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壶冰心,幽兰吐慧

时间:2022-09-17 04:35:26

安云凤,1947年出生,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任中国伦理学会理事、北京市伦理学会副会长、中国社科院应用伦理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北京市婚姻家庭研究会常务理事。安云凤教授从事高等教育30余年,从辅导员到学院党委书记,从普通教师到博士生导师,在教学科研上严谨治学,勤于探索;在教育岗位上诲人不倦,言传身教;在领导工作上廉洁清明,凝聚人心;在为人处事上注重修养,真诚待人。30多年来,她高洁为教、无私奉献的教育信念如玉壶冰心,历久弥坚;她清雅涵养贤德并重的人格修为如幽兰吐慧,悠远清香。

一、追求卓越,精于研究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安老师热爱教育工作,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她多年从事伦理学教学与科研工作,深知科学研究在高校教育教学以及社会道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促使她在做政法学院党委书记的十多年中,始终高度重视科研工作,不畏艰难,勇于探索,追求卓越,精于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为我校伦理学学科建设做出了奠基性的贡献,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尽到了一个理论工作者的社会责任。

安老师是北京一零一中66届高中毕业生,中断了她的大学梦,到北京郊区当了一名小学乡村女教师。1977年8月她刚生完孩子的第三天,忽然听到了恢复高考的消息。尽管初为人母产后虚弱,但为了继续被中断了12年的学业,为了实现自己梦寐以求的大学梦,她毅然决定抓住机遇参加高考。56天产假后她回到学校,一边继续班主任、大队辅导员的繁忙工作,一方面照顾嗷嗷待哺的婴儿,同时挤时间复习荒废了多年的学业。在孩子三个月时她走上了考场,并以优秀成绩被我校录取,成为当时北京师范学院政教系77届的一名大学生。安老师珍惜等待了多年的学习机会,在四年的大学学习中,克服了孩子小、身体弱、家务负担重的困难,如饥似渴地学习,为自己日后的教学科研发展奠定了良好的专业理论基础。

1982年安老师作为优秀毕业生留校。其后历任辅导员、总支副书记、分党委书记,并被评为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成为我院的主要管理干部和教学科研骨干。在双肩挑的繁忙工作中,她始终关注学术前沿,以敏锐的学术感觉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进行了科学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安老师曾主持多项部级、省部级科研课题,先后在《哲学动态》、《道德与文明》、《齐鲁学刊》、《中国人民大学学报》、《首都师范大学学报》、《光明日报》等国家权威及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其中多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和报刊杂志转载引用,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安老师独著和主编出版了《性伦理学新论》、《新编现代伦理学》、《高校师德论》、《中国传统伦理思想评介》等六部专著,其中《性伦理学新论》被评为第三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2007年,安老师虽已到退休年龄,但依然对学术研究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和热情,在花甲之年仍然与时俱进笔耕不辍,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研究的同时,发表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发生机制”、“弘扬传统孝道文化,关注农村养老问题”、“性自由及其限度”、“性权利的文明尺度”、“青少年小群体的性道德教育”、“教育思想和育人目标的教育现代化改革”等论文,受到同行及专家的好评。

二、严谨治学,培育英才

安云凤教授是研究生导师,承担着培养研究生的重要职责。她以对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严谨治学,悉心指导,脚踏实地地履行了自己的职责,出色完成了自己的任务。

课堂教学是对研究生进行专业基础理论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研究生导师一项基础性、长期性的工作。安老师把上好每一堂课看成是自己首要的责任,她常说:“我的每节课都要让学生学有所获、不枉费时间”。她深入钻研教材,广泛收集资料,确立理论核心,认真备课设计,几十年如一日践行了自己的诺言。安老师的课,理论上基础扎实、深入浅出;资料上丰富详实、旁征博引;逻辑上思维严密、层次清晰;语言上准确精炼、简明扼要,使学生深受启迪。安老师的教学始终紧跟社会发展的时代脉搏,随着伦理学理论与社会实践的不断深化和发展,她的教学内容总是处于不断改革和创新中,尤其是对国家新出台的方针政策和相关文件,凡涉及到道德建设的内容,她都认真研读引进课堂,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学习。她还常常结合教学内容介绍国内外学术前沿思想,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激发学生的学术兴趣。安老师的课观点鲜明,透彻清晰,内容丰富,联系实际,深受学生的欢迎。

