图书出版结构重复,出版资源浪费严重。策划能力不强、从业人员的市场意识和整体素质不高;市场化程度不高,图书销售困难,回款率偏低,退货率有所升高。

(二)报纸期刊

1.报纸基本情况。目前我区共有各类报纸76种(其中蒙文报纸19种),其基本分类情况、发行量和广告收入等经营状况详见下表。

从以上的数字统计分析中可以看出,我区报刊出版业呈现以下特点:

1.报刊出版质量普遍提高,经济实力逐年增强,在开拓发行市场、广告市场方面取得显著进步。《作文报》的平均期发行量达到了60万份。在2003年首届全国教辅类报纸质量评比中,《作文报》名列全国第九(数据来源:《传媒》2003年第9期)。《中学英语之友》不仅以20万份的发行量居于我区期刊之首,而且被全国外语教学辅导类期刊质量检测中心(新闻出版总署委托)定为免检期刊。2004年,我区党报、都市报广告量超过800万元的有4家,分别是《内蒙古日报》《北方新报》《包头日报》(含晚报)、《呼和浩特日报》(含晚报),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2.报刊出版在我区经济文化相对发达地区呈现出聚集、整合发展的趋势。经过报刊治理整顿后,一批报刊或划转到党报或调整办刊思路,重新定位。这些报刊采取了市场化运作方式,已步入良性发展状态。比如:新创办的《漫友》《文苑》等杂志发展势头良好,短短两三年其发行量已超过4万份。从表3、表6的数字可以看出,一方面,发行量、广告经营额处于前列的报刊几乎都聚集在呼市、包头、赤峰3个地区。另一方面,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同一城市或同一经济区域内报纸同质化、微利化的倾向。

3.我区报纸期刊品种并不算少,但有影响、有市场竞争力的品种不多,未能形成整体规模优势。绝大多数报刊的出版经营比较单一,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部门行业类报刊仍然偏多,真正面向市场、对大众阅读能产生重要影响的报刊少。比如,从全区报刊分类来看,党报、校报、行业类报纸占报纸总数的64%,党刊、行业期刊及大学校刊占期刊总数的42%。从报刊拨款方式来看,只有24%的报纸、18%的期刊为自收自支单位,绝大多数报刊依然是依靠国家或部门的拨款生存,并没有真正进入市场。

4.报刊广告经营额、发行量虽有较大增长,但市场份额总体仍然偏低。随着自治区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区广告市场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但是我区报刊吸收的广告分量仍然很有限,主要原因是我区报刊的发行量总体不大,市场影响力小。2004年,我区报纸期发行量超过10万份的只有《作文报》一家,这是一份面向中小学生的周报,其市场影响力有限。期发行量超过5万份的报纸期刊也只有《北方新报》、《包头晚报》《包头广播电视报》《中学英语之友》《实践》等15种报刊。同时,报刊结构中还有一些非市场化报刊,这些报刊的发行面窄,难以得到有分量的广告支持。

二、建立和完善我区书报刊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的思考

(一)建立书报刊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

通过调查,我们看到,虽然近几年来我区书报刊出版业获得了长足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地影响了出版业的健康发展。比如,市场化程度低,市场占有率有限,尚未形成低价位、高发行量的良性发展态势;出版单位为维持其正常的运转,采取高定价、低折扣的发行方式,使我区报刊业的发展处于高成本、高定价,低数量、低效益的状态;报纸期刊的宣传业务功能和产业经营功能尚未明晰,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摊派发行、以虚假信息误导消费者、有偿新闻和折扣大战等问题;有的书报刊出版单位甚至存在着买卖“书号”“刊号”“版号”的现象。以上尽管只是个别现象,但其负面影响和危害却不容忽视。一是造成了出版资源的严重浪费,形成了属性划分及功能定位不清晰、出版结构不合理的局面。这种局面背离了市场经济的要求,难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体制创新的需要,严重制约了出版事业的健康发展,必须加以解决。二是弱化了出版队伍建设,制约了新闻出版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服务、为大众文化需要服务功能的发挥和水平的提高。因此,加快建立和完善书报刊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既是新闻出版产业改革发展的需要,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二)建立书报刊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措施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规则经济,实现合作双赢、良性互动、协调发展是其发展目标。在我国,“书号”“报号”“刊号”有严格的审批制度,是重要而特殊的文化资源。绝大多数书报刊出版单位享受着政策保护,即使有的出版单位亏损或办不下去了,也有主管或主办部门在想办法予以维持,整个书报刊市场壁垒严重,准入门槛很高。由于没有正常的退出机制,整个书报刊市场缺乏来自外部的竞争压力,因而就不能实现良性、可持续发展。只有建立成熟的书报刊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通过设立必要的、合理的进入限制和淘汰退出机制来培育市场主体的公平性,市场竞争行为的公正性,交易规则的统一性,才能真正做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出版工作全局,促进出版行业的合理布局和产业结构的优化组合,减少出版资源的浪费,增进书报刊出版单位的整体效益。

