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寨县保护水资源 促进可持续发展

时间:2022-09-17 03:22:30

五寨县保护水资源 促进可持续发展

[摘 要] 水是维持一切生命活动不可替代的物质,水资源的严重短缺已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所以保护有限的水资源,促进水利可持续发展已经提上了新的议程。

[关键词] 水资源 可持续发展 观点

五寨县水平(2008)年全县水资源总量为 0.754 *108m3, 约占全省总资源量的五分之一,人均、亩均占有水资源总量分别为 667.85m3和139.63m3,人均、亩均水资源总量虽略高于全省平均值,但同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不足三分之一,属缺水地区。同时,五寨县水资源在时空和区域中存在以下几个特点和问题:1、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丰枯变化很大;2、水资源量入境少、出境大,开发条件困难;3、盆地经济区地下不超采严重,造成地下水位大幅下降;4、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5、水污染日趋严重。这些特点和问题直接加剧了五寨县水资源紧缺程度。面对严峻的缺水现状和水环境恶化形势,现有水资源管理体制给我县水资源的的合理开发、优化配套、科学管理和有效保护带来了许多问题:一是污水处理与污水回用相脱节,全县水污染状况有增无减;二是水污染治理与保护相脱节,难以形成对水资源集中统一的治理与保护;三是供水与节水管理相脱节。供水企业在追求利益最大化时,必然导致供水最大化,淡化水的资源意识,忽视节水的重要性,导致城市供水企业用水浪费的现象严重;四是城市供水与农村水源相脱节。管理体制呈现城乡分割、部门分割,管水量的不管水质、管水源的不管供水、管供水的不管排水、管排水的不管治污、管治污的不管回用等等,极大地制约了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有效利用和节约保护,严重影响了水功能的正常发挥。因此,加强水资源管理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一、构建一体化的水资源管理机构

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成立五寨县水务公司,延续了多年的“多龙管水”体制向“一龙管水”体制转变。水务局是县统一管理水资源的水行政主管部门,承担着保障城乡供水、排水、防洪、污水处理和水土资源保护等重要职责。实现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不仅体现了政府机构改革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解决了政府部门职能交叉、政出多门、执法难、管理难等问题,而且通过建立统一的管理水资源的体制,使其与水资源统一管理相配套,从而使水资源的统一规划、统一调度。

二、明确划分政府管理部门水资源的权力空间和市面上场机制的边界

建立和完善我县的水权制度,明晰水资源产权,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建立一个利用市场手段和政府宏观调控的水市场。这既是水利改革适应市场机制的需要,也是水利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可以通过行使使用收益权和建立水资源有偿使用机制,将使用权转让给市场主体,并可以允许市场主体依法进行使用权的有偿流转。市场经济体制下,实行多渠道、多层次投资开发利用水资源,加强水权、产权管理,实行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和转让,将有利于促进经营者和使用者对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三、改革水价体系

科学的水价体系是水利经济良性循环的重要保证,也是合理利用水资源的调解器。目前的水价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定价原则不合理,导致水费标准偏低;二是没有将供水列入商品范畴进行定价和管理;三是水费标准背离市场价值,市场调节机制失灵。针对这些问题,五寨县应当以水价改革为突破口,建立科学合理的水价体系和管理体制,主要包括:第一,实施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水价办法”,要体现市场经济运作原则,做到成本补偿、合理收益,体现一般商品的价值规律。第二,适当考虑供求关系,采取市场调节,允许部分地区,在适当部门监控下,按供求关系调整水价。实行动态水价和超计划累进加价制度。第三,改革现行的水价制度管理体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管理条例》,物价主管部门管理水价的核定、审批和调整,水管理单位的收入是经营性收入,严格按照财会制度使用管理。第四,建立科学的水介体系,确保地表水、地下水及降水联调机制顺利实施。

四、建立水务管理良性运行机制

按照水务一体化管理的要求,逐步改革水务管理模式,改革水务企事业单位,借鉴北京、上海、海南等城市水务管理经验,通过统一法律、统一政策、统一规划、统一调度、统一监测、统一治理、统一标准、统一制定水价,统一发放取水许可证,统一征收水资源费等工作,真正把统一管理落到实处。

总之,解决五寨县缺水问题的根本途径就是提高用水效率,加强水资源的规划和管理,协调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大力推行节水措施,发展节水型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建立节水型社会。改革水的管理体制,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调动全社会节水和防治水污染的积极性,推进五寨县节水事业的发展,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上一篇: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重要抓手 下一篇:浅谈良种核桃丰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