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农民收入途经分析

时间:2022-09-17 05:05:18

增加农民收入途经分析

[提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制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在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差距也在逐渐扩大。因此,增加农民收入是缩小城乡差别的关键。

关键词: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途经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的途经分析

收录日期:2012年7月6日

中国城乡发展失衡、差距日益扩大,是当前我国经济生活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之一。增加农民收入绝不是在特定情况下所采取的权宜之计,而是关系我国国民经济长远发展的战略措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一件大事抓,要紧紧抓住增加农民收入这个根本点,使农民切实享受到改革开放的经济成果,努力实现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

一、转变思想观念,树立统筹兼顾的发展观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但由于传统思想观念的惯性,在城乡关系上还存在着许多错误的认识和看法,城乡统筹发展仍然面临着极大的观念障碍:一是“重城轻农”观念的不自觉作祟。虽然我们对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性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在处理城乡关系的具体实践中,由于长期存在的“重城轻农”观念根深蒂固,就无意识地向城市倾斜,城市被放在优先发展地位,而农村的发展往往受到忽视;二是城乡统筹发展自然结果论。一部分人误把城乡统筹发展当作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认为是经济社会发展到成熟阶段的自然结果,而没有正确理解城乡统筹发展是克服城乡差距、解决“三农”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消极坐等思想严重。观念影响着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如果不能够彻底打破这些传统观念和错误认识的羁绊,在制定政策上就会重新陷入城乡分割发展的老框框中去,原有的城乡分割管理体制就不可能根除,城乡统筹发展就无从谈起。

统筹兼顾是典型的政府行为,统筹兼顾的发展观为彻底解决农民收入、平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提供了基本的指导思想和政府行为规范。统筹城乡发展,要求给予农业、农村和农民更多关注,就像发展城市、发展工业一样发展农业,用经营城市、经营工业的理念经营农业。努力提高农业竞争力和农业劳动生产率,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下决心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基础上,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发展,要求不仅要追求GDP的增长,更要关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政府要提供农村基础设施、基础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产品供给,通过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为农民增收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统筹城乡发展,要求高度重视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注重发展农业的多功能性,努力建设好经济发展、生活富裕、环境优美的新农村;统筹城乡发展,要求在农业全球一体化进程中,进一步提高农业和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农产品稳定供给和国家粮食安全,支撑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发展。同时,要在WTO框架下,有效抗衡外来农业冲击,支持和保护好河南农业和农民。积极参与国际分工,按照比较优势原理,提升河南农业的竞争力。

二、加速农村土地流转,使土地产生规模效益

随着市场经济和商品农业的发展,小规模家庭经营弊端日益凸现,不仅表现在劳动生产率低、土地产出率低、粮食商品率低等方面,而且表现在对市场需求的应变能力弱和缺乏吸纳现代农业科技的内在动力等方面。小规模的农业生产形成对先进的农业技术的天然排斥,因为分散的小块土地经营不可能带来规模效益,农民在土地上投入越多亏损越大,成本与效益、投入与产出形成强烈的反差。于是,农民在选择技术投入型或劳动投入型时往往偏重于劳动投入型,这极不利于先进农业生产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制约了农民收入的增长,延缓了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和劳动生产率提高的速度。由此可见,进一步改革农村土地制度,建立完善的农地流转制度,实行适度规模经营,是非常必要的。

目前,河南省农村土地总面积为9,719.4万亩,土地流转面积为361.9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3.7%,土地流转涉及农产约106.7万户,占总农产的5.5%。农村土地流转的形式主要有转包、转让、互换、入股、租赁、反租倒包、委托经营等8种。其中,转包最为流行,全省有118.6万亩,占流转土地总面积的32.9%,占近三分之一;其次是反租倒包和委托经营,均占15%;占比例最小的是土地入股,仅为1%。

当前,河南省农地流转的突出问题是流转期限大部分较短且不确定,5年以下的占了大头,有243.6万亩,占到流转土地总面积的67.5%,5~10年的占19.3%,两项合计占86.8%。10~15年的占4.7%,15~20年的占3.1%,20~30年的占5.4%,三项合计仅为13.2%。这些数字反映出土地流转缺乏长期性,从而影响了受让方的长期投资和长远生产规划。除此之外,多数流转后的农产土地经营规模仍然偏小,分布仍较分散,还不能起到规模经营的目的。尽管河南省农村土地流转尚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着各种问题,但我们应该坚持不懈地将其推进下去,从已有的成果看,农地流转显示出了它诱人的前景。

三、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

河南省农村中人多地少,劳动力过剩、增产不增收等小农业生产方式与大市场的经济矛盾日益突出,而发展城镇化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城镇化的发展不仅可以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也能吸纳大量的农业劳动力,为农业的规模经营、乡村工业化、农村市场化发展创造条件。

由于我国长期以来执行着“城市偏向”的经济、社会政策,造成城乡关系失衡,形成了城乡割裂的“二元经济”结构,长期阻碍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是劳动力的转移问题。仅仅依靠农业自身是绝不可能解决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的,必须从农业外部寻找出路。发达国家农业劳动力占的比重为2%~11%,而河南省则达63%。收入上的“二元经济”,消费上的“准一元经济”——如农民子弟上大学、农民住院看病、乘车出行等消费与城镇居民同等支出,加剧了不公平,加剧了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影响了农民的生活质量,影响了农民奔小康,增加了不安定的因素。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办法是加大农民转移的力度,加快城镇化进程。

上一篇:广东省产业经济结构调整路径分析 下一篇:新课标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新模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