(三)建立书报刊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是我区报刊出版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根据产业经济学理论和产业组织的思想,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是市场成熟的重要标志。一个产业要想处于旺盛的发展态势,保持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有一个健康有序的发展环境。新闻出版作为重要的文化产业,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书报刊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要在出版单位之间营造良好的竞争氛围,激活书报刊发展的动力机制,促进书报刊出版资源的优化整合,从而实现出版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建立和完善我区报刊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的对策

书报刊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是指为了建立和维护书报刊市场秩序,依法确认书报刊出版单位的主体资格,规范书报刊出版单位的出版行为,使其合法进入出版市场或退出出版市场的一种行政管理制度。图书、报纸、期刊是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宣传思想阵地,肩负着传播先进文化,为改革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的重任,肩负着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重要责任。因此,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切实建立起规范的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其目的和实质就是在牢牢把握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和坚持正确导向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市场在出版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一)建立严准入、宽准出的书报刊许可制度

在我国,书报刊出版行业是特殊行业,国家实行审批、许可制度,在书报刊准入上已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在建立书报刊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上,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一方面要以促进新闻出版产业发展为已任,解放思想,加大书报刊出版业的改革开放力度;另一方面,要坚决执行党和国家的新闻出版法律法规,树立科学的、可持续发展观念,既不能因为一时的繁荣发展就乱开书报刊审批之口,也不能为了地方或部门利益而不忍注销或撤销不合格的书报刊出版单位。因此,只有从立法上完善书报刊的准入和退出机制,才能有效地实现书报刊市场准入的目标,为书报刊的良性运转扫除障碍,留出更大的发展空间。

(二)理顺我区书报刊出版管理体制

要参照全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地区的成功经验并结合我区的实际,将我区的书报刊市场监管职能重新划归到自治区新闻出版局。并由自治区新闻出版局牵头,会同有关部门抓紧建设书报刊市场监管体系和综合评估体系,建立书报刊质量综合评价制度和书报刊出版单位发行认证制度和图书报刊出版单位淘汰制度。

(三)建立健全我区书报刊市场管理法律法规,完善书报管理执法机构和队伍建设,逐步改变重审批、轻监管的工作方式

要加大对违纪违规出版活动的处罚和打击力度,努力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

(四)对我区书报刊出版单位实行分类管理、分类改革

对于公益性、政治性、政策性强的书报刊出版单位给予特殊的政策保护。对于意识形态性不强的书报刊出版单位,可以放开,并审慎、渐进地尝试开辟安全有效的融资渠道进入书报刊出版领域,促进出版市场的竞争优化。

(五)加强书报刊出版行业自律

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规范书报刊的市场竞争,建立诚信机制,加强行业自律,强化出版行业遵守竞争的道德规范和社会公约的意识,维护出版行业、出版单位、广告客户、广告商、相关机构及著作权人的基本权益,促进图书报刊出版业共同繁荣发展。

(执笔:康宇凤)

上一篇:关于外资入股我国商业银行的分析 下一篇:基于高校人才引进的“鲶鱼副效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