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医院信息化难题的方法

时间:2022-09-17 05:20:01

化解医院信息化难题的方法

医院现代化建设的核心,是实现“加强管理、提高质量,优化流程、方便患者,控制成本、降低费用”,医院信息化建设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的行之有效的手段。

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动力

医院信息化建设三大动力:第一,信息技术的发展影响深刻。技术革命带动社会发展已经在近现代国际发展史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因此西方在过去500年中始终掌握着先进技术的牛耳,近50年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给各行各业带来了有目共睹的巨大进步,信息技术在我国医疗行业的快速发展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第二,中国国情决定的,就医有着庞大而持续的旺盛需求,特别是我国正处在城市化进程转型的巨大变革中,城市面临着人口激增的压力,而农村面临着医务人员短缺和技术水平不足,政府医疗投入没有达到与GDP的连年增长同步也是造成当前(城市与农村)医疗供给不足的原因之一;第三,病有所医是重大民生问题,与“手中有粮,心里不慌”一样,保障国民健康,是国家基本政策,所以政策设计与引导也是医院信息化的重要动力。

医院信息化经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医院专业应用系统,比如:HIS、LIS、 PACS等,依据有关部门的调查,全国80%的县级以上医院都达到了这一阶段;第二阶段,是比较全面覆盖医院内各专业应用系统后的系统整合,以数字化医院示范点的建设作为标志,目前达到这一阶段的医院数量还不多,主要体现在地区大医院,大约占全国规模医院不到10%,以卫生部合理用药检测试点医院为例来说,总共970家医院中,被打上信息化程度较好标志的仅有460家,而实际上信息化整合较好的不会超过这个数量;第三阶段,是在更广阔的视野内分析医疗相关问题,设计医院解决方案,那就是当前发展迅速的区域医疗信息化,以厦门市率先建成市民健康信息系统为标志。

当前我院信息化现状

作为厦门市最大的一所综合性医院,我院承担全市相当一部分的医疗任务。近几年来,医院经过较大的重组,现为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下设5所分院,8个社区医疗服务中心,两所护理院,分布在全市14个地点,通过一个功能丰富的网络平台将其连接在一起是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的运作方式。该平台主要功能有:

1.医院先后建立起了分布式的HMIS

解决了各个医疗网点的患者信息、门诊、住院信息等,在全市一卡通的基础上可以共享其他医疗机构诊疗信息;借助于市民健康信息系统,可以通过医疗专网实现双向转诊。

2.建立了心电诊断网络

将患者在社区采集的心电图等传到院本部心电诊断支持中心,可以实现三甲医院对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心的技术专家诊断支持,诊断结果仍通过网络及时传到患者就诊的社区服务中心的接诊医生工作站上。

3.建立整个医院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检验信息系统

不仅能完成本院(中心)检验结果,还可以针对患者需求,进行标本采集后,通过第三方配送系统将标本及时送到院本部检验受理工作台,通过这样的检验协作系统,院本部检验科可以发挥设备与技术优势,将实现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技术支持落到实处,充分发挥了分级医疗管理的优势。

医院信息化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

医院信息系统作为医院运营的基础保障和医院管理的重要手段,对提高医院管理实效,推动医院管理创新,促进医院管理科学化的进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是体现医院现代化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但是,目前医院信息系统建设还不能完全满足医院运营与管理的需要,这说明医院仅有MIS、LIS、PACS、EMR等是不够的,一方面是说当前这些系统分析设计不足,没有充分反映医院管理业务细节,另一方面是说医院发展迅速,管理要求与目标比产品设计更加广泛,其中医院信息系统基础滞后是影响医院信息系统发挥作用的重要原因之一。

目前我国医院信息化建设中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法律法规遵从满足不够,医院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经常遇到标准问题。有时是没有标准,有时是有标准不遵从,虽然在实际工作中仍然需要呼唤国家颁布更多的标准与规范,但当前主要的问题仍是国家相关标准与规范并没有在软件系统设计中得到很好的遵从。从这个角度讲,软件是不合格的,这个问题还很突出,有很大的改进空间,参考国家相关GB系列就可以发现问题。临床实际应用过程中,由于医学本身的复杂性,如不同的疾病、不同的分科、不同的医学体系(如中医与西医)等,导致了标准制定的复杂性。国外的医学数据交换标准HL7,还没有涵盖中医的内容,在中国要进行应用还必须进行本地化。标准不仅仅牵涉到数据标准,还牵涉到流程规范,而标准的制定,则不仅仅是医务人员或信息技术人员各自单独的事情,必须形成一种机制,使得标准的产生与制定、应用与完善进入良性轨道运行;二是信息化设计目标有局限性,目前医院软件应用设计之初都是局限在特定的目标上,这些目标视野有很大的局限性。特别是信息化发展到区域医疗这个阶段更是显得突出,有必要对过去的软件进行回顾分析与功能完善。当前几个比较突出又是基础性的应用设计问题是,在软件设计中没有正确或充分地反映医院组织架构、人员部门归属、工作量归集、业务流程状态跟踪等几个方面,而这几个方面对系统设计至关重要,需要软件供应商对现有产品升级,推出升级版本;三是技术水平仍然落后于国外,虽然在过去几年中我国医院信息化发展迅速,但技术水平仍显得落后,不仅落后在模型分析上,更有技术上的巨大差距,这需要进一步与国外同行进行交流。

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1.医院管理水平需要大力提高

这点主要依赖政策目标的要求。按照新医改的指导精神,医院在业务管理,技术准入,价格、资质、物价水平等方面都要遵从各项政策要求,这些来自于不同部门的相关政策在医院执行过程中会遇到不同程度的困惑,这对医院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执行也体现了管理水平的高低。

2.对医院业务管理需求要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

这是设计医院信息化的基础前提,做到这一步需要医院内部管理人员与信息化专业人员的密切合作,不厌其烦地对待每一个可能遇到的问题。这个过程是对现有医疗服务流程的全面分析与流程再造,是提高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步骤,这一过程往往伴随着艰苦的抉择,也需要闪亮的智慧。

3.需要专家、合作伙伴支持

医院业务复杂决定医院信息化需要很多学科技能的综合运用,专业化软件提供商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医院管理咨询公司或专家也是必要咨询对象。

4.将目标确定为设计医院信息化套件

类似于其它行业,知名应用软件大多都提供套件(Suite)而不是当前国内多数医院按照不同应用专业领域分成不同系统、不同功能模块,分布在不同的服务器机器上,改变这种应用局面是一个很好的努力方向。目标是按照医院业务运行规律设计满足医生护士管理人员等日程工作需求的包含尽可能多的医院整体功能。

医院信息化可以采用总承包商的模式建设管理,这有助于促使软件公司联合发展,甚至合并,当前是一个大好商机。目标是实现提供上述医院管理套件。

放宽视野,提高效率

纵观中国医院信息化发展历史,可以说是国外信息技术的发展带动起来的,但每一步提升又都是通过认真分析,精心设计,提出规划实现的。当前正是新一轮医院业务信息分析,模型建立,设定目标的契机,而这一次的视野要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宽广,上至卫生部网络直报信息需求,近是卫生主管部门管理需求,医院自身管理目标的提升等等都会对信息化管理提出更高要求,在全民医保目标要求形势下如何更好的提升医疗服务功能也是一项重要的内容 ,因此有必要对当前医院信息化内容进行全面分析回顾,在此基础上进行必要的设计修改,完善功能模型,提升技术水平,从而达到医院信息化升级换代的目标要求。只有大力提升医院信息化水平,才能满足现实要求。

上一篇:爱上社区医院 下一篇:应用标准,实现跨机构业务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