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是研究生导师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安老师从学生一入学就加强对学生的科研意识教育,要求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努力培养自己的科学精神和科研能力。安老师通过带领学生阅读中外经典著作、开展课堂讨论和撰写专题报告,引导学生刻苦学习、勤于思考,培养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每门课除了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参考资料和有理论与实践意义的思考题外,还要求学生以严谨的学风和严格的学术规范完成1--2篇小论文。小论文的题目是她认真思考精心设计的,每篇论文她都认真审阅,并写出评语,提出意见,指导学生修改提高;对基础较差的学生更是严格要求,反复指导,反复修改,直到论文过关达标。在她的悉心指导下,学生的科研能力得到了培养和训练,许多学生的小论文质量不断提高,得以公开发表。对研究生的毕业论文,安老师更是严格要求,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从论文选题、开题到写作、修改、定稿,她层层把关,一丝不苟,大到框架结构、逻辑层次,小到语言文字、标点符号,每一个细微之处都精批详注,毫不含糊。研究生的毕业论文一般要反复修改三到四次,每一篇论文的顺利完成都饱含着安老师严谨治学的态度和无数日夜的辛劳,每一篇论文的顺利完成都是安老师体力精力的一场消耗战。安老师指导毕业论文的情景每个毕业生都历历在目,点点人心,永远难以忘怀。

安老师重视研究生科研实践能力的培养。她主持的课题总是尽量安排学生参加,使学生在高层次的科研项目中培养技能,得到锻炼;她特别鼓励研究生争取科研立项,并给予了切实指导和帮助;她提倡同学之间的相互探讨和交流,激发学生努力探索、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为了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她经常带学生参加高水平的学术研讨会,让学生了解学术前沿动态,获得切身的学术感受和体验。

2010年伊始,安老师的丈夫不幸因病去世。相伴36载的亲密伴侣突然离世,安老师悲痛已极,卧床不起。一个多月后新学期开始了,为了研究生课程的连续性和规律性,安老师忍受着精神的极度痛苦和身体的无比衰弱,坚强地回到教学岗位,认真完成了两门研究生课程的教学任务。同时,有六个研究生面临毕业,六篇毕业论文需要指导。安老师以极大的毅力强迫自己强忍悲痛、集中精力,对六个人的论文进行了至少十八次以上的审读、眉批、面批。最后六个学生都高质量地完成了学位论文,其中两篇被评为优秀论文,还有一人不但顺利地完成了学位论文,还在安老师的指导下考上了人民大学的博士生。看着老师消瘦的身体、憔悴的面容却忍痛倾心地投入,学生们无不为之动容,无不被她克己敬业的精神深深感动。

三、以身作则,教书育人

安老师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她爱岗敬业,忠于职守,谦虚谨慎,严于律己。在任政法学院党委书记十多年中,她清正廉洁,勤奋工作,团结同志,开拓进取,为学院的学科建设、专业发展、人才培养、党的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曾多次受到学校以及市教工委的表彰和奖励。

安老师深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道理,始终坚持以身作则、教书育人的原则。她一贯严格要求自己,注重道德修养,成为学生的道德榜样;她多次教导学生:“做学问必须先学会做人,伦理学专业的学生,更要品行端正、道德高尚。”每年新生入学她都要召开迎新会,不但向新生介绍学院、学科发展情况,特别对新生的学习、思想、纪律、作风提出要求,教育学生严于律己、要求进步,全面发展、努力成才。每个学期她都要召开全体研究生座谈会,一是让研究生交流各自的学习心得体会,以达到高低年级学生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目的;二是了解学生的学习、思想、生活情况,为大家排忧解难做出具体指导。由于校区分散,有的校区基础设施较差,每次和研究生见面她不仅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更关心学生的住宿环境、饮食条件、心理状况,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有一个患心理疾病的学生,一度因心理偏执、行为失控,与师生关系十分紧张。在安老师的耐心教育和积极疏导下,其心理状况得到了调整,人际关系逐渐缓和,最后顺利完成了学业。安老师不但关心学生的学业,而且关心学生的择偶、恋爱和婚姻问题,并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社会阅历给学生以指导和帮助。在研究生党员发展问题上,安老师一贯坚持党性原则,对自己的学生尤为严格,不但不说情推荐,对已人选还存在缺点的学生,要求党支部继续考察、严格教育,直至学生缺点克服后才同意发展:这些学生日后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每当回忆起当时老师的严格要求,都感到无比重要和珍贵。每一届学生毕业前,安老师总要和他们倾心交谈、叮咛嘱咐:无论走到哪里,都要发扬学校“求真求实”的校训传统,都要践行伦理学的理论和做人原则,勤奋学习,努力工作,为社会做出贡献,为母校增光添彩。安老师以身正教、教书育人的教育理念和行为实践深深感染了学生,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学生日后学习、工作、生活和人生道路上的宝贵财富。

安老师在高校从教三十余载,以玉壶冰心的教育信念和幽兰吐慧的学术修为给国家培养了5名博士生、40余名硕士生以及众多本科生,为高等教育事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成为学生铭记终生、感怀难忘的恩师。

(作者单位 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上一篇:试论隧道渡槽明暗结合施工技术创新 下一篇:让我们从“一”说起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