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落花”意象在中国古代文人中的伤感情调

时间:2022-09-17 07:50:00

谈“落花”意象在中国古代文人中的伤感情调

只要稍加留意便可发现,中国的古代文人对“落花”这一自然景物可谓情有独钟。

缤纷的落花成为中国古典诗歌伤感主题的核心意象,在诗人笔下焕发出种种奇异的光彩,留下了许多精彩的华章。

一、睹落花而伤春

花落使人生悲。从开花到凋零,美丽而短暂的事物,愈是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落花虽美,却总是伴随着一种消逝的悲伤和遗憾,因此,落花成了伤春题材诗词的核心意象。伤春诗句在古诗中是最多见的。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借落花飘零,将时光暗逝与春意阑珊的无名惆怅宣泄无遗。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辛弃疾《摸鱼儿》)春,匆匆归去,暗寓着时光过得太快,人随着春去而老,颇有壮志未酬之憾。春去是无法挽留的,现在已是“落红无数”的时候了。落红,引起作者无限的伤感。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蝶恋花 欧阳修)愁至深处,以落花之悲亦不能解。风卷残红飞过秋千的场景背后,衬托出的是一种更为浓郁的悲凉。

以落花意象抒发伤春情怀,表现得最突出的莫过于曹雪芹的《红楼梦》了。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葬花词》)暮春,正是花谢花飞的季节,枝头上的红花凋落了,花的香气也没有了,春天要走了。林黛玉一个人带着锦囊,收集落下的花瓣,并将它埋葬,一面哭,一面吟着这首诗。落花,意味着美丽的凋零,青春的消逝,生命的陨落,它在黛玉心中引起的是无限的哀伤。“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这是《葬花词》的最后几句,黛玉由葬花想到自己的身后事,蕴藏着浓重的感伤。春残花落,红颜老去,娇艳之花被人践踏,陷入泥潭之中。黛玉由此联想到自己的身世,自己父母双亡,寄居外婆家,虽然宝玉很爱她,但彼此不能做主,将来的命运或许就像这落花一样,无人怜惜。于是睹落花而伤怀,落花意象的伤感情调达到极致!

二、以落花表达忧时伤世之叹

睹落花而忧时伤世,最著名的便是孟浩然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作者一觉醒来,想象一夜的风吹雨打,百花不知被吹落了多少。诗中不见一个愁字,但字里行间却流露出了诗人对时光、对生命及包含在其中的人生价值的流逝的感伤。此时的孟浩然已年过四十,仕途的不幸让他不得不借写诗来抒发自己内心积压的情感。

还有杜牧的《金谷园》:“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坠楼人”是指金谷园里的绿珠,以美色招致亡国破家之祸坠楼而死,以身殉情,把“落花”比作“坠楼人”可见其凄凉感伤。诗人把对国家的衰危和自身的遭遇,都融进这旷达又颓放的“落花”意象之中,流露出深邃的感伤。

时光易逝,岁月难留。杜甫一生的遭遇就如落花一般,都是在漂泊与困苦中度过,直至客死他乡。他辗转两湖,飘泊潭州时,遇李龟年所作《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少年时曾在洛阳听过李龟年唱歌,想不到几十年后又在江南相遇,抚今追昔,无限感慨,江南美景依旧,可诗人与李龟年都已近暮年,好景不再,再加上国势江河日下,昔盛今衰,令人无限感喟。“江南好风景”以美景反衬其衰,使衰倍增。“落花时节”景中寓情,寄托着对国家之衰之慨,身世飘零之悲,更突出对战乱现实的感伤。

借落花忧时伤世,表达亡国之衰,伤世之叹,在李煜的词中是最多见的。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花雨晚来风。”(《乌夜啼》)借落花表达政局变迁后,物是人非的悲叹。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浪淘沙》)由于成了亡国贱俘,自己像落花一样漂流在外,恐永远也回不去了,大有一在天上,一在人间,相隔无限遥远之恨,不是亡国之君怎写出这样的感伤之作!

三、借落花写闺怨

古人写幽怨、乡思一类的诗,往往以良辰美景作为反衬,如此,就更可以烘托出怨思的气氛来。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刘方平《春怨》)春天是大好时光,春天的庭院也应该是春意盎然,诗人用“寂寞”二字顿使人感到主人公春光中的孤独冷落。“梨花满地”是梨花飘落殆尽了,说明春即将过去了。“不开门”又是寂寞。一个少女独居深院,陪伴自己的只有泪痕,“满地梨花”反更能勾起自己的伤感情怀。

“花落月明残,锦衾知晓寒。”(温庭筠《菩萨蛮》)本词写一个女子通宵达旦地想念一些往事,描绘相思和失眠之苦。月亮残缺之夜,凋零的落花在思妇眼中是伤感之物。

温庭筠还有一首《梦江南》也是思妇之作。“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丈夫远出,似在千里万里之外,日思夜想,但此情此意既无人知晓,也无处倾诉。白天,江南的风把眼前的花朵吹落,春将归去了,可远在天涯的人又何时归来呢?落花,烘托了思妇的失望,失落,失魂,倍增感伤之情。

从欣赏落花随风飘转的刹那柔美,到于纷纷扬扬的漫天花瓣中看到衰老,看到死亡,落花意象走过了这样的发展历程,并最终定格在浓郁的忧伤之中。

总之,落花意象以其特有的意境,寄予了中国古代文人的伤感情怀,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上一篇:浅谈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下一篇:如何指导小学生作文叙述条理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