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护理

时间:2022-09-17 05:29:12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护理

【关键词】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自1997年首次应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治疗冠心病以来,介入治疗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普及、推广,已成为冠心病的主要治疗方法。它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治疗效果好的优点。但介入治疗毕竟是一种创伤性治疗,不可避免的发生各种类型的并发症,甚至死亡。因此,临床上应充分认识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消除或减轻并发症的危害,是临床护理工作必须认真对待的课题。

1 并发症的类型

根据并发症的类型,分为冠状动脉并发症和非冠状动脉并发症,冠状动脉并发症包括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夹层、痉挛、血栓形成、穿孔、破裂等。

2 护理

2.1 术后送监护室心电监护24 h,密切观察有无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如:室性早搏、室速、室颤、房室传导阻滞等,有无心肌缺血的发生,如:T波倒置、ST段下移及急性心肌再梗死,持续的心电监护对预防和早期发现并发症至关重要

2.2 密切观察患者血压的变化,有的患者因原有高血压病史及手术造成的焦虑、紧张而出现高血压,而血管造影剂有减慢心率使血压降低的作用,急性血管闭塞可引起严重的低血压,因此,密切观察血压动态变化。

2.3 留置鞘管的护理 ①术后留置的鞘管有折曲、折断、滑脱、移位的危险,应妥善固定。股动脉留置鞘管的患者应保持仰卧位,穿刺侧肢体伸直,不可弯曲,并嘱其穿刺侧肢体制动24 h,防止鞘管扭曲或断裂;

②定时用肝素冲洗鞘管,可以预防鞘管内血栓形成及动、静脉内血栓形成;

③密切观察鞘管处有无渗血,发现渗血及时处理。拔鞘管时护理:为了预防拔出动脉鞘管时可能发生的心律失常、低血压或休克及冠脉痉挛:①采用分段减压方法压迫止血;②按压伤口力度以能触摸到足背动脉搏动为准;③两侧股动脉同时有伤口时,严禁同时拔管、按压;

④紧张、伤口剧痛的患者,必须使患者身心放松,同时在伤口皮下注射利多卡因50~100 mg。

2.4 科学合理的按压及包扎伤口。伤口包扎采用绷带“8”法包扎,固定24~72 h,其优点:①按压充分,使伤口处血小板凝聚力增强,抵抗股动脉内压的对抗力增大,有效防止出血;②绷带拉力紧,被固定在伤口处的绷带卷不滑脱,加压止血效果好;③杜绝了使用胶布过敏;④对肥胖者最好采用指压止血。

2.5 延长卧床时间,患者拔管8 h内手术肢体完全制动,绝对平卧24 h(禁抬头,减少讲话),48 h内卧床休息,48 h后可坐在床边活动,72 h后可下床,降低出血的发生率。

2.6 加强床旁巡视,密切观察腹股沟肿块硬度、搏动情况及术后杂音情况,若患者脉率加速、血压下降、口渴、出汗、头晕等,要立即报告医生采取措施,及时输血、补液治疗,防止因血肿引起的失血性休克等并发症。对于局部血肿及瘀血者,采用50%硫酸镁湿热敷、理疗。

2.7 抗凝治疗期间的护理。术后患者常规予以肝素抗凝治疗,可以防止血栓形成。即肝素钠12500 U溶于500 ml生理盐水中,用输液泵控制滴速每分钟5滴左右,维持24 h。但肝素过量会引起出血并发症,为此,应加强抗凝治疗时的护理:

2.7.1 严格检测凝血酶原时间,过高过低应及时处理。

2.7.2 观察有无穿刺部位活动性血肿形成,皮肤或输液穿刺部位瘀斑,牙龈出血等低凝状态的表现。

2.7.3 观察尿液颜色、大便颜色、血压、意识、瞳孔等的改变,尽早发现可能的出血症状,早期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2.8 生活护理

2.8.1 设法满足患者的需求,为患者创建一个安静、舒适、整洁的休养环境。

2.8.2 饮食方面应予以低盐、低脂饮食,进食不可过饱,少量多餐,以免增加心脏负担。

2.8.3 卧床、消化功能减退及不习惯床上排便等造成的困难,可反射性影响心率和动脉学流量而引起意外。因此,对于排便困难者,除术后应用缓泻剂,应鼓励患者多吃水果,蔬菜,蜂蜜等,同时嘱患者多饮水,促进造影剂的排泄。对于不习惯卧床排尿及不主动排尿者,应在术前训练患者卧床排尿,使用便器并说明这些准备工作的必要性,解除患者顾虑,安慰患者,鼓励患者至少3~4 h排尿一次,排便时护士应在床旁观察心电图和血压的变化,对于正在输入扩冠药物者,应适当加快输液速度,以保证排便过程中的安全。

2.8.4 由于PTCA术需经股动脉穿刺,拔出鞘管后,加压包扎,沙袋压迫,使患者下肢活动受限影响下肢血液循环,导致下肢皮温的降低,因此密切观察下肢的温度,及足背动脉搏动是否正常。

做好患者的术前教育,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使患者以最佳的心态接受治疗。术后的宣传也十分重要,要确保患者按时复查做好自我观察护理的措施,向患者介绍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及他汀类药物的作用和不良反应,向其说明正确服药的重要性,预防意外事故的发生。

做好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患者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减少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张秀平.临床内科学.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41-59.

[2] 马长生.介入心脏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09.

上一篇:36例四川灾区患者的护理体会 下一篇:60例高血压急症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