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古诗十九首》中的悲凉蕴藉之美

时间:2022-09-17 06:52:18

试论《古诗十九首》中的悲凉蕴藉之美

摘要:《古诗十九首》是指东汉末年的一组无名氏“古诗”,共十九首,作为一个整体收录在《文选》卷二十九,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本文拟从美学和审美心理学、思想内容、艺术特征等方面,对其美学风貌进行探讨,以就方家。

关键词:《古诗十九首》 悲凉 美

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09)17-

一、审美影响

中国自商周以来就是一个深具忧患意识的民族,从文人的歌吟咏叹中处处可寻绎出感伤和悲慨的主旋律。联系东汉末年的时代背景可以发现,汉末纷繁动乱的社会现实使得文学艺术也带上了强烈的悲愁基调。作为具有较高文学修养的《古诗十九首》的作者,很敏锐的感受并自觉地接受了它,于将内心压抑下的心绪体验以诗歌的形式表达出来,这样作为心灵外化形式的诗歌就自然表现出以抒悲情为美的审美风尚。此外,《古诗十九首》的作者虽然在知识和经历上不可能只是那些带有悲愁色彩的东西,可他们诗歌的内容大体相同,美学风貌基本一致,原因还在于其生平遭遇和审美情感审美趣味相一致,所以他们不管选择哪种题材渲染的都是这种悲愁的气氛。

二、主题及哲理

在主题方面,《古诗十九首》的内容描写的多是倍受压抑的爱情苦闷。《迢迢牵牛星》一诗中借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写青年男女长期受压抑的爱情苦楚。此外,东汉末年时局动荡,有志之士长期的游宦飘零,使得身心憔悴,因此故园之思常常萦绕心头。《涉江采芙蓉》一首中,诗人欲采集芳草赠“同心而离居”的佳人,但“所思在远道”,山河漫漫万里迢迢,由此更加思念故园。这种“鸟倦飞而知还”的故园之思成了《古诗十九首》中典型的主题。《古诗十九首》的悲凉风格,还表现为生命无常的忧患主题。《东城高且长》中,诗人无法排遣胸中的愤懑,又不愿在声色中求得暂时的宁静,而岁月流逝,暮年不请自至,他仰天长叹:“四时更变化,岁暮一何速。”《古诗十九首》的作者,其不满与愤懑则多是“小我”的心灵苦楚和个体生命的价值关注,他们面对苦难无力支撑,于是只有坠入眼前的物质享乐。如《青青陵上柏》云:“斗酒相娱乐,聊厚不为薄。”《生年不满百》则更为直露:“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对死亡的恐惧,一方面产生及时行乐的颓废思想,另一方面又能唤起诗人对生命的无限珍爱,尽情享受短暂人生所带来的生命。《古诗十九首》中处处弥漫着这种“梦醒了无处可走”的悲哀,体现了那个时代典型的悲剧特征。

《古诗十九首》中的多个主题所传达的思想感情还揭示出许多人生哲理,作者对人生真谛的领悟使这些诗篇具有深邃的意蕴。《青青陵上柏》中:“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充满寂寞悲凉之感。而在《行行重行行》和《冉冉孤生竹》之中时时流露的芳华早逝之感使人不禁生出对青春易逝的惋惜。《青青陵上柏》:“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斗酒相娱乐,聊厚不为薄,”又写出意识到人生短暂苦乐参半后纵情享乐的普遍心态。这些哲理作为一个整体性的认知,始终贯穿在《古诗十九首》中,使这组古诗蕴藉深沉,温丽悲远。

三、艺术手法

《古诗十九首》抒情时不径直言之,而是委婉曲折,借具体物象来阐明情思,含蓄蕴藉而又意味深长。如《青青河畔草》中开头两句“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以无人知道的河边小草和沉静的园中绿柳起兴,随后刻画出一个独居高楼、郁郁寡欢的弃妇形象,颇有寄托之致。在《古诗十九首》中,以具体物象起兴发端的诗篇,由物象构成优美的艺术境界,而以写景叙事发端的作品,则极其自然地转入到抒悲凉之情,水到渠成抑扬有致。它的意境常常弥漫着悲凉的氛围,让读者感受到那个动乱时代的精神气息。《明月何皎皎》以悲秋起兴,“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通过对秋天夜空和四周环境的描写,渲染出一种“满目萧森”的气氛,正好契合诗中主人公体味出世态炎凉后的悲苦心境。《古诗十九首》正是运用比兴、象征、烘托等表现手法,创造出高远凄清又含蓄蕴藉的艺术境界,在内容的表达和情感的抒发上,令人回味无穷。

《古诗十九首》为表现悲凉的内容,在诗歌意象的选择上,往往选择冷色调的物象,人的情绪通过意象具有的感彩展现出来,显得悲凉含蓄。这些诗人们尤其喜爱衰朽的景物,如白露衰草、秋月秋蝉等。种种冷色悲凉的事物,既是诗人内心苦闷的象征,又超越具体情感具有普遍意义,进一步确立了我国古典诗歌以衰朽之物抒哀情的文学传统,尤显悲蕴之美。钟嵘《诗品•卷上》称它“惊心动魄,可谓乎一字千金”。《古诗十九首》的语言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丰富的表现力:“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行行重行行》)隐喻游子思乡之情,多被后人引用;“人生天地宽,忽如远行客”(《青青河畔草》)已成人生苦短年华易逝的形象概括。

《古诗十九首》代表了汉代五言诗的最高成就,其悲凉蕴藉的诗风对后代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马茂元.古诗十九首初探.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2]张法.中国的文化与悲剧意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3](唐)李善注.萧统文选.北京:世界书局.1956年影印.

上一篇:关于美的本质问题 下一篇:在自我想象中狂奔向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