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公司真比《纽约时报》值钱吗?

时间:2022-09-17 07:12:23

我的公司真比《纽约时报》值钱吗?

2012年,我的公司印象笔记(Evernote)经过新一轮融资后,估值刚刚超过10亿美元。最近,关于互联网初创公司估值是否真的物有所值的讨论不断,然而,人们的很多讨论似乎对一些基本事实有所混淆。所以,作为一名有幸刚刚跻身“十亿美元俱乐部”公司的CEO,我尽量试着帮大家理顺一下。

一提到估值,最自然的办法是与一家知名的上市公司进行比较。以《纽约时报》为例,我读这份报纸已经读了25年了,毫不夸张地说,我很爱《纽约时报》。在2012年5月我们开始该轮融资时,《纽约时报》的市值接近9.5亿美元。这不就意味着Evernote比《纽约时报》还值钱吗?坦白讲,想到这个问题时我真是吓了一跳,感觉全世界都乱套了。

幸运的是,人们自然而然进行的这种比较,其实没有太大用处。对成熟的上市公司和迅速增长的初创公司进行估值的方式有很大不同。原因是:上市公司的估值代表着大量“门儿清”的买家和卖家艰难达成的共识。然而对于私人注资的公司来说,通常情况下只有公司本身一个卖家和一个买家,即出价的领投者。这就意味着这种估值不是一种共识,而是单一买家所认可的最高价格。

所以,如果一个公司要提高自身估值,需要做的只是找到一个愿意出最高价的疯狂的投资人。但是,如果一个疯狂的人愿意为你掏腰包的话,你就得让他当你的老板。不久,当他发现这种估值并不合理,他就会变得愤怒。所以Evernote从不追求尽可能高的估值,我们已经够幸运的了,起步的时候就碰到了能提供长期战略价值的投资者,并且达成了对双方都适用的协议。

除了找疯狂的投资人外,还有其他方式可以提高估值。上市公司的估值通常由普通股决定。但初创公司的估值却是另外一回事。大部分初创公司的投资者能拿到优先股,而公司的创始人和员工拿普通股。把优先股和普通股的估值放在一起比较是不合适的。

优先股通常比普通股优质,因为它们具有一些附加利益,或者说是优先权。这些好处让优先股比普通股贵出很多。

为使估值最大化,滥用优先权是初创公司创业者另一个不明智的做法。他们大方地同意给投资人更多的优先权,可以吸引投资人更多的投资。这种诱惑很多创业者都会遇到,但最好还是不要屈从于它。

如果公司遭遇麻烦,那么过多的优先权会导致创业者和投资者之间的利益纠纷,最终创业者很少会得到好处。在创业公司的世界中,公司卖掉时自己分文拿不到的创业者随处可见,因为他们给早期的投资者太多优先权了。

所以,如果我们之前寻找疯狂投资者时,给他们过分的优先权,那么今天的Evernote的估价可能要更高。话已至此,它真的比《纽约时报》还值钱吗?还要考虑另外一件事情。

任何一个公司的估值,都是扣除风险、通货膨胀和其他因素后,未来所有预期利润的现值。成熟上市公司和高成长初创公司之间,估值的另一个关键差别在于对未来增长的重视程度。大部分上市公司未来的增长幅度相对可以预期,所以它们的估值主要基于其业务的当前价值。换句话说,几乎没有投资者会期望《纽约时报》的利润未来几年会增长10倍。

炙手可热的创业公司则属于另外一种情况。投资者当然期望公司业务可以增长10倍,甚至100倍、1000倍。另外,购买初创公司股票的机会可能很难获得。一位风险投资家喜欢一家公司,却又决定暂不投资,很有可能再也没有机会注资这家公司。

简单来说,其实,不是Evernote估值为10亿美元,而是我们当前的业务在今天价值10亿美元,它的价值还有机会在未来几年变为1000亿美元。

那么,Evernote真的比《纽约时报》还值钱吗?按照以上的原因很难准确地回答。所以请允许我以从个人的角度真诚地说:可能今天还不是。但如果我们不懈努力,继续创造用户喜欢的产品,我们的最终市值会更高。我们的投资者也是这么认为的。

上一篇:Lady Gaga眼中的企业与音乐产业 下一篇:门户,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