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确定未来五年五大奋斗目标等

时间:2022-09-17 04:55:28

西安确定未来五年五大奋斗目标等

西安 确定未来五年五大奋斗目标

――在全省率先跨入全面小康社会行列

地区生产总值力争年均增长13%以上,在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的基础上,到2011年力争突破300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4000美元,分别比2005年翻一番。

――在西部地区率先进入国家创新型城市第一梯队

基本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研究与开发经费支出的比重超过2.5%,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5%以上。

――在全国率先建成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和最适宜人居住的城市

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治理,万元GDP综合能耗比2005年降低25%,主要污染物COD(化学需氧量)和SO2(二氧化硫)排放分别削减14%和27%,建成全国卫生城市、环保模范城市、园林城市和文明城市。

――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城市与农村、经济与社会事业统筹发展,就业率大幅度提高,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市民的幸福感明显增强,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6000元和6000元以上。

――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显著增强

全面实施第四轮城市总体规划,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完成行政中心迁移,实现古城保护和新区建设双提升,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双改善,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更好地为全省和黄河中上游地区服务,奠定在国家区域发展格局层面中心城市的重要地位。

(据《西安晚报》)

宁夏 升格为全国煤炭主产区

“十一五”开局,宁夏升格为与山西、陕西、内蒙古并列的煤炭主产区。2006年,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13个大型煤炭基地建设规划,在国家层面上确定了煤炭格局的未来走向,黄陇(含华亭)、宁东基地主要供应西北、华东、中南地区。

《中国煤炭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主要负责人、中国煤炭工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郭云涛说,这次规划,将调出区由原来的山西、陕西、内蒙古调整为山西、陕西、内蒙古、宁夏,全国主要产煤省份分成五大类,第一类是快速发展型,包括山西、陕西、内蒙古、宁夏、安徽、贵州六省区;第二类是适度增长型;第三类是稳定发展型;第四类是维持或下降型;最后是退出型,如广东、浙江,还有北京。

(据《宁夏日报》)

重庆 6.8亿元小额贷款助10万余人就业

从重庆市就业再就业办公室获悉,自2002年重庆实施再就业小额贷款以来,已累计发放贷款6.8亿元,直接帮助4.5万余名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带动10万余人实现了就业再就业。

据了解,近年来重庆市积极创新小额贷款模式,不断扩大再就业小额贷款覆盖面,仅2006年全市发放再就业小额贷款就达到2.6亿元,全年共有1.7万人通过再就业小额贷款的帮扶实现了就业。重庆市劳动保障部门还与相关部门联合建立起再就业小额贷款“绿色通道”,解决了无担保又无抵押的失业人员的贷款难题,还通过建立信用社区、创业就业培训与再就业小额贷款的联动机制,帮助大批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

(据新华社)

云南 “5+1”工程规划使机场建设提速

从今年起,云南省机场建设开始提速。

为进一步提升现有机场运行保障能力,去年,云南机场集团公司提出并制定了两个“5+1”工程规划,即建设新昆明机场,新建腾冲、红河、泸沽湖、会泽、怒江机场;对昆明国际机场进行增容改造,对西双版纳、丽江、大理、德宏芒市、迪庆香格里拉5机场进行改扩建。在省政府和西南民航管理局的大力支持下,今年,“5+1”改扩建工作将全面进入现场施工阶段,昆明新机场建设也将按照“节能型、环保型、高科技、人性化”要求,开展各项工作。

据了解,今年,机场集团计划固定资产投资7.61亿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投资7.46亿元。 (据《云南日报》)

新疆 超额完成农村新改扩建公路计划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6年全区新建改建农村公路5850公里,超额完成4500公里的建设任务。

2006年,新疆新建改建的5850公里农村公路,使沿线70个乡镇、190个建制村约100万农牧民受益。新建的90个乡镇客运站点,使160万农牧民受益。同时,一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通过参与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增加了收入。乡村公路进村、农村公交到家的城乡交通网愈织愈密,进一步拉近了城乡经济发展的距离。

(据新疆电视台)

延安 1600亿元建“十大工程”

延安确定今后五年将切实抓好关系延安跨越发展的“十大工程”项目。这“十大工程”项目分别是:100万吨乙烯项目;千万吨原油生产基地和子(长)黄(陵)煤炭电力化工基地项目;4×60万千瓦华能延安电厂项目;延安机场迁建项目;西延铁路复线项目;“六纵六横”公路网络和309高速公路项目;黄河调水和南沟门水库项目;“三山两河”治理项目;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一号工程”项目;延安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建设项目。“十大工程”项目估算总投资1600亿元,是延安“十五”期间固定资产投资的3倍,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巨大,这些项目的实施,必将极大推动延安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 (据《华商报》)

