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经营的本质

时间:2022-09-17 07:58:46

品牌经营的本质

品牌与销量,爱情与婚姻

品牌与(产品)销量的关系,可以用婚姻与爱情做个类比:爱情与婚姻谁先谁后和销量与品牌的先后关系类似,现实生活里都有多种组合形态,但美满的只有一种:青梅竹马、白头到老,一生去过很多地方,却只睡过一个人的床。

品牌是一种心理的感受,可比于爱情;销量是现实的结果,可比于婚姻。爱情对于男女双方来说都一样,是一种既要有生物心理感应,又要有社会承诺的“魔幻现实”:魔幻的是爱情的感受,现实的是婚姻的相守。

一个女人,让两个男人一个为赶去听她演讲死在路上,一个因为她终身不娶,多个知名男人赞美其容貌、才华与气质,如果你是他的丈夫,会怎样想?她是林徽因,赶着听她演讲飞机失事而死的是诗人徐志摩,因爱不得而终身未娶的是哲学家金岳霖,撰文赞美她的人里有胡适,她的丈夫梁思成在结婚时问:我有一个问题,只问一次,以后再也不会问:为什么是我?

过于优秀的女人,会让任何男人对自己产生不自信,而解决这种不自信,不能靠男人的家世、财富、权力、才华等任何背景,只能从所的心里获得。林徽因回答:这个问题我要用一生去回答,你准备好听了吗?

林徽因的回答精妙地解释了“品牌不是做出来”这句话,同时,也精妙的解释了“哪天不在做品牌”这句话。语言的精妙,正是体现在这些听起来相反,实际却是相同意思的表述形式之中。

在爱情与婚姻的关系里,林徽因对梁思成的回答最精彩、最圆满,她让爱情与婚姻完全同构:用婚姻证明爱情,又因为爱情一生相守。林徽因的回答里,揭示了爱情的最本质内容:爱情是做出来,而不是一种表态。

读到此处,不禁击节感叹,确实只有林徽因这样的女人,才能说出如此深刻又精妙回答,意在言外,却又尽在不言之中,还没有对爱她不得的男人有一点伤害,可以说是“刀切豆腐三面光”。

只做销量,却从来不去做品牌,就会自然“生”出品牌吗?有了销量、利润,就自动“是”品牌了吗?就像婚姻一辈子,就一定有爱情吗?或者先有婚姻,就一定会产生爱情,如石光荣式的人生?

品牌不仅要销量的支撑,更是要有爱的:首先是企业主、员工要爱,其次是合作者、顾客要爱,最后是不相关的社会公众、舆论媒体的爱。

品牌之爱的核心及起源,不是市场消费者或外部合作者,只能是品牌的创始人及其员工。也就是说,企业家对自己品牌的爱,是品牌的逻辑起点。企业家,你爱自己的品牌吗?你每一天的企业行为,是在做好还做坏自己的品牌?

爱或不爱?真爱还是假爱?全心的爱还是三心二意的爱?听其言、观其行,是做或不做品牌的分水岭。做或不做品牌,首先取决于爱还是不爱(品牌之名,即自己的招牌),而不是知或是不知(品牌之法)。

企业经营品牌无处不在

做企业,随着企业规模的变化,要处理的关键事务也在不断增加,但总体来说无非以下四项功课:营销、管理、经营、关系。

营销是企业生存之本,营销做不好,没有不出问题的;管理是企业内部要素的优化,既可按人财物事,也可以按经营价值链来理解及设计管理模式;经营指企业的非日常性事务,包括战略、商业模式、资本、联合等;关系则是企业的非管理经营层面的外部关系人(及部门)。这四项功课,构成企业运营的完整架构。企业家的兴趣、时间、才情偏重哪个部分,往往决定着企业的方向、格局及境界。

狭义地看,品牌是营销这项功课里的内容,但广义看,四项功课都涵盖了品牌的内容。这里面有一个企业品牌与产品品牌的区分:企业品牌是产品品牌、老板品牌、员工品牌的集合。有人从管理功课角度称之为企业文化,但这种企业文化其实代表的依然是企业以及产品的品牌。

可口可乐那个每一个销售人员必须随身带一块抹布,随时保证可口可乐在终端的产品陈列没有灰尘的理货守则;丰田在停车场将别人的丰田汽车擦干净的职员,都是员工品牌为产品品牌、企业品牌加分的品牌“故事”。可口可乐是将品牌当做企业文化,丰田是企业文化反哺了公司品牌(该员工的故事带有个案性,并未成为丰田守则)。

一个企业从注册诞生,到最后做成超级规模的企业,从零到亿万规模,企业存在的哪一天不是在做品牌呢?当我们看到品牌与企业运营四项功课都有关联的时候,可以顺理成章地得出结论:企业运营的每一天,都是在做品牌,即建立某个特定名称的企业及其产品的市场地位。

之所以会提出“做品牌”不如做销量、品牌不是做出来等命题,是由于现实中很多企业对于品牌的本质发生了重大的认知偏差,如标王理论忽悠的媒体品牌论、代言人品牌论,以及定位、概念、品类品牌论等——品牌(包含上述四种类型的品牌概念,下同)作为一个市场的实体存在,怎么能等同于广告、代言人或某个营销策划呢?

