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亭大鼓保护中心建设的设想和建议

时间:2022-09-17 07:06:41

【前言】乐亭大鼓保护中心建设的设想和建议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三以教育为重要手段和措施,加强保护基地建设 教育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也是活化乐亭大鼓文化遗产的有效途径。老一辈乐亭大鼓艺人以口传身教的方式使乐亭大鼓这种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在几百年的文化变迁中得以传承下来,在当下多元文化大繁荣的时代,如何保护与...

乐亭大鼓保护中心建设的设想和建议

乐亭大鼓是中国北方地区较有代表性的曲艺形式之一,发源于大鼓、曲艺之乡———河北省乐亭县,以其丰富的板腔、鲜明的地方艺术特色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广泛流传于冀东、京、津及东北等地。乐亭大鼓以多种古代说唱艺术为基础,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逐步发展并走向成熟,可以说乐亭大鼓是历史文化的产物。乐亭大鼓旋律优美、韵味独特,带有浓重的地方特色。表演形式主要为一人自操鼓、板演唱,伴奏乐器主要为三弦,另外可加四胡、笛子、二胡、扬琴等。乐亭大鼓传统曲目丰富,鼓词名目繁多,具有较强的文学性和地方性,对研究中国北方地区民俗文化及民间音乐的发展有极大的帮助。乐亭大鼓的产生及其发展对北京琴书、东北大鼓、唐剧等鼓书、戏曲形式的形成和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鉴于此,2006年5月,乐亭大鼓与皮影、评剧等曲艺艺术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相传,乐亭大鼓是由河北乐亭人温荣在1850年前后创立的,清末民初进入全盛期,其自形成以来被广泛流传,有着较为深厚的群众基础和文化底蕴。除温荣外,乐亭大鼓的传人,以民国时期的韩香圃(韩派)和靳文然(靳派)最为著名,对乐亭大鼓的继承和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1950年在政府的支持下,乐亭县成立了第一支大鼓曲艺队,这不仅使乐亭大鼓这门艺术成为有组织的活动,还培养了众多人才。从此,乐亭大鼓进入鼎盛时期,乐亭、滦南、滦县、丰南、昌黎等各县都可见到乐亭大鼓艺人演出的身影。之后的几十年间,很多青年男女踊跃加入乐亭大鼓的演出行列,演出活动空前活跃。但从20世纪80年代以后,西方文化大量涌入,作为传统艺术的乐亭大鼓赖以生存、发展的社会基础发生了变革,演出市场日渐萧条,演出收入日渐低微,流传范围也逐渐缩小,靠乐亭大鼓为生的艺人也只剩20余人。一些老艺人由于各种原因或逐步退出舞台、或相继谢世,积累一生的绝技难以传承,乐亭大鼓的传承和发展面临严重危机。直到近几年,在政府的支持下,这种局面才有所改观。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乐亭大鼓,建立保护基地是一个可行且必要的途径。笔者通过实地走访乐亭大鼓老艺人,对现有乐亭、滦南两地艺术团、艺术学校参访观摩,进行总结,对乐亭大鼓保护基地建设的途径、措施和管理方法提出以下几点设想和建议

