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时间:2022-09-17 05:15:37

桐乡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桐乡市代市长王申峰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简要回顾

市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的五年,全市上下在上级党委、政府和中共桐乡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把握新常态、抢抓新机遇,克难攻坚、开拓奋进,较好地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并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

这五年,综合实力稳步增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2016年实现693.7亿元。年度财政总收入突破百亿元大关,达到100.5亿元,年均增长8.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58亿元,年均增长9.8%;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80.6亿元,实现翻番。三次产业比重由5.5∶54.7∶39.8调整为4.1∶47.8∶48.1。

这五年,城市美誉充分彰显。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落户,使桐乡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成功承办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凝聚了人心、赢得了点赞,获得了“耳目一新,刮目相看”的高度评价。桐乡知名度、美誉度和吸引力大幅提升,已转化为推动新一轮发展的内生动力。

这五年,城乡环境显著改善。市级骨干河道基本消除Ⅴ类、劣Ⅴ类水,实现以Ⅲ类、IV类水为主,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81.3%;拆除各类违章建筑855.1万平方米,市区城中村改造基本完成;新增绿化造林4.5万亩,建成绿道48公里,全市林木覆盖率达到25%;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城市”和“美丽乡村”先进市。

这五年,百姓福祉大幅提升。2016年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8020元和29623元,年均增长9.2%和9.7%;城乡居民本外币储蓄存款余额629.6亿元,是五年前的1.8倍。“平安桐乡”实现十一连冠,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提高到98.8%和99.9%,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际报销比例提高8.2个百分点,人均预期寿命由79.5岁提高到80.7岁。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民生为本、发展为要,抓好结构调整、动能转换、城乡统筹、民生保障,推动经济社会加快转型、创新发展。

(一)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工业经济提质增效。扎实推进“两改两创”和“六大倍增”行动计划,完成技改投入658.5亿元,连续两年获省“机器换人”考核一等奖。加快企业股份制改造和成长梯队建设,完成“个转企”2486家、“小升规”646家,新增亿元企业128家、上市企业8家,上市企业总数居嘉兴首位。全面实施“退低进高”和企业绩效综合评价,腾退低效用地9018亩,企业亩均税收提高1.7万元,入选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建立“四个一”新兴产业培育机制,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提高3.1个百分点,2016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91.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年均增长7.3%,“工业强市”考核全省排名前移19位。

现代服务业升级扩容。全面实施服务业倍增行动计划,完成服务业投资977.5亿元,新增服务业规上企业604家、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2个,成功入选省首批服务业强市试点名单。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和楼宇经济,中国巨石总部迁址桐乡。成功获批乌镇—石门省级旅游度假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和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市;启动实施濮院旧镇改建项目,江南乌村建成开放;2016年全市接待游客1897.4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03.3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3.2%和18.6%。累计新增银行业金融机构7家、非银行业金融机构13家,金融服务体系更加全面。2016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333.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年均增长10.2%。

互联网经济形成亮点。神州量子通信、大数据交易中心、互联网医院等146个互联网相关项目相继引进,百亿规模浙商乌镇互联网产业基金落户我市,成功举办首届国际互联网医疗大会,工信部5G车联网试点示范项目启动实施,获批省级互联网创新发展试验区,成功创建省信息经济发展示范区和两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区。推动实体经济与电子商务融合发展,2016年实现网络零售额229.5亿元,跻身省电子商务示范市。

农业现代化水平加快提升。以农业“两区”建设为重点,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61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16个,累计流转土地8.5万亩,农业机械化率提高6.4个百分点。开展“一镇三村”新型农业现代化试点,实施生猪减量提质,获评省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市、省外向型农业先进市。开展全国首批河湖管护体制创新试点,新建泵站516座,整治圩区5.9万亩,荣获省水利“大禹杯”金杯奖。

