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模进职校”呼唤人文精神的回归

时间:2022-09-17 08:43:11

“劳模进职校”呼唤人文精神的回归

前不久,教育部、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开展“劳模进职校”活动,邀请李素丽、张晓雨和魏俊强等部分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走进职业院校,担任校外德育辅导员。在教育人文化的今天,社会呼唤职业教育的人文化,追寻职业教育的人文精神。发挥劳动模范先进人物的示范引领作用,不失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职业教育人文精神传播的有效途径。

“劳模进职校”活动在多大程度上唤起职教人文精神的回归,尚需时日检验。但“劳模进职校”活动本身却对全国职教重视人文精神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引领作用。我国有近万所职业院校,劳模不可能一一进入辅导。人文精神的回归关键要看职教本身对人文精神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如何。

我们一直重视发展教育,当教育只关注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而忽视人文素养培养的时候,人就会变为没有感情、没有是非、没有爱心、没有责任感的机器。在我国专业化分工愈加细化、就业形势愈加严峻的今天,职业教育在发展过程中过于强化职业技能的培养,不注重其主体自我价值的实现,使学生被职业技能“奴化”,成为工业分工的一个个机器组件。职教人文精神缺失,其危害不可小视。

人文精神是人之为人不可或缺的精神,能促进人自身素质的提高,更能促进人的心智成熟和丰富想象力的产生,使受教育者具有知、情、意统一的完满人格。职业教育中人文精神的缺失,会导致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单薄、公共意识低下、心理素质脆弱。学生因不能对社会人生有较理性的分析和认识,学会技能不一定能找到一份满意工作;因缺乏健全的心理素质,面对就业挫折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因道德素质、审美情趣低下,追求利润最大化,就会忽略社会责任。

教育要以提高人的素质、培养身心和谐发展为根本目的。职业教育在重视能力本位的同时,更应关注学生的人文素养,不仅要把学生培养成职场中的技术能手,还要培育其人文品性、塑造其健全人格。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改革决定中,明确了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基本内容,提出要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职业教育要改变目前人文精神缺失的现状,就要从多个维度、多个层面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人格培养、人文精神培育,要从专业情感与技能培养、校园文化氛围、实践活动课程建设、主题社会实践等多个方面,来丰富和发展学生人文精神教育。要充分挖掘优秀毕业生创业事迹,用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使教育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使学生在不断的自我认同、自我超越中实现人生价值。

总之,职教人文精神要回归,职教首先要充分认识学生人文精神培育的重要性,在创新中、在实践中、在活动中,构建起以“思想政治与道德素养”“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文体活动与身心发展”为主要内容的学生素质教育培养标准体系,构建起新的育人模式。

上一篇:广汉高新区:县域经济加速器 下一篇:法国高校思政教育模式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