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刺排毒法在特异性带状疱疹中的临床应用

时间:2022-09-17 02:21:04

挑刺排毒法在特异性带状疱疹中的临床应用

[摘要] 本文介绍挑刺排毒法的操作方法、适应证及特异性带状疱疹的主要临床表现和临床应用。根据现代医学对本病发病机制、治疗原则和祖国医学对本病病因、治疗方法的研究探讨,结合笔者多年临床护理的观察,拟定挑刺排毒法治疗本病。本治疗方法止痒迅速,疗效显著,操作简便,疗效确切,无毒副作用,费用低廉。

[关键词] 挑刺排毒法;特异性带状疱疹;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 R245.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5(a)-168-01

带状疱疹是由带状疱疹病毒侵犯人体脊神经的神经节或其他部位的神经细胞后引起的一种急性皮肤病,通常以患病神经节支配的皮肤区域出现节段性疱疹,受累神经通路部位的肌肉、皮肤闪电针刺样灼痛为两大临床主症。笔者采用挑刺排毒法治疗以剧痒、疱疹为主症的特异性带状疱疹,疗效显著,兹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适应证

以剧痒为主症、疱疹群分布在头面部以外的带状疱疹患者。

1.2 操作方法

先用碘伏将疱疹处皮肤消毒,左手食指、拇指分别按压在疱疹群皮肤两侧,绷紧患处皮肤,使其固定,右手持4号半皮试针头,针尖向上,斜贴近疱疹基底处皮肤进针,将疱疹逐一挑破,再拿干棉签挤压疱疹,将浆液全部挤出,擦拭干净。再以碘酊涂搽患处,每天1次,连搽数天,直至疱疹干燥结痂。一般疱疹挑破挤出浆液后,剧痒立刻减轻或消失。也有的疱疹内尚未形成明显浆液,外观仅为红色丘疹,却奇痒无比,也可将其挑破,挤出血水,以碘酊消毒,也能立刻止痒。

1.3 病案举例

患者,女,51岁。大学教师。2005年4月11日发病。初起仅觉左腋背部阵阵刺痒,如虫虱爬行,次日瘙痒加剧,洗澡时发现背部左侧、腋下、左处有团簇状红疹,到校医院就诊为带状疱疹,予利巴韦林注射液0.3 g肌注,每日2次;维生素BI片10 mg,口服,每日3次;阿昔洛韦软膏外搽,每3小时搽1次。治疗3 d后,未见显效,仍觉奇痒难忍,夜不能寐。局部检查:左背、腋下、左处见密集成簇的丘疱疹,丘疹如粟粒,疱疹如芝麻,累累积聚,深藏于皮下,有的丘疱疹呈紫红色。疱疹群之间皮肤正常。当即用碘伏局部消毒后,持4号半皮试针,针尖向上,沿疱疹基底部斜斜深刺进入疱疹,将疱疹皮肤逐一挑破,再用干棉签依次挤压出淡黄色液体及少许血水,患者立呼“痒止”,继用碘酊涂搽患处,嘱其每日1次,患处勿沾水并停用其他针药。数日后,患者来院自诉,自挑刺后瘙痒消失,次日疱疹干燥结痂,连搽几天碘酊后痊愈。

2 讨论

带状疱疹治疗原则不外乎抗病毒、镇痛消炎、营养神经等,治疗方式即给药途径也不外乎注射、静滴、口服、局部外敷等,一般经过上述处理后疼痛和疱疹均能在3~5 d内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但临床上也有部分带状疱疹患者,不是以疼痛而是以奇痒和疱疹为主要临床表现,这种类型的带状疱疹的分布特点一般以腋、背、腰、女性、大腿等肌肉丰厚处为多见,疱疹出现时患处瘙痒,初起如虫行蚁爬,以后逐渐加剧,奇痒难忍,犹如百虫啮噬,昼夜难安,患者痛苦异常。无论是中西医抗病毒药联合使用,注射、静滴、口服或熏洗、外敷等治疗方法都缓不济急,难以马上止痒奏效。临床颇为棘手。

带状疱疹发生的疼痛是因为发病时带状疱疹病毒大量繁殖。该病毒喜食神经髓鞘中的粗纤维,引起神经节发炎坏死,故疼痛通常是本病的突出症状,而且疼痛常常发生在疱疹出现之前。病毒沿神经通路下传,受累神经出现炎性细胞浸润,引起层血管扩张,浆液渗出侵入表皮,产生细胞内水肿,形成多腔性水泡[1],因而该神经支配区域会出现节段性疱疹。特异性带状疱疹出现的奇痒是由于丘疱疹内含有大量的病毒和细胞坏死后分解的异性蛋白,这些物质刺激了皮肤表层的神经末梢,引起了强烈的痒感冲动所致,因此这种剧痒发生在丘疱疹出现以后,疱疹群之间正常的皮肤并无痒感。疼痛程度不同可能是病毒对神经细胞侵犯的程度、部位以及机体对该病毒刺激的敏感差异所致。祖国医学将本病称为“缠腰火丹”、“蛇窜疮”、“蜘蛛疮”等[2],病因病机为肝胆火盛,湿热蕴毒,从肌肤而发。痛甚为火,痒甚为湿。《素问・血气形志篇》曰“病生于肉,治之以针石”,唐王冰注曰:卫气留满,以针泻之;结聚脓血,石而破之。石,谓石针,则砭石也,今亦以镄针代之[3]。古代的砭石疗法,发展成为现代医学的外科手术、穿刺等以及中医针灸疗法,挑刺排毒法属于针灸疗法中的一种,即:将反应点的皮肤挑破,促使内蕴的湿热郁毒随血泻出[4],它相当于缩小了的切开引流术,它的作用在于直达病灶部位,靶向式治疗,直接清除皮肤表层组织的毒素,消除致痒因素,显著缩短了病毒排出时间,止痒迅速,操作简便,安全、无毒副作用,费用低廉。

注意事项:当丘疱疹出现用挑刺排毒法治疗止痒后几天,少数患者可能在其邻近、神经走向部位会出现少许新的疱疹又有痒感,可重复上述治疗,或加用口服抗病毒药即可。

[参考文献]

[1]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简明症状鉴别诊断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89.

[2]广州中医学院.外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24.

[3]黄帝内经素问[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156.

[4]南京中医学院.针灸学[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8:157.

(收稿日期:2010-03-03)

上一篇:普济众患的“方舟” 下一篇:酸-醇法从猪肺中提取胰岛素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