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程山水,一程明媚

时间:2022-09-17 05:43:29

一程山水,一程明媚

现实把时光生生隔成了两岸。左岸春风习习,绿波盈盈,骼溆曛校是故乡的城;右岸野雾卧山,云翳茫茫,重重烟霭中,是远方的路。

我们所要做的,不是沉溺于明媚,消沉于灰暗,也不是独行于未知的远方,而是携着明媚照亮一切灰暗与未知。

大约自记事起,我便生活在这座小城。小城虽不繁华却也不寥落,安谧得像一个朦胧的梦。一日日,一年年,光阴于指缝间流过,日子平淡如水,却又贮满了浅浅的欢喜,似春江上空升起的袅袅青烟。

我喜欢在初春时节寻一人同行,不去熙熙攘攘的闹市,而去恬静和乐的村庄。一起看原野上绿油油的新麦和烟灰色的远方树林,戏乍暖还寒的春水和岸畔人家的鹅鸭,听柳梢头迤逦而来的风声和鸟儿羞涩的啼啭。

我也喜欢在黄昏时分独自归家,苍茫的暮色下,街旁高高低低的楼房都静默着,形成错落有致的浅灰色剪影,与盏盏路灯渲染着的橘黄色光晕交相辉映,远方隐约传来的摊贩的吆喝声,一并在豆腐脑的香味中飘荡开,使人恍惚回溯到遥远的从前。

我尤其喜欢小城的月,它时而挂在高高的树梢,时而悬在漆黑的夜空。即使是天微明时淡淡的一钩残月,我也是爱极了的。古人对月亮总是有一种特殊的感情,说不清道不明,却总在那里。而我对于小城的月,大概与古今文人墨客一样,有着特殊的情怀,那抹月光总洒在我的灵魂里。

我曾缠闹着母亲去郊外春游,那时不过初春,目之所见,绿意阑珊,仍是一派残冬的格调,兴致却分毫未减。雨后泥土的清新气息、阡陌边初开的几朵娇怯野花、一阵舒爽怡人的凉风,都使我沉醉。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小孩子啊,总能从一星浅绿中觅得春天。

“草薰风暖摇征辔”的时节自不必说,即便是盲人,看不到桃花红、杏花白、菜花黄,也能感受到和风中飘荡着的春意。

古时武陵有桃花源,当年城郊亦有桃花村。独行时偶然迷路,忽见远处一片深深浅浅的桃红色,如霞如绮,于是径自前去。未料入一小村,房前屋后遍植桃树,老干新枝相互扶倚着,桃花竞放,连花骨朵也不甘示弱,闹尽了春色,令人一时如在梦里。

桃花村终于消逝,旧时土地上不会再有过去的一丝痕迹,这是经济发展与农耕文明无可奈何的较量;桃花村从未消逝,它仍存在于我的记忆里,存在于村民们的记忆中,成为老去时一纸泛黄的书页。

曾有一个小小的姑娘,在一个初秋的清晨,牵着双亲的手,一步一跳地走在田间的狭窄小路上。晨雾薄如轻纱,恰到好处地勾勒出三人的背影、家的轮廓。

忽地,小姑娘挣开了父母温暖宽厚的手掌,跑到一棵高大的树下,轻轻捡起一片卷着金边的落叶,兴奋地举起来,挥舞着小手跑回双亲身边:“爸爸妈妈你们快看,这片叶子是心形的,好漂亮呀!”

父母原本讶异紧张的神情一下子柔和起来,父亲俯身凑到女儿身边:“是啊,好漂亮呢。”

“爸爸,我们一家是不是就像这片叶子,会一直这样美好下去呢?”小姑娘一脸认真地看向父亲。

这稚气的严肃让父亲不由失笑,宠溺地抚着她的头说:“当然咯,爸爸妈妈会一直陪着你,我们永远不分开。”

那一刻树林很安静,只余鸟雀时断时续的啁啾声,似是想要将这一刻的温暖刻入年轮。

人终究逃不出命运的罗网,父亲的生命如冰雪般消融在一个明媚的春日,化作亲朋眼中的粼粼波光。那年小姑娘九岁。

和所有的故事一樱那个小姑娘就是我。我早已能坦然面对这一切,或许在旁人眼中,这样的经历是灰暗的,然而正因如此,我才会倍加珍惜细碎的往事片段与当下的每一瞬间的温暖。

如此,足矣。

立春之后,几场雨水不着痕迹地默默浸透着小城。我在伞下等风来,等雨停,等我眉目温柔的记忆。雨停后,同往彩虹所在的地方,即便隔着山,隔着水,也是一程山水,一程明媚。

【作者系安徽省阜南一中高二(19)班学生,指导教师:李同波】

上一篇:好一个“乡下人” 下一篇:趣谈古代文学家绰号的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