一以引导和宣传为途径,加强保护基地建设

“十二五”规划期间,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关键时期,以此为契机,了解乐亭大鼓目前所处的环境和已具备的条件,对其实施全面、科学、长远的保护规划,对基地建设制定合理有效的途径、措施和管理方法,如统筹规划数据库建设,建立起适应当地实际情况、满足公众需要、能提供公共服务的数据库群和工作平台;利用信息化、数字化的现代科技,建立技术平台;利用电视、报刊、互联网等新闻媒体进行广泛宣传等,这些都是保护基地建设的有效途径,对推动乐亭大鼓保护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全局性、基础性的意义。目前,乐亭县县委坚持研究、保护、开发、利用等多方面并重的方针,组建成立了文化遗产保护领导机构和专业工作机构,积极探索研究乐亭大鼓的悠久历史和文化内涵,弘扬民族民间文化,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保护与传承的协调统一。乐亭大鼓申请非遗成功后,得到了多方面的支持,在县政府的领导下不但建立了独具特色的乐亭大鼓实物展示中心和数据资料库,还组建了“乐亭县曲艺团”和“香圃艺术团”,举办了“乐亭大鼓书会”展演和研讨会。在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利用,使其能更好地融入社会、民众生活。并以此为宗旨培养大鼓表演新人,为乐亭大鼓的传承与发展打下基础。其次,在演出内容上突破作品的局限性,融入更多现实生活的内容,并在形式上创新发展,开发出对口大鼓、群口大鼓、情景大鼓剧等多种表演形式,对丰富当代人的精神生活,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乐亭县政府全面对文献性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建立艺人档案和乐亭大鼓曲谱、乐器、照片、文献等的展示厅,并陆续出版了《乐亭大鼓》、《乐亭大鼓书段集锦》等书刊。以上这些已经完成和正在进行中的工作为乐亭大鼓保护基地的建设都提供了一定的依据,为今后制定全面且科学的规划和措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音乐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规范人们的行为和语言,同时也是积累和传承民俗文化的一种重要方式。因此,活化地方民间音乐文化对于弘扬民族精神,丰富文化生活、提高民众素质、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乐亭大鼓这门民族民间艺术中蕴含着丰富的地域文化和民族民俗文化。如乐亭大鼓艺术团的下乡演出、县文化中心设立的乐亭大鼓书场、乐亭书会等既是挖掘、展示、保护和传承乐亭大鼓的最佳契机,也是活化音乐文化遗产的有效途径,同时也充分挖掘了音乐文化遗产所蕴含的经济文化功能。在这当中,首先,政府应成为保护的主导力量。充分利用其政府职能加大引导和宣传的力度,使之被更多的人们所欣赏、学习、研究和传承。其次,是要充分利用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对民族民间音乐文化进行广泛宣传。如在1998年,河北电视台录制了乐亭大鼓《大钊就义》。2000年,乐亭县电视台专门开辟了《乐亭大鼓书场》栏目;2008年,唐山劳动日报对滦南逸夫小学乐亭大鼓基地的采访和介绍,这些都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同时对乐亭大鼓的宣传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加强对代表性传承人的保护,加强保护基地建设

乐亭大鼓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不可再生性和脆弱性;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特色又决定了乐亭大鼓的继承与发展主要是依靠传承人的口传心授,这些都决定了我们要把对代表性传承人和传统技艺的抢救性保护工作放在第一位。加强对代表性传承人的保护是使乐亭大鼓得以世代相传的关键,也是保护基地建设的管理措施和方法的关键,这其中主要是要加强两个群体的建设:一是对现有传承人和传统技艺的抢救、保护;二是注重培养挖掘未来的传承人。自20世纪50年代末,乐亭大鼓形成了以第五代传人韩香圃为代表的韩派和以靳文然为代表的靳派后,第六代学字辈艺人肖春霖、张学圃、韩学儒、肖云霞、王学荣、贾幼然等演唱名家脱颖而出,他们将韩、靳两派的大鼓艺术互相融合。如今,乐亭大鼓的传人中,尤以韩派传人的优秀代表张和王立岩最为突出。曾在国家曲艺比赛中获多个奖项的张,自20世纪80年代踏上乐亭大鼓这条艺术之路后,便不断追求,不断创新,在“九腔十八调”韵律的基础上不断汲取各家所长,形成自己独特的演唱风格。2008年,张凭借乐亭大鼓《农村新貌》以及其植根本土、贴近生活的表演也深深打动了刘兰芳、姜昆等评委,荣获第五届中国曲艺牡丹表演奖,并被称为曲艺界的一匹“黑马”。王立岩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她为乐亭大鼓的传承倾尽了全力,她不顾病痛的折磨,用从亲朋好友那儿凑来的十多万元,搜集整理乐亭大鼓的精彩唱段,自费录制出版了乐亭大鼓表演艺术家的系列唱片2万套。除了以上介绍的优秀韩派传人外,靳派传人也对乐亭大鼓的发展和传承做出了突出贡献,其中尤以滦南的何建春最为突出。乐亭大鼓中的靳派唱腔相较于遵循传统,植根乡土的韩派唱腔而言,它行腔流畅、板式灵活多变、节奏轻盈、唱腔明快、韵味醇厚,更易被人民群众所接受和喜爱,身为靳派第三代传人的何建春继承并发扬了这一风格。沿着老一辈艺术家靳文然的创新风格,从形式、唱腔等多方面加以改良:从形式上,改变单一主唱的形式,改为一人主唱多人伴唱、伴舞的形式,增强了感染力;从唱腔上,吸收了京剧二簧倒板和评剧、皮影的精华,在伴奏中引入二胡、扬琴、琵琶、大提琴等乐器,使人听起来耳目一新。1996年,何建春根据现实题材创作了《碧海丹心》,获得了第七届“群星奖”戏曲类表演和唱腔设计两项金奖。同时,何建春还在滦南创建乐亭大鼓培训基地,免费传授,为靳派乐亭大鼓艺术的传承、弘扬做出了极大贡献。要发展保护乐亭大鼓,不仅要对老一辈艺术家及其技艺进行保护和抢救,还要注重对未来传承人的培养挖掘。若要充分挖掘优秀的传承人就要扩展艺术市场,扩大受众范围,打破传统地域和门户限制,广泛吸纳县内外优秀人才,鼓励优秀传承人进行讲座、讲学,努力调动当地政府和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使乐亭大鼓后继有人。

