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馆藏文物抗震保护启示录

时间:2022-09-17 03:52:46

四川省馆藏文物抗震保护启示录

四川是文物大省,文物涵盖全省各个区域,尤其成都平原这一带地下文物分布密集,发掘出土成果颇丰。这次地震对四川地区馆藏文物的破坏程度怎样?震后四川采取了哪些保护可移动文物的措施?一直牵挂着全国人民尤其是文博、收藏界的心。2008年5月31日,《收藏》杂志与艺超网采访组一行五人在执行总编敏行带领下来到灾区,深入文物景点、博物馆和藏家展室了解情况,所见所闻,既让人心痛,又感到欣慰。尤其在成都得知绵阳博物馆中心库房2万余件文物为避唐家山堰塞湖洪水之险,于5月29日开始紧急转移至广汉三星堆遗址博物馆的消息后,当即前往广汉三星堆遗址博物馆采访了张耀辉副馆长和保管处朱亚蓉主任。翌日,又采访了四川省文物管理局王琼副局长,听取了她对四川文物受灾和灾后抢救情况的深入介绍。

痛惜与欣慰

采访组一行从大邑县驱车赶赴广汉市的时候,正是静谧的午后,于前日重新开馆的广汉三星堆遗址博物馆游客稀少。在博物馆的草坪旁,回忆起地震突发的那一幕,朱亚蓉的心情依然难以平静。她说当时大家正在上班,当意识到发生地震以后,办公室的工作人员都跑出来站在草坪上,保安们则迅即冲进博物馆展厅疏散惊慌失措的600余名游客。房屋和地面在剧烈地摇晃中发出闷响,博物馆塔尖上的青铜面具被震得“哐瞠哐瞠”作响,湖面上掀起的浊浪拍击着湖岸。可怕的动荡一直持续了好几分钟,待地震平息下来,张耀辉副馆长马上招呼大家进展厅查看,发现有两件新石器晚期的陶器被震碎在地,所幸高达3米的青铜神树未损,馆舍和其他文物也无碍。

朱主任说,三星堆博物馆受地震影响不是很大,这两件陶器当年出土时就是碎的,是经修复后加以陈列的,以后如果四川地震纪念馆需要,可以作为地震中的受损文物提供给地震博物馆。她说,地震重灾区和防范级别不高的县级博物馆的馆藏文物损失巨大,令人痛惜,例如广汉文管所的义物在这次地震中受损就比较严重。截至5月31日,四川全省有近60家博物馆、文管所、纪念馆及文物库房受损,很多馆舍都成了危房,已经损失馆藏文物1839件,其中、二、三级文物189件,而这还不包括北川县博物馆以及汉源县文管所、青川县文管所和位于茂县的中国羌旅博物馆的损失:羌族博物馆有804件新征集来的革命文物和近现代文物掩埋废墟下,汉源县、北川县和青川县文管所的办公用房和文物库房全部倒塌,其自身保管的馆减文物全部被埋于废墟之下,正在抢救清理。

5月31日,我们采访都江堰市文化局李霞副局长时也了解到,在此次地震中,都江堰市文化局文管所也遭到重创,成为危房,4万余件馆藏文物中有146件文物受损,其中有同家级文物6件;成都四川省博物馆所藏15万件文物中有28件受到严重损坏,其中三级以上文物18件。近日我们从国家文物局网站看到消息,截至6月5日,国家文物局共收到四川、甘肃、陕西、重庆、云南、山西、湖北7省(市)文物行政部门关于文物受损情况的报告,共有2766件馆文物受损,其中珍贵文物292件。

不幸中也有万幸。采访中,朱亚蓉主任告诉我们,“5・12”地震之前三星堆博物馆联合四川、云南地区南方丝绸之路沿线的20多家文博单位举办了三星堆与南方丝绸之路青铜文物展,该展汇集了四川、云南两地的300多件代表性文物,其中从阿坝地区借展了汶川和茂县的20多件青铜器等文物,撤展后还没有来得及归还就发生了地震,这批文物幸免于难,现在完好地存放在三星堆博物馆,这些都是阿坝地区最好的文物。

