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农村居民公共产品需求分析

时间:2022-09-17 02:35:09

辽宁省农村居民公共产品需求分析

[摘要] 本文从辽宁省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入手,分析了辽宁省农村居民的公共产品需求,由此得出:辽宁省农村居民的公共产品的消费需求潜力巨大潜力;但由于有效供给不足,辽宁省农村居民的公共产品消费属于滞后性消费。因此各级政府在不断的提高农民收入的同时,应不断的加大对辽宁省农村的转移支付制度,提高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效率。

[关键词] 公共产品 消费结构 消费水平 农村居民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是一个关系到我国农村、农民、农业的大问题(胡拓坪,2001),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意义。由于生产供给受消费需求的作用与反作用的影响,因此从消费结构与消费水平的角度研究农村居民的公共产品需求对于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具有重要作用。凯恩斯提出在短期内人们的消费主要取决于收入的多少,随着收入的增加,人们的消费也增加,但消费并不按同比例增加,消费增量在收入增量中的比例是递减的。因此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影响着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是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的制约因素。

一、辽宁省农村居民的公共产品消费结构分析

1.农村公共产品消费结构的界定

消费结构是指各类消费支出在总消费中的比重,是一定时期内人们的消费状况的重要标志。按照消费客体的形式可以将农村居民的生活消费划分成类:食品,衣着,居住,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交通和通讯,文化教育娱乐用品及服务,其他商品和服务。其中,医疗保健、交通通讯和文化教育娱乐等具有显著的公共产品性质,因此本文将其定义为农村公共产品,其他五类定义为私人产品。由于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是既定的,因此,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的消费具有替代性。

2.辽宁省农村公共产品消费结构分析

辽宁省农村居民消费的主要的公共产品包括医疗保健、交通通讯和文教娱乐。从图1中可以看出,在2004年以前辽宁省农村居民对以上三项公共产品的消费总额均呈现上升趋势,主要是因为随着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的增加,农民对以上三种公共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但是在2005和2006两年出现了较大波动:从2004年的医疗保健和交通通讯的人均支出分别是145.19元和186.77元而2005年这两项支出猛增到了287.6元和339.4元;而文教娱乐的人均消费支出却有所下降,从2004年的217.95元下降到了2005年的198.5元。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是因为2005年医疗保健和交通通讯这两种公共产品的价格与2004年相比有所下降,农村居民增加了对这两种公共产品的需求,因此人均消费总额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而2005年文教娱乐及其服务价格与2004年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因此农村居民缩小了对其需求,人均消费总额也有所下降。而2006年情况正好相反,文教娱乐及其服务的价格与医疗保健和交通通讯的价格相比,涨幅较小,因此其人均消费总额增加较多;同时从2006年开始辽宁省农村实行了合作医疗,农村居民从这项政策中受益,其人均消费总额呈现下降趋势。

图1 1992年~2006年辽宁省农村居民消费的公共产品

二、辽宁省农村居民的公共产品消费水平变动分析

1.消费倾向变动分析

消费倾向包括平均消费倾向(英文简称APC)和边际消费倾向(英文简称MPC)。APC是指某一时期内消费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MPC 是指某一时期内增加的消费支出占同一时期增加的可支配收入的比重。

(1)平均消费倾向分析

从总体来看辽宁省农村居民生活消费的APC在最近的十年间,保持在0.6~0.8之间,相对比较稳定,各年均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从图2中可以看出2002年以前农村居民的医疗保健、交通通讯以及文教娱乐的APC的变化趋势相同,但是从2003年开始文教娱乐的APC的变化趋势与医疗保健和交通通讯的APC变化趋势相反。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第一,随着国家对于农村教育投入的不断增加,农村居民自己负担教育附加部分逐渐减少,最后取消,这导致了农村居民文教娱乐的APC的降低;第二,农村居民娱乐设施不断改善,在辽宁省很多的乡村拥有图书室,篮球场等健身场所,这在很大的程度上减少了农村居民在这些项目上的支出;第三,从2006年起辽宁省取消了农业税,农民的收入水平相对提高,在提高衣着、居住等方面的支出之外,农村居民加大了对娱乐及其服务的支出来提高生活质量。

从1997年到2006年的十年间,医疗保健与交通通讯的APC的变化趋势相同,但是医疗保健的APC的变化速度要低于交通通讯的APC的变化速度,1997年医疗保健的APC大于交通通讯的APC,而2006年情况正好相反。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患病的几率降低,而且从2006年开始,辽宁省农村实行了合作医疗,政府负担了农民的一部分医疗费用;而同时由于收入的增加,农村居民的生活半径不断增大,与外界的联系增多,因此交通通讯的支出不断增加。