(二)创新发展动力增强

科技创新激发新活力。开展“八倍增、两提高”科技服务专项行动,实施部级科技项目53个,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0家、省级企业研究院10家;联合大院名校共建创新载体70家、院士工作站9家;省级乌镇大数据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成功获批,市科创园升级为部级科技孵化器,国家毛针织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落户桐乡。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新增行政认定驰名商标7件、省著名商标20件、省级名牌产品27件,入选首批省商标品牌示范市。

成功承办两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行业总决赛。深入实施“金凤凰计划”,引进和培育创新团队12个、“国千”“省千”人才15名,成功创建省知识产权示范市和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各项改革迈出新步伐。开展国家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推动县域经济体制综合改革,优化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立投资项目绿色通道、模拟审批和容缺受理制度,推进“四张清单一张网”建设,实行建设项目全流程政务服务网运行,项目平均审批时间缩短50%以上。稳步推进投融资改革,全市直接融资规模达351.4亿元,降低融资成本10亿元以上。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行“五证合一”登记模式。开展全国旅游综合改革试点,扎实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顺利实施市场监管体制改革。

对外开放取得新进展。设立“双招双引”联络处,突出“一把手”招商、产业链招商、以商引商,合众新能源汽车、双环传动、普洛斯物流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落户。实现合同利用外资22.9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4.8亿美元,引进市外内资488.8亿元、浙商回归到位资金215.4亿元。大力培育外贸主体,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实现进出口总值208.2亿美元,成功创建玻璃纤维部级出口基地;新批境外投资企业32家,总投资11.7亿美元,稳居全省外经十强市行列。深化接沪融杭、山海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乌镇戏剧节成为对外文化交流特色平台。

(三)城乡统筹深入推进

城乡建设格局不断优化。高起点谋划全市空间发展战略,扎实推进“多规合一”,调整优化村庄布点,完成环境功能区划、地下空间开发等一批专项规划编制。深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新增建设用地1.6万亩,盘活存量建设用地8889亩,农村土地综合整治1.5万亩,获评全国第三届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市。崇福获省小城市培育考核优秀,濮院毛衫时尚小镇、乌镇互联网小镇列入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濮院成功入选首批中国特色小镇。深化美丽乡村建设,成功创建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11个。

城市功能形象逐步改善。加快旧城区有机更新和新城区亮点打造,全面实施城中村和老旧小区改造,稳步推进杨家门旧城改建,完成庆丰中路、环城东路等道路改造提升。深入开展市容“洁序”行动,有序推进庆北区块开发,凤凰湖景观工程建成开放,市区建成区面积由36平方公里增加到48.5平方公里。加快推进乌镇大道、临杭大道、扩大杭嘉湖南排(杭平申线航道改造)工程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完成农村公路改造和大中修307公里、危桥改建290座。建成公共自行车服务点267个,城乡公交全部实现公车公营,两公里范围通村率达100%。全面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新增变电容量104.4万千伏安。

生态环境治理成效显著。深入开展“五水共治”,全面落实“三长管河”,全省首创跨地市交界区域水环境联防联治机制;加快推进截污纳管,新建污水管网584公里,新增城镇生活污水入网3.3万户、农村生活污水治理4.9万户,跨行政区域交接断面水质考核连续三年评价为优秀。强化大气污染防治,全面淘汰黄标车,拆除改造燃煤锅炉803台,PM2.5平均浓度下降至42微克/立方米。全面推进“三改一拆”,加快建设“森林桐乡”,健全“四位一体”长效保洁机制,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复查。

(四)民生事业协调发展

社会事业实现新提升。深化教育改革,优化资源配置,成功创建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市和浙江省首批教育现代化基本达标市,普高教育质量走在全省前列;加强与浙江传媒学院桐乡校区校地合作,华策电影学院启动建设,技师学院筹建工作基本完成。扎实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双下沉、两提升”迈出坚实步伐,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代表浙江省接受国家考核荣获一等奖;大力推进智慧医疗和中医药发展,“两孩政策”平稳实施,成功创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示范市。举办“子恺杯”中国漫画大展、“徐肖冰杯”全国摄影大展等系列文化活动,市文化中心、木心美术馆、吴蓬艺术院(桐乡书画院)建成启用,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和省体育强市。