在为这20多件青铜器庆幸的同时,我们为更多的四川文物精华的留存而欣慰。6月2日,我们对四川省文物管理局王琼副局长进行了采访,她向我们介绍说,绵阳市属于这次受灾最重的地区之一,但绵阳市博物馆中心库房保存的约2.5万件重要文物基本完好。该中心库房所藏文物中有珍贵文物5200余件,其中为绵阳市下属六县一市代管的国家三级以上文物近3000件,其中只有为安县代管的一件国家三级文物彩瓷瓶因体量大未及时放入柜中而被震损,其余文物安然无恙。绵阳市所辖县市文管所的自留文物则大多在地震中受损,所幸都是不上级的一股文物。为防范唐家山堰塞湖的溃坝之虞,5月29日上午开始,从绵阳市博物馆中心库房紧急向三星堆博物馆转移首批212箱共6091件文物,确保国家文物万无一失。首批转移的文物中有国家一、二、三级文物4228件,其中有汉代的说唱俑、舞蹈俑、摇钱树,世界最早的医学模型西汉人体经脉漆木俑,全国最大的汉代铜马等一级文物70余件,为三台县文管所代管的全省国有馆藏中仅有的两件元代青花瓷器――象耳乖环瓶、三足鼎式炉,北川县的121件文物也在首批转移清单中。

绵阳市位于川北,是四川省第二大城市,下辖北川县、平武县、安县、三台县、梓潼县、盐亭县和江油市。考虑到绵阳地区有些县市文物保管的条件较差,2003年绵阳市博物馆新馆落成后,国家决定在该馆建设中心库房,将绵阳出土的珍贵文物进行集中保管,该项目建设得到了国家文物局的专项资金支持。2007年4月,总面积达1800多平方米的半地下式中心库房投入使用,分为金属类、玉石类、陶瓷类和有机质材料类库房,无偿代管辖境内文管所的近3000件珍贵文物,这些珍贵文物占应入库代管珍贵文物总数的95%以上。在建筑设计结构上,该中心库房充分考虑了环境因素,实现了抗震、防火、防潮等功能,是我国西南地区第一个以市级博物馆为依托、馆藏文物环境达标的文物中心库房,成为四川省首家“文物银行”,弥补了该市文物收藏单位馆藏保管条件差的缺陷。在这次重大地震灾害中,这一措施很好地保全了四川省的诸多国宝级文物。近日,国家文物局在京召开文物系统抗震救灾情况新闻通气会,单霁翔局长特别提到了绵阳市博物馆中心库房,认为该中心库房在地震中确保了绵阳市各市县珍贵文物的安全。

余震中的反思

王琼副局长说,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没有遭受大的地震灾害,因而自然灾害对文物的影响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汶川大地震的发生,警示文物管理部门在对文物的保管上和对灾后重建上要注意自然灾害对文物的损毁,提高对自然灾害的抗击力度。她说,文物工作者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有忧患意识,虽然自然灾害不可预见,但文物工作者心里要有预见性,同样的问题不应重复发生。她重点说到了库房的建设,比如广汉的文管所,广汉市的大量文物放在这里,在地震中文物受损较重,现在急需修建广汉市的中心库房,将文物的保存条件升级。目前四川省文物管理局正在进行地震灾害评估,同时抓紧完善馆藏文物保管标准,确保馆藏文物万无一失。

在三星堆博物馆,当问及四川地震何以对文物造成如此严重的破坏,张耀辉副 馆长分析说:在应对地震灾害的问题上,考虑最为规范的是建筑行业,建筑行业根据不同地区有无可能发生地震的预测,或者根据以前的一般经验,对不同区域的建筑制定了不同的防震级别。就博物馆本身而言,像三星堆博物馆这样的一级风险单位,在其他同级建筑的防护基础上又作了加强处理,因而其建筑本身和消防、安防的设施均超过了一般建筑的设计要求和规范。但由于成都平原自有记载以来从未发生过地震,因此这一地区的建筑设防普遍都不高,这是导致文物收藏单位的馆舍在这次地震后大量成为危房甚至完全坍塌的根本原因。今后,博物馆、文管所应该同学校、医院、银行一样,成为当地最坚固的建筑。

当记者问到目前我国的博物馆在文物陈列和保管中的经验教训时,王琼副局长说,汶川地震后第三天,国家文物局副局长董保华就来到广汉、德阳等地视察,他说文博单位以前在文物保护问题上主要强调文物本体的保护,如恒温恒湿,忽视了对文物物理形态的保护;在陈列上,以前片面强调形式上的美观,以后要在保证形式美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展品的安全性。在文物物理形态的保护方面,王琼副局长认为绵阳市博物馆中心库房和什邡博物馆的经验很值得借鉴。绵阳市博物馆中心库房的文物是全部装入囊匣存放的,囊匣中衬有软质防护层,有韧性;且中心库房里的文物不上架,是放在像档案柜一样的有门、带隔断的柜子中封闭存放的,从而有效地避免了地震晃动对文物的损伤。针对重灾区成都、绵阳、德阳、广元、阿坝、雅安等地博物馆和文物库房的文物,有关部门正在赶制囊匣,争取以最快的速度将文物保护起来,把余震对文物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王副局长还提醒广大收藏家平时也应该将藏品装在囊匣中收藏,避免开架式地存放藏品。

