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之我见

时间:2022-09-17 05:10:44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之我见

【摘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来灵活运用,诱导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 语文教学;学习兴趣;培养

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推动力,是培养创新能力的起点,也是学习成功的关键。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学习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本文特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作如下探讨:

一、充分研究教材,认真备课,在各教学环节中增加趣味性

教师对学习材料和内容的处理,一般是由易到难,逐步深入,同时要考虑到对学生学习兴趣的一定刺激程度,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状态,使他们的兴趣也逐步升级。其次增加教学环节中的趣味性,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也有助于使学生的兴趣得以保持。呈现语言材料前,教师想办法为学生创设新颖可信的情景,由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由该情景过渡到课本所展现的情景中,同时,合理地运用实物、图片、挂图、简笔画、录音、幻灯片、多媒体课件等,让所要呈现的情景更加直观而富有情趣。比如在进行课文教授时,教师可以从网上下载听说读写的语文材料,采用自制课件来进行教学,通过声、光、电的完美结合,用生动形象、真实的图画、优美动人的语言和音乐来丰富学生的想像力,刺激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增强学生的记忆效果,从而实现教学目标,达到教学目的。例如:在教四年级的《落花生》一课时,教师可以运用实物展示、课件辅助或幻灯片教学的办法,让学生知道并体会花生的外表是不太好看的,但它很有用,因此我们做人也要像花生,要做对社会实实在在有用的人,不做只讲体面而对社会没有用处的人,从而升华了课文的主题,达到了要学习的效果或目的。也可以让学生用生活中常见的食物进行比较,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培养小学生的写作兴趣

运用激励机制调动学生作文兴趣 古人云:“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现代行为科学也认为一个人如果受到充分的激励,能力就有可能得到发展。在作文教学中,运用激励的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写作中去。创新方法,开拓题源,保持兴趣兴趣是做好任何一件事的不竭动力,教师只有积极开动脑筋,不断创新写作方法,开拓写作题源,才能够使学生兴趣不断提高、永不枯竭,让学生从写作中得到永久的乐趣。丰富多彩的素材是学生快乐作文的“催化剂”,更是激发作文兴趣的物质源泉。而素材的积累最关键的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文化和语言的积累。提倡并引导学生充分读书,获得丰富的文化和语言积累,为快乐作文磨制生花妙笔。一是多读多实践,获得积累。采用多种形式如选择读、欣赏读等,激励学生运用在课堂上学到的读书方法,广泛涉及各种题材、各种体裁的课外读物,充分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三、创造机会,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善问、思索”,激发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一个问题的产生,通常要比它得出的结论更有价值”。小学生的好奇心极强,对任何事情都爱问个“为什么”,甚至有的学生还会“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教师就应该抓住这一心理特征,抓住这一个闪光点,加以引导、点拨、教化,满足他们求知的需要,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古人有“学贵有疑,学则须疑”之说,也就是“疑问”是“思考”的源泉,“思考”是智慧之本。有了疑问,学生不断争论,才会去思考,才会想办法解决,才能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方法、见解,不论是对是错,都是他们智慧的结晶,教师都应该给予鼓励、表扬、支持,学生才会有巨大的成就感,才会对学习充满信心,自愿做到敢问、爱问、善问。教师应及时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认识到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有许多新鲜有趣的事物值得去学习,增强学生对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浓厚兴趣。

如:学习《鸟》一文时,我总结道:“鸟儿妈妈为了挽救自己的孩子,宁愿付出自己的生命,这是多么伟大的母爱啊!我们每个人对小动物都要有一颗慈母般的心”。话音刚落,一位同学站起来说:“老师,你说得不正确”。我微笑着说:“那你有何高见?你概括一下”。他振振有词地说:“老师如果是公的,就是爸爸,应该说是多么伟大的父爱啊!对小动物要有一颗慈父般的心。”另一位同学也举手说道:“是啊,老师你是怎么知道它是母鸟?”我会心的笑了,鼓励学生说:“那么对课文的理解很透彻,都很聪明,我们再来讨论讨论。”学生的思维又一次被激活了,对学习课文的兴趣更浓了。由此可见,在教学语文的过程中让学生进行逻辑思考,鼓励学生发表独特见解,把知识的掌握同学生的“质疑”能力结合起来,对培养学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学习兴趣就在潜移默化的学习中得到了升华。

四、促进师生课外交流,要求学生课外阅读

教师成为学生的朋友、知已,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一方面充分利用课外活动的时间跟学生交流,多了解学生,既重视学生的学习,也关心他们的思想和生活,使师生之间真正成为合作的伙伴关系。另一方面还要经常与家长密切联系,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动态,课外交流中会发现许多隐蔽的问题,也会轻而易举的解决一些棘手问题。 《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首次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写进了教学目的,并用具体条款要求“注意积累语言材料。”明确规定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 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 万字。适合儿童阅读的各类读物是现实生活中最重要的语文教育资源。“积极创造条件,指导学生多读书,并采取多种形式交流读书心得”则是极为重要的语文实践活动。课外阅读是语文实践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和拓展,是阅读能力训练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开放的语文教育体系中,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兴趣是“教”与“学”的重要因素,也是教育成功的法宝,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只要学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学的效果就能“事半功倍”,在教学之路上也能越走越远。

上一篇:浅谈小学语文课的生活化教学 下一篇:怎样让中学生走进古诗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