排除媒体利益集团对品牌概念的扭曲及企业的误导,从品牌的实际概念看,品牌当然是企业用每一天的运营实践“做”出来的,广告等不过是这个做品牌过程中的一个标志、手段而已。至于品牌做到什么程度,正代表着企业发展的程度——由行业地位、市场影响、顾客认知等构成的企业江湖地位(行业阶梯中的位置)。

说初创企业可以不做品牌的论点,当然有用无害——初创企业的优先任务是找到销量来源,获得活命的本钱,但这种论点也是扭曲或误导对品牌的正确认识。

我们要说的是,企业从注册成立开始,就是在做品牌,以后开发的产品、招聘的员工、合作的供应商、销售的渠道商、产品或服务的最终用户,每一天、每一种的营销与管理行为,都是在做品牌。而且从企业“永续经营”的角度看,品牌是企业运营的最终成果:让与品牌发生关系的所有人,都信赖并愿意优先选择本公司产品,这就是品牌的终极目标。

品牌的经营本质就是如此。

品牌化妆术与品牌经营本质

有专家说过,很多人将目标当作了方法,比如将品牌当饭吃,而没有看到销量才能支撑起品牌。我沿着这个论题再往前一步:在中国式品牌败局问题上,绝大多数的谬误是将手段当成了目的,如代言人、广告、定位、概念这些做品牌的手段,却被各种精巧的理论解释为品牌的本质或品牌的关键成功要素(KSF)。

某饮料公司董事长,整天琢磨着把自己的杨梅汁打造成一个饮料“新品类”,成为第二个王老吉,却不顾杨梅汁注定了是小众饮料的本质——你跟他讨论,他就说凉茶不是从小众做成了100多亿了吗?直到经过多次市场攻坚的失败后,才接受单一杨梅汁不可能支撑起一个大品牌的现实,选择了以珍贵果汁为品牌旗帜、统合高价值果汁(蓝莓、樱桃等)的多元产品路线。产品线的丰富,带动了销量的稳步扩大,产品的优质口感与珍贵营养被消费者接受,品牌的内涵也逐步被市场认知及接受。

某白酒企业总经理,市场调研中发现经销商对产品的包装质量有投诉,如偏色、包装物开口方式复杂、打开后包装散架等。当调研报告将这些问题反映上去的时候,这位总经理说了句:酒喝不死人就行,包装不是大问题。半年后,包装质量问题依然没有解决。质量问题并非咨询项目的内容,作为深入一线的督导顾问,我们深知问题的严重性。为此,项目组专门到市场里拍照、收集实物,再次将情况反映上去,总经理这次看后开始警醒,立即召开经营会,布置包装质量整改计划,并指出:产品质量不抓好,其他的所有促销都不要做了。虽是亡羊补牢,能意识到产品质量是营销的前提,也是进步。

上面案例里,哪个企业营销及运营问题不是与“做品牌”有关?对销量负责的企业战略、对消费者负责的生产管理、对渠道负责的产品品质,都是做品牌,而且是比设计、广告片创意、媒体广告更具有现实影响的做品牌。广告片再好,产品质量出了问题,就应了那句俗语:高知名度加低美誉度,等于臭名昭著。

不需要高深的理论或复杂论证,企业存在的每一天都是在做品牌,而且做好产品、做好产品的销售及服务、关注产品的品质,就是做品牌的第一步。这些基本功都没做好、不去做、或没有意识去做的企业,就不要谈什么品牌;即使今天还有点销量的品牌,迟早也会为自己不抓本质、不走正道的经营行为付出代价。

但产品的品质本身却不是品牌的本质。品牌的本质是什么呢?品牌的本质是信誉这种心理层面的认知。

产品的质量、品质,只是品牌信誉的构成要素之一,品牌信誉有比产品质量更广泛的内涵。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说“哪天不在做品牌”的原因:企业无论大小,信誉是企业存在的氧气,也是品牌含金量的第一要素。

信誉越高,品牌价值越大;信誉越稳定,品牌价值也越稳定。企业之所为,还不都是为了这个吗?反过来说,信誉的建立与累积,也是促进企业销量、从而增加品牌价值的要素。这就是品牌反哺产品、驱动企业发展的最基本原理。做品牌最本质的好处与原因,就是这么简单。

明白了这个关系与道理,品牌的审美设计与创意,即“品牌化妆术”的服务项目,就是一个锦上添花的功夫。在企业成本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尽可以按照各自的审美偏好去追求并实现。

哪天不在做品牌?每天的经营行为都是做品牌,这种经营的累积会对产品的销量、声誉起到反作用,这是品牌的经营本质。但做到什么境界,怎样做到更好,怎样用更快的速度、更低的成本做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美女需要知性的修养,也需要必要的化妆,自然也不能生活困窘。随着年龄的增长,知性蕴藉出的气质比化妆的美丽、穿金戴银、挥金如土更重要,最终,美丽要让位给优雅。时尚易逝,唯有风格永存。

品牌大成,靠的是大智慧、大格局,需要经年累月用心的培育,绝不会从销量中自动生成。

作者是博纳睿成咨询公司创始人。

责编/林学勤 E-mail/

上一篇:无国界富豪 下一篇:CEO扼杀企业的头号错误:没有人事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