社会保障再上新台阶。实施积极的就业和再就业政策,成功创建省级创业型城市,新增城镇就业人员7万人,帮助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3.4万人。加快社会保险提质扩面,大力发展社会养老服务,建成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211家,新增机构养老床位4276张。全面实施残疾人四项福利补贴制度,建成残疾人托养(庇护)中心。加大社会救助力度,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和医疗救助金1.3亿元。

社会治理开创新局面。高标准建设“平安桐乡”,全省首推“三治合一”基层社会治理实践,“乌镇管家”“万人大巡防”等群防群治品牌得到中央政法委高度肯定。深入实施食品安全提升工程,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规上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实现全覆盖。建立政务咨询投诉举报统一平台,加大定期下访、网上、积案化解力度。健全多元化“大调解”工作机制,构建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荣获全国“六五”普法先进市。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人防和双拥等工作迈出新步伐,慈善工作跻身全国先进行列;民宗、统计、档案、史志、侨台、外事、新居民、红十字、邮政通信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过去的五年,我们坚持依法行政、推进政务公开、健全监督制度,进一步规范了权力运行;我们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切实加强廉政建设和机关作风建设,进一步提升了政府形象和行政效能。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的发展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上级党委、政府和中共桐乡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创业创新、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在各个领域和岗位上辛勤劳动的全市人民,向给予政府工作支持和监督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所有参与、关心、支持桐乡建设和发展的同志们、海内外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发展的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创新能力不足、产业层次不高、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偏小、平台承载能力还不够强,转型步伐亟待加快;生态治理和环境保护任务依然艰巨;民生保障与群众期盼仍有一定差距,社会治理面临较大压力;城市品位内涵有待提升,交通拥堵、停车难等问题仍较突出,小城镇环境面貌亟待进一步改善;部分工作人员服务意识还不够强、办事效率还不够高,“”问题不同程度存在,政府自身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此,我们一定会高度重视,采取更加有效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当前,我市正处于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期、世界互联网大会红利的释放期、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加速期。“建设好乌镇,发展好桐乡”的殷切嘱托为我们指明了发展方向,多年来的改革发展为我们打下了坚实基础,乌镇峰会的高端平台为我们带来了重大发展机遇。今后五年全市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牢牢把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主基调,稳速度、树信心、促转型。全面落实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大力发展以先进制造业为核心的实体经济、以乌镇为核心的“一业一网”,全力实施实业兴市、创新驱动、开放融合、生态宜居、民生为本五大战略,努力把桐乡打造成为先进制造基地、诗画水乡典范、旅游人文名城、网络智慧强市,确保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走在前列。

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左右,总量冲刺1000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2000亿元;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突破3000亿元,其中工业生产性投入占50%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6%左右;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7%和7.5%;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和能源双控完成上级下达任务。

根据上述目标,我们将深入实施“五大战略”,全力做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坚持实业兴市,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互联网(电子信息)、新材料及时尚产业,努力构建高端产业体系。坚持引进项目与服务现有企业并重、发挥大企业作用与培育小企业成长并举、淘汰落后产能与激发增长动能并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税源经济增长点。大力实施“退散进集”“退低进高”,统筹产业、投资、金融、用地、用能等政策,加大对小微企业两创中心的扶持,为小微企业发展开辟新空间、营造好环境。以效益为导向深化资源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健全区域性要素交易制度,完善亩产效益评价大数据平台,逐步实现工业、服务业企业绩效评价全覆盖。