三以教育为重要手段和措施,加强保护基地建设

教育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也是活化乐亭大鼓文化遗产的有效途径。老一辈乐亭大鼓艺人以口传身教的方式使乐亭大鼓这种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在几百年的文化变迁中得以传承下来,在当下多元文化大繁荣的时代,如何保护与传承乐亭大鼓是一个重大课题。首先,保护基地可以通过政府与国内各艺术院校联系起来,把乐亭大鼓引入专业艺术院校并纳入其教学体系,以艺术院校的专业性、学术性来保护、挖掘、整理这门艺术,创建独具特色的乐亭大鼓音乐理论研究和有一定规模的艺术创作体系,以专业的视野开展研究并形成卓有成效的科研成果。其次,我国民族民间音乐如戏曲、曲艺等门类的艺术教育教学模式一直遵循传统的口传心授式的培养以及科班的培养,这仍然是培养戏曲、曲艺类人才采用的主要教学方式之一。虽然,目前各艺术院校一直都在探索怎样把戏曲、曲艺教育和现代教育体制结合起来,以期更好地培养戏剧、曲艺人才,但成功的实例可谓罕见,所以,口传心授式和科班的培养模式仍是培养乐亭大鼓传承人才的主要方式。然后,发展教育可以遵循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乐亭大鼓的传承和发展主要在冀东的乐亭和滦南两地,教育的对象主要是本地的学生,这些学生对于当地音乐文化多少都有些了解,这样,我们在教育内容、形式上就可融入地方音乐曲目,扎根人民生活,使学生们更愿意去了解和学习。最后,让学生们成为音乐文化艺术活动的参与者,多参与各种团体的艺术实践活动,和老艺术家一起编排演出,使乐亭大鼓这门音乐文化遗产在他们身上真正的活化起来,使得这些学生们真正成为音乐文化遗产活化的载体和主体。以上这些管理方法和措施对于乐亭大鼓这项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以及弘扬与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和无法估量的作用。乐亭大鼓以其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成为中国曲艺百花园中一束绚烂的艺术奇葩。乐亭大鼓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它把民间文化和地域文化寓于群众喜闻乐见的说唱形式之中,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为我们研究地方志、民俗学、音乐人类学提供了珍贵的历史史料。这也是我们大力提倡建立保护基地并切实的保护乐亭大鼓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之所在。当今世界文化是多元化、多样化并存的文化,不同文化之间既相互依存又相互交流。充分认识不同音乐文化的特色,依据现状,以保持其多元性和多样性为前提,将静态保护和活化保护结合起来,并将这一保护工作纳入素质教育的范畴,才能对各种音乐文化实施科学、系统有效的保护,对乐亭大鼓的保护亦是如此。只有这样才能使基地保护建设这项伟大事业得以更好的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文化软实力做出贡献。

上一篇:乡镇地区水质特征和保护 下一篇:研究民族文化的全新保护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