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职业院校物流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问题

时间:2022-09-17 09:00:23

浅议职业院校物流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问题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信息时代的到来,物流行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这就对物流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物流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对此,物流人才的培养也就成为了社会的关注的焦点。伴随物流行业规模的日益扩大,如何培养符合当下物流市场需要的人才,成为的当下职业院校必须关心的问题,然而想要培养出符合当今市场需求的物流人才,绝不是“喊口号”就能够成功。这需要职业院校充分的了解物流企业对物流人才的要求,并且对物流教育工作有一定的研究。本文就从当下职业院校物流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入手,进行了分析研究,希望能够给相关人员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职业院校 物流产业 人才培养

一、前言

自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之后,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在国际上引起了轰动,但是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还存在一定问题,然而物流行业的发展对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改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就当前情况看来,物流产业的规模还将继续扩张,发展前景十分良好,对物流人才的需求也就日益“升温”。在物流行业得到肯定以后,职业院校对于物流人才的教育也就纷纷开展了起来,开设了一系列相关的物流专业,这虽然让物流教育在短时期内得到了一定的进步,但是仍然满足不了物流行业的发展需求。对此,一些职业院校往往只是看到了物流人才稀缺的一方面,从而忽视了市场对于人才需求的层次与规格。本文就结合当下物流市场的实际情况对人才的需求进行了分析,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研究:多数职业院校对于物流专业的定位把握不精准,不了解市场用人规格;职业院校不具备鲜明的教育特色,不能满足物流市场需求;职业院校物流教育课程规划不具备前瞻性与灵活性,难以适应物流行业发展的脚步。

二、多数职业院校对于物流专业的定位把握不精准,不了解市场用人规格

职业院校对于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摆脱不了惯性,奉行“培养什么、使用什么”的理念,并就职业院校位于的地区以及行业用人的要求把握不精准。这就导致培训目标过于广泛,缺乏目的性与实用性,对于学生能够从事的物流岗位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位。

有部分职业院校就是自身所在行业以及区域的院校,其性质被定位服务行业,将服务本地作为院校的出发点以及立足点,但是很有多的职业学校并没有关注本地区行业发展情况、地区市场动态以及企业发展需求,这样就导致物流教育目标不够清晰,不能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物流教育措施。在目前市场经济形势下,国内的经济发展格局开始出现地域化以及差异化等等特征,这就使得在大市场环境中存在相同行业都会存在一定差异。对此职业院校的必须要和当地区域以及物流企业进行互动,牢牢的掌握住地方经济发展的动向,借此来制定科学合理的物流教育目标,在地域化经济的前提下对物流人才的培养进行精确的定位,从而培养出符合物流市场需求的复合型物流人才,这不仅仅满足了当地的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并且还能够让职业教育院校的的体制更加完善,从而培养出更加优秀的人才。

三、职业院校不具备鲜明的教育特色,不能满足物流市场需求

职业院校对于物流人才的培养不仅仅是要注重其理论知识的学习,并且还要加强其能力与素质的培养,这样才能够培养出符合物流市场需要的专业人才,同时也是职业院校的教学的目标与特色,但是在当下我国的职业院校当中,没有和物流教育相匹配的教育模式,更加没有鲜明的特色。对于高职院校来讲,比较本科教育其具有十分明显职业化特点,在进行理论教育的同时也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但是相对中职而言,就较为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出实用型人才。因为以能力为中心的教学观念贯彻不够到位,这就导致了人才培养方式不能够满足当下物流市场的发展需要。

由于教育内容没有根据当地市场经济发展需求制定,所以与物流行业发展之间存在一定差距,尤其是在实训教学这一方面,和物流行业岗位的要求不相符合,这就使得职业教育对于实用型人才的培养不够到位,职业院校较为注重“专才教育”。这就需要职业教育对于人才培养要有快速反应,把握住物流市场的需要,做出有针对性措施,当下物流行业已经呈现出技术综合化的趋势,大量的新科技被运用到产业当中,物流企业对于人才的素质又有了新的要求。对此就需要职业学院不断的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

四、职业院校物流教育课程规划不具备前瞻性与灵活性,难以适应物流行业发展的脚步

职业院校教学想要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就必须对课程进行改革,借此来提升职业教学的质量,同时课程改革也是教学改革的关键所在。随着大量的新技术被运用到物流行业当中,物流行业对于才人的素质也有了新的标准,然而当下我国职业院校的物流教育缺乏前瞻性以及灵活性,这就使得以往的物流教育方式得不到突破,出现了“重理论、轻实践”的情况。当下职业院校的课程教育主要包括运输、配送、采购、库存等方面,但是没有重视教材的实用性以及前瞻性,内容还较为陈旧,这就导致物流企业还要对学生进行二次培训,这样就很容易造成负面影响。对此要让学生更多参加到物流企业实践工作当中来,借此来加深对物流产业的认识,使得学生能力和岗位要求之间实现无缝对接,从而提升我国物流行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娄跃进.浅议职业院校物流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问题[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28):207,26.

[2] 何道新.职业院校物流专业仓储实训教学的思考[J].大众商务,2011,(12):147.

[3] 罗江笑,陈文均,孟利清等.基于实践性教学的职业院校物流实验室建设探讨[J].现代企业教育,2012,(4):40-42.

[4] 杨双幸.职业院校物流专业理实一体化课程改革探索[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25(4):185-186.

[5] 周丽琴.基于供应链思路的职业院校物流实训平台的建设探讨[J].物流技术,2011,30(8):150-152.

作者简介:赵, 任娜,女,硕士,陕西人,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研究方向:物流,职称:讲师。

上一篇: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评价及旅游开发活化研究 下一篇:关于高校寝室文化建设的调查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