(二)坚持创新驱动,培育区域经济增长极。高标准承办好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深化乌镇互联网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充分释放峰会红利。强化载体支撑,加快建设以乌镇大道为轴心的科创大走廊,构建多层次、宽领域、广覆盖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激发互联网创新活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力争五年新增省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35家,引进培育“国千”“省千”和国家“”高层次人才30名。全力实施乌镇“3131”工程,发展以乌镇为核心的“一业一网”,促进互联网与先进制造、旅游产业、现代农业、金融服务、交通物流等互动发展,着力推进濮院旧镇改建等重大项目建设,有序发展全域旅游,积极创建部级旅游度假区。

(三)坚持开放融合,拓展产业发展新空间。充分利用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举办地的国际影响力,拓展国际化视野,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引导支持骨干企业盯住技术、人才、品牌、市场,实施跨国兼并重组,推动价值链向中高端延伸,更深更广地融入全球供给体系。扎实推进接沪融杭工作,建立沪杭桐合作机制,主动融入沪杭都市圈,有效承接沪杭创新要素和产业溢出。强化招商引资(智)“一把手”工程,落实“五个一百”举措,五年完成合同利用外资30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0亿美元,引进市外内资600亿元。深化全国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稳步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及农村综合改革;深化投融资改革,发展多元化资本市场,促进资源、资金、资本向生产力转化。

(四)坚持生态宜居,实施环境整治攻坚战。以世界眼光、现念引领城市规划、统筹城市建设;以资源禀赋、文化内涵塑造城市个性、彰显城市魅力,着力打造江南水乡典范。有序推进主城区旧城改建和新区建设,合理布局重点功能板块。全面实施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将综合整治与“退散进集”“退低进高”“退二进三”有机结合,在更高层次上统筹镇(街道)产业园建设。激活农村优势资源,促进小城镇环境美化、要素集聚、产业转型、品位提升。实施“4319”综合交通工程,推进高速公路、重要航道、轨道交通立体发展,完善市域道路交通网络。深化“五水共治”“五气共治”,持续改善水环境和空气质量。

(五)坚持民生为本,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全力实施“十大民生工程”,努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统筹城乡教育发展,扩充优质教育资源,创建省首批教育现代化达标市。推进健康桐乡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落实分级诊疗及责任医生签约制度,加快中医药发展,打造智慧医疗和健康产业高地。促进“医养结合”,完善养老、医疗保障服务体系和城乡一体新型社会救助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充分保障就业,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推进残疾人全面小康进程。以保障食品药品安全为重点,完善市场监管体系。深化“法治、德治、自治”建设,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打造更高水平“平安桐乡”。

三、2017年政府主要工作

各位代表!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要全面完成新一届政府的各项目标任务,我们务必抓好当年、赢在开局。始终坚持把发展实体经济作为重中之重、把维护社会稳定作为压舱之石、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发展之本,深入实施“招商引资(智)、项目推进、作风建设”三大工程,实干兴大业、聚力创辉煌。

综合考虑各项因素,建议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5%;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增长7%。

按照上述总体要求和预期目标,我们要集中精力抓好以下七方面重点工作:

(一)聚焦“先进制造”,提高实体经济发展质效

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实施制造业转型升级三年行动计划,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和“企业家精神”,构建先进制造业体系。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扎实推进两化融合、机器换人,促进生产智能化、技术高端化;实施高功能全差别化纤维等400项技术改造项目,全年完成技改投入203亿元。加快濮院毛衫创新园等项目建设,深化与国内外高端时尚设计团队多层次合作,推动毛衫、皮草、家纺、皮鞋等特色产业向时尚化发展。充实项目储备,加快宏冠生物、合众新能源汽车等55个新兴产业重点项目建设,不断提高新兴产业占全部工业比重。完善引导机制,加快特色产业两创中心建设,全年新建标准厂房30万平方米,淘汰落后产能170项,整治“低小散”企业600家,腾退低效用地1600亩。