陕西 向产能过剩行业“开刀”

陕西省在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中,积极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措施,加大电石、铁合金、焦化等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力度。这一工作目前取得阶段性进展,全省停建电石、铁合金、兰炭项目38个,关闭小铁合金企业35家、小电石企业39家、半焦企业70多家,再未批准电石、铁合金、焦化新建项目。严把新增能力准入关。新建、扩建电石、铁合金、焦化企业以及停产、转产企业恢复生产,必须符合以上行业准入条件,并在投资建设前实行准入备案。同时做好清理整顿工作,对不符合行业准入要求的电石、铁合金、焦化企业,制定淘汰关闭计划,确定淘汰关闭时间表,坚决予以淘汰和关闭。定期组织检查活动,防止已淘汰关闭企业死灰复燃。另外,陕西省还利用电价调节手段,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的高耗能产品,实行差别电价,加快淘汰速度。

(据《陕西日报》)

四川 中国西部首个芯片厂在成都建成

2006年12月20日,经过14个月准备的中国西部第一个8英寸晶圆厂――成都成芯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8英寸芯片生产厂首次向社会揭开神秘面纱。价值百万、千万的设备陆续到达位于高新区的四川成都出口加工区,并进入设备调试,2007年3月将开始试生产。这个芯片厂的建成,预计会带动上百亿元相关产业的发展。 (据《成都商报》)

甘肃 陇上“都江堰”工程有望开工

备受甘肃省人民关注的引洮水利工程有望全面开工。这意味着,投资高达96亿多元的引洮工程将进入实质性运作阶段,它的建成将成为名副其实的陇上“都江堰”。引洮工程一期工程建成后,将解决甘肃省中部干旱地区6个县区、91.41万人的饮水问题,工程全部建成后300多万人的饮水问题将得到解决。

根据规划,引洮工程包括总库容8.97亿立方米、年发电9.27亿千瓦时的九甸峡水利枢纽和供水工程两部分,总投资96.44亿元,总工期12.5年。其中第一期7年,总投资近38亿元,建成后设计供水量5.5亿立方米,重点解决甘肃中部干旱地区安定、陇西、临洮、渭源、榆中、会宁等6县区城镇生活及工业用水、农村人畜饮水、生态环境用水,受益人口91.41万人。

(据《甘肃经济日报》)

广西 搭好平台承接东部产业转移

受劳动力成本、土地等因素的影响,我国东部地区相当多产业加速向西部转移。广西正加快推进承接东部产业转移。 广西壮族自治区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杨和荣说,广西位于华南、西南与东盟三大经济圈的结合部,区位优势明显,在中国与东盟、泛北部湾、泛珠三角等国际、国内区域合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和作用。同时,广西资源、劳动力比较丰富,经济成本比较低,后发优势强劲,具备承接产业转移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杨和荣表示,广西将出台推进承接产业转移的决定,建立承接产业转移的高效运作机制。同时,实行一系列优惠政策,在税收、用地、融资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据了解,目前在广西一些城市已经搭建了良好的招商平台,随时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一些产业已经成功入住各工业园区。

(据新华社)

青海 新增四个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

青海省又有4个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被正式认定。至此,青海省已认定了31个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 据了解,新增加的4个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分别是:占地80公顷的平安县东庄村的无公害蔬菜产地;各占地66.67公顷的西宁市城北区大堡子镇的无公害蔬菜产地和西宁市城北区新村的无公害草莓产地等。

(据《西海都市报》)

提出未来5年实现跨越式发展

今后5年,将抓住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中央关心支持、全国支援力度加大及青藏铁路通车等有利机遇,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今后5年主要的目标任务是:经济社会保持跨越式发展的态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以上;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各族群众生活有较大改善,力争到2010年人均生产总值与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进入全国中等行列;社会局势更加稳定;和谐建设全面推进,各族群众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进一步提高,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明显进展。

(据新华社)

云南 “超级高速公路”开工

工程静态总投资132.38亿元的西电东输"超级高速公路"――云南至广东±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示范工程2006年12月19日在云南楚雄开工,这是世界上第一项±8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也成为世界上最高电压等级的直流输电工程,是中国电力发展的一个新里程碑。 据中国南方电网公司专家介绍,此次输电“超级高速公路”输电距离1438公里,计划2009年6月单极投产,2010年双极投产。届时将把可开发水电装机容量达9570万千瓦的电力强省云南的“能源优势”真正转化为“经济优势”。

(据《云南日报》)

上一篇:民企投资非洲的喜与忧 下一篇:“十一五”陕西商务发展充满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