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结石的预防及治疗

时间:2022-09-17 06:11:48

胆结石是指胆道系统(包括胆囊与胆管)的任何部位发生结石的一种疾病,其临床表现取决于结石是否已经引起胆道感染、胆道梗阻以及梗阻的部位和程度。其发病原因尚不确切,但和饮食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有关。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胆结石的患病率也在不断增加,成为临床常见慢性病之一。

胆结石与哪些因素有关

虽然胆结石的确切发病原因还不十分清楚,但医学发现,遗传、饮食习惯、生活习惯等诸因素与胆结石的发病有关。其形成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种要素:

1.脂肪饮食过多;2.甜食过多;3.饮食过细;4.饮食不规律。5.长期不吃早餐易患胆结石。其原因是空腹时胆汁的成份发生变化,其中胆酸含量减少,使胆固醇在胆囊中沉淀,长此以往,便可形成胆固醇结石。

胆结石的治疗

胆结石应以预防为主,发病后应及时治疗,一般有非手术和手术两种方法。

(一)、非手术治疗的方法很多,如中药、针灸、口服溶石药物,体外震波碎石等。以金钱草、茵陈、大黄等中药组成的排石汤及通过耳针刺激胆汁分泌和调整胆道的舒缩活动,能在一部分病人中取得排石效果。但这种方法还不能使多数人排净结石。

(二)、手术疗法是治疗胆结石的重要方法。依结石发生部位不同,分别采取不同治疗方法

1、胆囊结石:①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胆囊切除术用于治疗胆囊结石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时至今日,超过90%以上的胆囊结石都可以用LC来治疗,LC成为治疗胆囊结石有效、理想的“金标准”治疗方法。②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是一项日臻成熟的肝胆外科新技术,它可以做到取出结石,保留胆囊。区别LC的是术前用口服造影剂胆囊造影,证实胆囊功能正常,且胆囊无恶变或恶变倾向。

2、肝外胆管结石:肝外胆管结石是最常见的胆系疾病,病因为胆管内形成结石或胆囊结石迁移入胆总管造成胆总管阻塞,临床表现有疼痛、黄疸等,严重者发生胆管炎、胆源性胰腺炎等。

①LC+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同时配合使用胆道镜可以清除胆总管结石。

②开腹手术:对于胆囊上、肝内外胆管均有多发结石者,应首选开腹手术,术中尽可能结合内镜应用,减少损伤、提高疗效,不能过分夸大微创技术的功效,勉强应用而导致严重后果。

③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是在十二指肠镜下经十二指肠插管注入照影剂,从而逆行显示胰胆管的造影技术,是目前公认的诊断胰胆管疾病的金标准。在ERCP的基础上,可以进行十二指肠括约肌切开术(EST),取出胆总管结石,解除梗阻,再行内镜下鼻胆汁引流术(ENBD)、内镜下胆汁内引流术(ERBD)等内镜下治疗,引流胆汁,解决梗阻性黄疸,防止感染发生。80%以上的单纯肝外胆管结石,用此方法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3、肝内胆管结石病:是指位于肝总管分叉部以上胆管内的结石,结石成分以胆色素为主,可分布在肝内胆管的任何一个分支或广泛存在于整个肝内胆道系统,由于左肝管细长,与肝总管夹角小,胆汁引流缓慢,所以临床上以左侧肝内胆管结石更为多见。大量临床实践和研究证明肝部分切除术在肝胆管结石的治疗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能彻底地解决取除结石,矫正胆管狭窄和切除病灶等问题。

对于胆结石患者,选择何种治疗方法,其根本目的是一致的,即为患者寻求一项最恰当的治疗方法。因此,各种方法应相辅相成,并行不悖,视患者情况合理选择。

如何预防胆结石

良好的饮食习惯、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胆结石的有效措施。①不宜高脂饮食;②不宜过甜过酸;③饮食习惯合理;④多吃水果蔬菜;⑤不宜经常酗酒;⑥切忌饮水过少;⑦提倡经常喝茶。

上一篇:癫痫病的防治 下一篇:强直性脊柱炎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