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福建省专利发展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2-09-17 09:05:12

关于福建省专利发展的几点思考

[摘要] 该文通过对“十一五”以来福建省专利申请、授权量进行统计分析,尤其针对专利的结构分布和区域分布情况进行初步的分析总结,发现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专利申请 专利授权 发明专利

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科技产出和知识创新的重要标志,并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科技水平和市场化程度。本文利用《福建科技年鉴》、《福建统计年鉴》所公布的相关数据,对2006年~2011年福建省专利申请与授权的各项相关数据进行简单分析和讨论,并针对其中存在的各类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1 福建省专利发展概况

近年来,福建省大力推动知识产权事业全面发展,取得重要成效。一方面,知识产权保护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先后颁布实施《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的实施意见》、《福建省专利奖评奖办法》、《福建省专利行政执法规范》、《福建省专利技术实施与产业化计划项目管理办法》等,并修订了《福建省专利保护条例》。另一方面,全省知识产权管理工作体系基本健全。截止2010年度,全省九设区市均成立知识产权局,84个县(市、区)中已有80个县(市、区)成立知识产权局。此外,省政府与国家知识产权局进行部省合作会商、召开福建省知识产权工作会议、确定福建省知识产权日,积极有力地推进全省知识产权事业发展。

2006年~2011年,福建省累计申请专利106751件,其中发明专利22163件、实用新型专利47842件、外观设计专利31277件;获授权专利累计73312件,其中发明专利5169件、实用新型专利37122件、外观设计专利31021件。各年度专利申请授权情况见表1。

2 福建省专利现状分析

2.1 专利结构分布

随着国家专利事业的推进,福建省专利结构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见图1、图2)。专利申请结构日趋合理,外观设计专利所占比重由2006年的52.84%逐年下降至2011年的27.04%,发明专利所占比重则由13.88%稳步上升到21.33%,发明专利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从专利授权比例来看,发明专利所占比重从2006年的4.83%提高到2011年的8.9%,发明专利授权的占比略有提高,却仍没有改变比例较低的现状,进一步说明了福建省专利产出质量不够高,或者说自主技术创新能力还相对薄弱。

全省发明专利授权的占比远远低于全国专利授权中发明专利的占比,以2011年为例,全省发明专利授权占比为8.9%、全国为65.3%。但是,纵向比较来看(见图3、图4),2006年~2011年间,全省发明专利申请量增幅除2011年外,均较总申请专利增幅大,这说明发明专利申请量的上升趋势快于申请总量;而全省发明专利授权量增幅自2008年起持续保持年增长50%左右态势,尤其2011年,在全省专利授权量增幅较大幅度降低(授权量增幅由60.1%下降到21%)的情况下,仍实现了58.91%的历史最高增长率,说明在全省专利事业大发展的推动下,福建省科技发展和创新水平正迅速提高,而发明专利也必然成为全省创新能力建设的关键支撑。

2.2 专利区域分布

福建省专利申请和授权持续呈现相对集聚态势,各地发展不平衡(见图5、图6)。2006年~2011年,九个设区市专利申请总量居前三位的是福州、厦门、泉州,三地合计占全省的78.67%;专利授权总量居前三位的分别是厦门、泉州、福州,三地合计占全省的79.53%。发明专利申请总量居前三位的是福州、厦门、泉州,三地合计占全省的84.76%,其中福州、厦门两地发明专利申请量占全省的72.61%;发明专利授权总量居前三位的是厦门、福州、泉州,三地合计占全省的88.21%,其中福州、厦门两地发明专利授权量占全省的79%。很容易发现,全省专利申请授权量绝大部分集中在福州、厦门、泉州三地,尤其发明专利聚集在福州、厦门两地,专利集聚效应明显。而其他6个设区市总量合计占比仅为全省的20%~25%,与福、厦、泉相比,专利申请和授权量,尤其发明专利的申请和授权存在显著的差距。

可以说,专利事业发展存在地区不平衡现象,是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的。以2010年为例,全省九个设区市发明专利居前三位的分别是厦门、福州、泉州,三地发明专利授权量占全省的比例高达88.23%;而地区生产总值居前三位的正是泉州、福州、厦门,三地生产总值占全省的比例约60%。明显的,地方经济发展是推动专利研发工作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有效的专利转化同样能够推动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因此,各地区要在专利研发上策马加鞭,并通过专利创新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高速发展。

3 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通过对2006年~2011年全省专利申请授权的情况进行简单统计,并从专利结构分布与区域分布两个角度进行简要分析,可以看出,自“十一五”以来福建省专利事业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011年全省专利申请、授权量均超出2006年的三倍以上,其中2011年发明专利授权量为1945件,是2006年的6.27倍。但是,进一步分析显示,一方面授权专利中发明专利的占比仍然偏低,自主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地区间专利发展严重不平衡,尤其相对落后的地区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对此建议,通过“强化领导意识——增加财政投入——落实激励政策”的途径,以有效推动福建省专利事业发展更上新台阶,进一步提高福建省自主技术创新能力。

首先,强化专利工作组织领导,并进一步开展知识产权宣传教育。各级政府要增强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加强对专利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各有关政府管理部门要各司其职、协调配合,省、市、县之间要加强上下联动,共同推进全省专利工作。可以通过制定专利工作计划,建立指导、检查、考核制度,把专利工作投入和产出指标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体系。同时,利用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开辟知识产权栏目,组织开展面向广大社会公众的大型知识产权宣传活动,广泛宣传普及专利知识,提高全社会的专利意识。

第二,增加科技经费投入,着力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大幅增加财政科技经费投入,鼓励、引导以企业为主体的社会资金投入,大力推进科技与金融结合,建立和完善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推动研究开发经费持续稳定增长。同时,加强专利人才培养,大力实施专利人才工程,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队伍,积极引进国内外优秀人才和急需人才。

第三,落实相关政策文件,侧重发明专利的激励与保护。切实贯彻落实有关研究开发税收优惠政策与扶持措施,大力引导和支持企业及科研机构开展研究开发活动。同时,可以考虑进一步强化对发明专利的扶持与奖励,提高发明人的创新积极性,带动提升区域创新体系的整体创新能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 福建省科学技术厅.福建科技年鉴(2010)[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

[2] 福建省统计局.福建统计年鉴(2011)[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

[3] 洪凯.广东专利战略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8(11):192-194.

[4] 胡晓辉.国外自主知识产权成果产业化的财政政策及其启示[J].中国软科学,2008(3):80-85.

[5] 徐海燕.对我国专利制度的几点思考[J]. 中国软科学,2010(3):102-105.

[6] 浦树柔.勾画国家知识产权发展战略[J].瞭望新闻周刊,2006(4):13.

上一篇:深厚淤泥条件下爆炸挤淤围堤质量检验方法探讨 下一篇:食品小作坊和QS企业监管界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