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的十字架

时间:2022-09-17 01:57:17

9月10日,教师节。这一天,关于什么是好老师的讨论骤然升温。一个社会主流共识是:好老师要有道德情操,引领、帮助学生把握好人生方向,特别是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

必须承认,每个剧烈转型的时代,即使面对着功利、自私、冷漠的袭扰,也会出现道德情操超乎寻常的人,而这往往与金钱、地位、身份、年龄、性别无关。

此刻,处于媒体聚光灯中心的往往是被誉为“最美”的中国乡村教师。

在同一片初秋的蓝天下,仅仅因为城乡之隔,同为祖国花朵的孩子们却开启了不同的第一课。

一个特殊的群体尖锐地闯入人们的眼帘。这便是六千六百多万名留守儿童。

一位乡村教师写道:游走在村中,儿童拖着瘦弱的身躯劈柴,举着沉重的农具耕地,翻着崎岖山路行走的画面始终是大山深处难以消逝的风景。他发出一声叹息:“同一片蓝天,同一个世界,城市儿童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山区儿童却历经痛苦,饱经风霜,过着食不果腹的生活,何谈教育?”

全国妇联最近的一份报告指出,六至十一岁和十二至十四岁的农村留守儿童在校比例分别为96.49%和96.07%,这表明他们中的绝大部分正在学校接受义务教育,农村留守学龄儿童义务教育总体状况良好,但部分中西部地区的农村留守儿童受教育状况相对较差。而单独居住的留守儿童占所有留守儿童的3.37%,虽然这个比例不大,但由于农村留守儿童基数大,因此对应的留守儿童人数高达二百零五万七千人。

他们最后的屏障是八百多万名乡村教师。

很多人的坚守借助媒体的传播感动了中国。

在像超人一样奉献之后,他们会定期出现在电视荧屏上,接受隆重的表彰,然后,鲜花掌声散去,他们重回那些贫寒乡村,继续他们的崇高。

我曾经问一位最美乡村教师:“你愿意让自己的孩子继续待在大山,接过你的教鞭吗?”

她不假思索地回答:“不愿意。因为这里太苦了。”

感谢她背负着巨大荣誉的压力说真话,这比金子还要可贵。

少数人的坚守背后是更多人的逃离。城乡经济和收入水平的巨大差距,造成农村教师、主要是骨干教师的大量流失,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随之进一步扩大。因大城市、中心城市、县城、乡镇之间以及不同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和工作、生活条件悬殊,一般县城的教师比乡镇教师的收入高出三分之一甚至一半,造成教师逐级向上流动:中西部城市的教师向东部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流动,县城的向中心城市、乡镇的向县城流动,而流出的都是骨干教师。

不排除坚守者中有不少人通过无私奉献、烛照别人获得了快乐,他们也配得上媒体的褒奖、社会的肯定。但这是一份少数派报告。假如连体面的生活都难以为继,起码的教学条件都难以保障,我深深怀疑其示范作用能在今天这个时代感召多少人去含辛茹苦地当“好大一棵树”?

我担心“最美”终会变成一个沉重的道德十字架,让难得的高尚成为这些人的墓志铭。

甚至,这些“最美”会成为一些地区部门掩饰自己忽视教育、懒政惰政的华丽外衣。

为了让崇高和奉献继续,必须有一个前提:让所有最美的乡村教师活得体面而有尊严,让乡村的孩子有更宽敞、明亮、坚固的教室。

也就是说,乡村教育缺乏最美的教师,更缺乏最美的制度。

【选自新浪博客】

插图/失衡/赵国品

上一篇:艺术教育中商业摄影教学的模式创新 下一篇:人身上最浅薄的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