王副局长还介绍说,什邡博物馆对一些文物采取的抗震做法在这次地震来袭时起到了不小的作用。什邡市也是此次地震的重灾区,什邡博物馆是新建的博物馆,该馆在展览陈列中对文物用细线进行了固定,并用卡子予以加固;对于形体较高的文物,馆方没有将其直接竖立摆放,而是保持了适当的斜度,因此该馆文物在地震晃动中损失较轻,有8件文物受损,其中一级文物“十方作”画像砖仅为侧面的一小块脱落。下一步,四川省文物管理局要对“文物银行”保管文物的模式和什邡博物馆吲定展陈的经验加以推广。

在三星堆博物馆参观时我们注意到,为了防御有可能发生的强余震,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已经对展厅中易破损的陶器、玉器和青铜器用坚韧的细线进行了固定,对于青铜神树也作了防止摆动的处理。该馆保管部正在赶制一批防止展品脱落的展架,并对展具设计进行完善,使展品始终稳固地陈列在展架上。同时,馆方也正在请检测单位对建筑结构进行检测,对三星堆遗址进行评估,从现在的情况看,遗址本体没有受到大的影响。目前三星堆博物馆正在编制的遗址和文物保护规划中,已增加了防震方面的保护规划内容。

朱亚蓉主任认为《收藏》杂志组织的“地震与文物保护”专题很有意义,希望从中了解到国外博物馆在这方面的先进经验。

新的征程从“5・12”出发

在这场空前的汶川地震灾害中,文物保护工作的难度无疑也是空前的,但正像王琼副局长所说,四川人表现出的斗志也是前所未有的。采访的过程中,我们的内心时时被这种精神震撼着。

5月12日下午2点28分,在都江堰文物管理局,当时地动山摇,瓦砾横飞,文物局工作人员迅速逃出办公室,但他们没有离开工作的大院,而是守在那里,待地震刚过就冒着余震危险第一时间从已成危房的库房内抢救珍贵文物,当天就抢救了6箱共575件字画,其中包括张大千的《墨荷》、徐悲鸿的《奔马》等国家一级文物。当晚灾区大雨滂沱,工作人员及时给文物库房遮上防雨的彩条布,并撑着伞在库房边站了一夜,守护着文物的安全。都江堰市灵岩山文管所工作人员王琦,他的年仅6岁的儿子在地震中失去了生命,另一名工作人员王伟,他11岁的儿子也不幸遇难,但他们仍然坚守岗位,用紧张的工作化解内心的悲痛。北川县文管所副所长陈仕琼,他的母亲和6岁的儿子在地震中失踪,但他毅然强忍悲痛投入工作,在第一线征集抗震救灾中的文物。还有都江堰灵岩寺文管所所长张秀,地震发生时她被困在附近的山上,而此时她的丈夫则被压在了废墟里,她从山上下来后没有顾及亲人的安危,而是先赶到文管所抢救文物,等她安置好珍贵文物返回已成废墟的家里时,她的丈夫已经因失血过多离她而去。这些可敬的文物工作者是在用生命告慰祖先留下的宝贵遗产,恪守着文保工作者的职责。

抗震救灾中,四川文博界感受到的鼓舞也是非同寻常的。地震发生后,国家文物局迅速成立了灾后文物重建规划协调小组,把抗震救灾作为当前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动员全国文物系统的力量全力以赴抢救和保护文物,并由局领导亲自带队,先后两次组织调查组赴四川灾区实地考察,现场部署受损文物的抢救和修复工作。在此期间,国家文物局还专门成立了文物保护专家组,对目前能够进入的成都、德阳、绵阳、广元等地的文物单位进行对口支援,如受损最严重的都江堰二王庙由清华大学负责进行无偿维修。目前,国家文物局已经将四川省“5・12”汶川大地震文化遗产抢救保护规划大纲报到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纳入了国家抗震救灾体系,《地震灾区文物规划》也正在编制中。

近日,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透露,十一五期间,国家文物局将在全国符合条件的地市新建100座馆藏文物中心库房,已建的300多座中心库房要汲取本次地震中馆藏文物保护的经验教训,积极开展条件完善、达标改造等工作。无疑,随着新叫川从“5・12”出发,中国的文物保护事业也正迈向新的阶段。

责编 水 清

上一篇:石鲁书画伪作释例 下一篇:定州塔基地宫出土金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