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新生化学学习能力培养的思考

时间:2022-09-17 03:54:56

高一新生化学学习能力培养的思考

摘要:由于初高中化学知识上的差异,以及有些知识点的衔接不够明确,同时对于九年级学习化学的时间短,而教师又对学生的中考关注的多,所以在教学中对有些知识的讲解和练习不到位,学生没有形成对化学这门课的学习模式;另外,在新课程改革后,高中化学教材在一定程度上难度较大,这样一来,对于新高一的学生在学习化学的初期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普遍感到化学难学,为了能让新高一的学生迅速地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同时对化学的学习依然保持很好的信心,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教学策略就显得很重要,通过对学生的听课习惯、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巧记笔记的能力、动手实验的能力、纠错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逐步形成学习化学的能力。

关键词:兴趣;小组合作;预习听课习惯;巧记笔记;纠错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2-0038

高一新生刚跨入高中阶段时,他们都信心十足、求知欲旺盛,都有把高中课程学好的愿望。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同学们却普遍感觉高中课程并不像初中那样简单易学,特别是理科,学习内容更显得抽象甚至是枯燥。在做习题或实验时,又常常感到茫然,不知从何下手,很多学生的成绩较之初中时期出现了严重的滑坡现象,同时对化学学习的兴趣不大。为了让学生对高中化学学习有信心,经过几轮高中化学的教学和探索,发现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能有效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能力,可以让学生尽快地适应高中化学学习。

一、继续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

大家都知道,化学这门学科的特点,它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为了让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更浓厚,在新高一开学的第一节课,笔者准备了几个有趣的实验:1. 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实验名称叫滴水生烟,在做实验时笔者先说到,我们知道水可以用来灭火,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物质着火都可以用水灭火,我们今天做一个让水来点火的实验。学生带着疑问观察完教师的实验,实验效果明显,学生兴趣浓厚。2. 葡萄糖的银镜反应,实验结果得到一个光亮的试管银镜,学生都对实验结果产生了一定的兴趣。3. 常见金属的焰色反应,这个实验我们与教材上的操作不一样,做了一定的改进,用酒精配置溶液,将配制好的溶液滴在脱脂棉上,效果明显,同时实验操作简单,笔者还在教学中请学生上来操作,更是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通过三个现象明显的实验,一是极大地体现化学学习的特点,同时也让学生对高中化学建立了更浓厚的兴趣,而且提到这些实验的奥秘等待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一一解开,并为今后的教学埋下了伏笔。另外,为了让学生对化学的科学研究有更多的了解,笔者在高一的每节课前利用3-5分钟的时间给学生讲一个化学家的故事,学生很喜欢听,并且笔者讲的化学家的故事和所学的内容很接近,从故事中培养学生对科学严谨性和对化学学习的兴趣性。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自主学习是新课程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是指在教师的主导下,以学生为主体的构建化学知识和技能的一种学习方式,是信息时代、学习化社会背景下学生学习高中化学的必然要求。通过多年的教学,笔者深刻地体会到学生自主学习对学生个人成绩的提高有多么重要的作用,现在的教学方式让很多学生对教师产生很大的依赖,他认为只要教师讲我听就是学习,殊不知,学习其实是两层含义,一是“学”,包含自学、学生的相互学、向教师的学;二是“习”是对所学知识的消化理解,并转化为个人能力的过程。对于新知识的学习都有一个“不知道”到“知道”到“理解”再到“应用”的过程,为了让学生在每一节课前都有对新知识的了解过程,要求学生要进行课前的预习,并完成导学案上的简单问题。为了让学生的预习能达到真正的效果,笔者在讲解新课前都要提问学生,来检测学生的预习效果,同时提问的结果记录下来,为学生的过程性评价积累资料,用考核和学分的方式激励学生的学习。另外,课前预习还能培养学生的看书习惯,现在可以说好好看教材,静下心来看教材的学生很少,因为周围有一大堆的辅导资料,把知识点整理得已经很详细、很全面了。同时,对预习效果好的学生鼓励、表扬,树立榜样以带动其他同学的学习。

三、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式的学习能力

在新课改的指导下,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在课时紧张的高一化学学习阶段,坚持采用学生分组实验探究、教师演示实验的设问式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自己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现象、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小组讨论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新高一的学习中,笔者在教学中对第三、四章元素化合物的知识,采用的小组实验讨论学习的方式,对第一、二章化学理论的学习中,设计问题,让学生思考交流的进行学习。不用担心教学内容完成不了,当你把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自己掌握,那他自主学习的效果是你无法预计的。笔者曾经就在一节课探究了一个问题有关过氧化钠与水反应产物的探究,笔者做了三个实验:一是滴水生烟,就是在脱脂棉中包上过氧化钠滴几滴水,棉花燃烧,设问“燃烧的条件是什么?”学生思考“脱脂棉燃烧说明过氧化钠与水反应会有什么产生?”“怎样证明产物呢?”带着这些问题一一引导学生思考解决,到下课时知道过氧化钠与水反应产生氧气和氢氧化钠,然后再书写反应方程式等问题。

另外,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初中学生习惯于被教师使唤,没有主动权,一旦离开教师就无事可做,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尽量减少授课时间设定每个学生能自主活动与交流的时间,不断地让学生参与其中寻求学习的乐趣,时间久了学生自然有了参与的冲动。如在物质的量浓度配制的教学中,笔者将容量瓶、烧杯、玻璃棒发给学生,让学生亲生体验配制与实验的过程,当然这不是无序的、完全自由的活动,而是担负着一定的任务。如在该课的教学中,学生必须完成以下任务:1. 容量瓶中有哪些标记和组成部分?2. 如何判断容量瓶是否漏水?3. 如何不让水溶液沾在刻度线以上的瓶壁上?4. 如何保证所有的溶质转移至容量瓶?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获得了快乐的同时也通过体验获得了知识和问题解决的方法。

上一篇: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ICL)术前虹膜激... 下一篇:儿童及青少年意外跌落伤害的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