打造功能更强承载平台。做强重点平台,做优特色平台。开发区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启动总部基地、科研基地等项目建设,推进部级平台申报工作,做大做强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产业。乌镇全力打造世界级互联网和旅游小镇。崇福深化小城市建设,积极创建皮草时尚特色小镇。洲泉突出龙头企业和块状经济,加快打造部级化纤新材料基地。濮院推进中国特色小镇建设,推动古镇旅游与时尚产业融合发展。梧桐发挥主城区优势大力发展生产业。凤鸣进一步优化与开发区的配套与互动。龙翔主动对接乌镇“一业一网”产业布局。高桥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相结合的健康智慧小镇。屠甸着力壮大纺织服装产业品牌实力。大麻稳步推进家纺产业集群化发展。河山积极打造低碳特色的新材料产业基地。石门努力提升鞋业、现代农业与乡村旅游的竞争优势。各平台突出重点、彰显特色,形成竞合发展的生动局面。

优化企业发展服务环境。落实企业减负政策,完善联系服务企业制度,第一时间掌握企业需求、提供优质服务,增强企业投资动力和发展信心。完善工业企业绩效评价体系,激发企业加速转型的积极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建立企业培育动态名录库,梯次推进“个转企”“小升规”“规上亿”,新增规上企业100家、亿元企业20家;重视对优质企业的资源与政策倾斜,培育更多占据市场主导地位的行业龙头企业。加快企业股改上市步伐,新增上市企业1家、新三板挂牌企业4家、直接融资100亿元。推进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创新金融服务,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全力维护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二)聚焦“动能提升”,厚植产业发展竞争优势

扩大对外开放。着眼软实力和硬实力的提升,进一步拓展对外开放领域。深度对接沪杭产业平台,全方位加强接沪融杭工作。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坚持一把手领衔招商,完善驻外招商工作机制;突出产业链招商,围绕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精准招商,全年完成合同利用外资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5亿美元,引进市外内资100亿元,浙商回归到位资金58亿元。注重引资与引智有机结合,大力引进培育创新创业团队和领军人才。支持现有企业积极开展与国内外优秀企业的战略合作,鼓励企业充分利用境内外要素实现多元化、国际化经营,完成出口总值212亿元。

狠抓有效投入。强化土地供应、环境容量、金融支持等要素保障,完善领导联挂、问题梳理、协调督办、过程监管、审批服务、督查考核六大机制,全力提升项目推进服务效率。加快巨石智能制造、佑丰新材料等一批项目前期工作,促进早立项、早开工;加快双环传动二期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促进早竣工、早投产;加快电力设施、给排水管网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进度,进一步提升城市能级,增强发展后劲。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30亿元,其中178个重大项目开工率达到90%以上、完成投资150.3亿元。

强化创新能力。突出科技孵化、产学研合作及企业研发中心建设三大重点,深入实施“八倍增、两提高”科技服务专项行动。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规上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提高3个百分点,全年新增省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6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5家、授权发明专利150项。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引导社会资本投向科技创新。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完善公共政策绩效评价,提升政府产业扶持资金使用效益;实施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稳步推进国资改革,盘活存量资产资源,做大做强市级投融资平台。

(三)聚焦“业态优化”,放大服务业发展张力

加快建设“一业一网”核心区。按照“一届更比一届精彩”的标准全力承办好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完善长效办会机制。深化乌镇互联网创新发展试验区和省级乌镇大数据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创建工作,培育和提升旅游经济、互联网经济、会展经济、创客经济四大业态。加速互联网相关项目的引进和培育,发挥乌镇互联网产业园、中电海康“乌镇街”、平安创客小镇、腾讯众创空间等平台集聚孵化作用。丰富乌镇旅游内涵,推进国宾馆、互联网公寓、国际汽车露营地等项目建设,提升旅游接待能力,打造一流旅游度假目的地。