图2 辽宁省农村公共产品APC变动趋势

图3 辽宁省农村公共产品MPC变动趋势

(2)边际消费倾向分析

从总体来看辽宁省农村居民的消费的MPC变化较大,但升降有规律,基本是一年升,一年降,从2000年开始呈阶梯状上升。从图3中可以看出2004年以前8年中,医疗保健、交通通讯和文教娱乐的MPC基本呈现同样的变化趋势,其中1999年和2000年,三项公共产品的MPC均出现了最小值,这主要是因为这两年辽宁省农村的人均收入持续下滑,农村居民在保证最基本的生活需要(食品、衣着等)同时,降低了对公共产品的需求,缩小了这方面的开支。2005年和2006年医疗保健和交通通讯的MPC变化趋势相同,而文教娱乐的变化趋势和前两项相反。主要是因为由于各级政府加大了对乡村道路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农村实行了合作医疗制度,农村居民公共产品的负担减轻,支出也减少。

(3)平均消费倾向与边际消费倾向比较分析

按照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理论,一般说来,APC应该大于MPC。辽宁省农村居民生活消费的APC在过去的10年间有7年大于MPC,这说明辽宁省农村居民消费还未达到饱和,新增可支配收入中全部用来增加消费还不能够满足消费需求。在公共产品的消费方面,医疗保健和文教娱乐的APC在过去的十年中的大部分年份均小于MPC,而交通通讯的APC也有一半的年份大于MPC。这说明辽宁省农村居民对公共产品的需求,尤其是对医疗保健和文教娱乐等公共产品的需求的潜力较大,各级政府应加强以上三类公共产品的供给。

2.辽宁省农村居民公共产品的消费水平分析

衡量居民消费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适应程度的具体指标为Q 值,Q值的计算公式为:Q=居民消费水平指数/国民收入指数。Q=1表明居民消费为同步性消费;Q1表明居民消费为早熟性消费。

自从1997年以来,辽宁省农村居民生活性消费水平Q均小于1,医疗保健、交通通讯以及文教娱乐等公共产品的消费水平Q也小于1,这表明辽宁省农村居民的公共产品消费属于滞后性消费,即有效供给无法满足居民的消费需求,居民减少消费,增加储蓄,消费支出不随国民收入的增加而相应地扩大。

三、结论与政策建议

从以上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几下结论:(1)辽宁省农村居民的公共产品的消费总额不断扩大,主要集中在医疗保健、交通通讯和文教娱乐等方面,人们的生活的舒适程度不断提高;(2)辽宁省农村居民的公共产品,尤其是医疗保健和文教娱乐的消费潜力巨大;(3)辽宁省农村居民的公共产品消费水平落后于经济增长水平,属于滞后性消费;(4)辽宁省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不足。

由此得出以下政策建议:(1)收入是消费的基础与前提,各级政府应根据各地的自然状况,因地制宜地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提供给农民适合小农经营的技术,积极创造条件,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大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加强培训农村居民的农技知识,不断提高他们科学农业生产水平,从而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2)进一步完善农村地区的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缩小城乡差距;引导农村居民消费群体形成具有不同收入、不同基础环境的多个消费层次;加大对农村的转移支付力度,提高农村居民对公共产品的消费水平。(3)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解决时刻困扰辽宁省农村居民的养老、医疗、子女入学、住房等问题,为农村居民提供必不可少的基本生活保障,改变农村居民收入和支出预期,增强其经济安全感和消费信心,解决农村居民后顾之忧。(4)改变农民的消费习惯,使他们从收入增长,还要节衣缩食,增加储蓄,限制即期消费的困惑中解脱出来,提高农村居民发展消费和享受消费水平,改善其消费结构,扩大农村消费市场,从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燕凌:我国农村公共品供求均衡路径分析及实证研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4(7):59-65

[2]张亮:我国农村居民生活消费需求变动分析.农村经济,2007(3):57-59

[3]秦海林:农村消费结构的户间差异与农户收入分配.财经科学,2006,(11):93-96

[4]胡拓坪:乡镇公共产品的供求矛盾探析.财政研究,2001(7)

上一篇:生态文明建设助推老工业基地振兴 下一篇:曹妃甸港口经济运行机制的具体模式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