深入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深化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加快乌镇—石门省级旅游度假区建设。推进濮院旧镇改建进程,完成游客服务中心建设,古镇观光区初具形象。注重旅游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有序推进特色景观小品、景观河道和景观道路建设,积极打造贸工旅结合、特色街区与旅游元素充分融合的功能区块。进一步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加快旅游大数据分析应用,打响“风雅桐乡”旅游品牌,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220亿元。

积极培育现代服务业新优势。深化省服务业强市试点,新增服务业规上企业90家,服务业增加值可比增长8%以上。围绕块状特色产业,全面提升以研发设计、金融服务等生产业为重点的楼宇经济,打造特色优势产业总部集聚地。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积极培育文化新业态。以绿色建筑为重点,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良性发展。加强商贸市场培育管理,有序推进濮院时尚中心等项目建设。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强与科劳斯(浙江)海外仓等合作,促进商贸企业和专业市场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全年实现网络零售额250亿元。

(四)聚焦“生态宜居”,打造诗画水乡品质城市

提升城市功能品位。完成市域总体规划修编,建设城市规划馆,完善乌镇大道两侧、运河沿线等控制性详细规划。优化主城区开发建设体制机制,统筹地上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积极探索海绵城市建设;加快城中村扫尾和老旧小区改造,启动杨家门旧城改建三期工程,推进凤凰湖区域、振东商业圈和庆北区块等区域开发,建设彰显文化特色的重要功能节点;打通复兴北路等3条断头路,新增公交电子站牌19块,推进市区道路交通绿波带建设,扩大机关单位停车位向社会公众开放共享。加快实施临杭大道、民甸公路等项目建设,推进扩大杭嘉湖南排(杭平申线航道改造)和京杭运河“四改三”工程,启动申嘉湖高速乌镇应急分流中心建设。完善通信和信息化基础设施,建立地下管线共享交换信息平台,拓展大数据、物联网等智慧应用。

实施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整合资金资源、配强工作力量,扎实推进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实行“划片定位、责任到人、挂图作战”,实施六大专项行动,全面推进环境卫生、城镇秩序和镇容镇貌集中整治,确保整治项目总体形象进度达到30%以上。着力打好拆除违章建筑、倒逼“四无”企业(作坊)、淘汰落后产能等攻坚战,全年拆除各类违建130万平方米,通过环境整治打造一批特而强、小而美、聚而合的小城镇。

强化生态环境治理。巩固“五水共治”成效,全面剿灭劣Ⅴ类水。积极推进供排水一体化改革,启动实施西部水源保护建设工程和城市污水处理整合工程;加强城镇污水管网建设,实现四大污水处理厂管网互联互通和污水有效调度,城镇污水收集处理率达到90%以上。强化大气污染防治,加快重点区域臭气废气排放治理,完成热电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全面拆除燃煤小锅炉,确保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80%以上,PM2.5浓度持续下降,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探索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机制,全面实施“洁净桐乡”行动,加快推进垃圾分类处置,市区生活垃圾分类处置覆盖率达到60%以上。

(五)聚焦“惠农强村”,提升三农发展整体水平

深化农村改革。稳步实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及房屋所有权确权登记颁证,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政策性农业保险扩面提升,深入实施低收入农户收入倍增计划,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实施第五轮村级集体经济壮大工程,鼓励引导行政村跨区域抱团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制定村级组织财政综合补助实施办法,建立覆盖全市、保障有力、管理规范的村级组织财政补助机制。

发展现代农业。深化农业“一区一镇”建设,加快实施“一镇三村”新型农业现代化试点。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有序发展庭院经济、农场经济和休闲经济,新增农业龙头企业1家,新建粮食生产功能区1.7万亩,确保粮食安全。鼓励发展设施农业、生态循环农业,加大新农艺、新品种、新农机推广力度,建设农业科技孵化园,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深化畜牧业转型升级,推进生猪规模养殖场标准化改造,加快市屠宰中心建设。争创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县,保障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

建设美丽乡村。统筹推进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农村联网公路改造,加强农村垃圾处置和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及运维管理。巩固扩大省级森林城市创建成果,完成绿化造林3000亩、河道整治89公里、灌区改造2万亩。以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化肥农药减量提效、畜禽废弃物综合利用为重点,打造整洁田园。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因地制宜实施农房改造集聚,加快美丽乡村精品村、示范镇和精品线路建设,打造一批特色村落,争创省级美丽乡村示范市。

(六)聚焦“共建共享”,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

均衡发展社会事业。启动省级文明市创建工作,进一步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深化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完善教师发展机制;推进振东小学改扩建、现代实验学校迁建等一批项目,拓展互联网学校等智慧应用,促进教育资源整体提升、布局优化,积极创建省教育现代化达标市。加强与沪杭三甲医院深度合作,大力发展智慧医疗,责任医生签约服务率达30%;推进市二院改扩建工程,新妇保院投入使用,不断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推进文化场馆服务延伸,深化“奖”等群众文化品牌建设,举办丰子恺散文奖等全国性文化活动,努力争创“中国篆刻之乡”“中国戏剧之乡”。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落实大众创业促进就业政策,新增就业岗位7700个,创业带动就业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扩大养老保险覆盖范围,加快基本医疗保险和居民医疗保险政策融合,加强社保基金监督与管理。拓展市民卡功能应用,稳步推进金融市民卡发放工作,基本实现市级定点医疗机构市民卡“诊间结算”。优化住房保障方式,积极推进货币化安置。加强养老机构规范化建设,提升居家养老服务质量。推广“智慧养老”试点经验,加大低保、医疗救助力度。

创新社会综合治理。深化“平安桐乡”建设,丰富“三治合一”基层社会治理实践,扎实推进“四个平台”建设,提升治安防控和社会综合治理的体系化、智能化、现代化,让群众在安全上有更多获得感。加大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和监督管理,拓展政府购买服务领域。严格落实首办责任制,强化初信初访办理。深入实施“七五”普法,全面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加强新居民服务管理,建立劳动保障违法案件部门联动、综合治理长效机制,强化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杜绝各类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全力办好惠民实事。按照“贴近民意,惠及百姓”的要求,认真组织、精心办好“建设‘五位一体’公共服务平台”等八件惠民实事,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改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让全市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七)聚焦“责任担当”,建设勤廉高效有为政府

坚持勤政能政,提振干事激情。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理念扑下身子踏实干,多做有利长远的工作、多抓增强后劲的项目,接续奋斗、接力发展;以善做善成的能力创新方法科学干,敢打攻坚战、善啃硬骨头、勇做改革者,提高驾驭市场经济、优化社会治理的能力和水平;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撸起袖子加油干,拉高标杆找差距、鼓足干劲抓落实,形成聚精会神抓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强大合力。

坚持务实高效,推进简政放权。按照“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准则,深化“放管服”改革,精简审批服务环节、优化审批服务流程,健全中介服务跟踪监管机制,实行区域区块总体能评、环评替代制度,降低制度易成本;按照市场化导向原则优化资源配置,完善要素使用绩效评价,促进要素集聚集约、有序流动;按照效率优先原则健全政府考核机制,实行督查问责与有效激励相结合,完善压力传导、正向激励和容错免责机制,为敢担当的干部担当、对敢负责的干部负责,营造想干事、敢干事、能干成事的良好氛围,把政府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抓出实效。

坚持公正清廉,践行依法行政。善用法治思维、强化法治理念,把依法行政贯穿于政府工作的各个层面、各个环节,加快建设法治政府;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广泛听取派意见建议,不断提高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办理质量;巩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成果,深入实施作风建设四大专项行动,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各位代表!风正潮涌,自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更需快马加鞭。让我们在中共桐乡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紧依靠全市人民,坚定信心、主动作为,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加快建设美丽幸福新桐乡而努力奋斗!

上一篇:通城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下一篇:丹江口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