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教育中商业摄影教学的模式创新

时间:2022-06-11 05:04:51

艺术教育中商业摄影教学的模式创新

【摘要】 当今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中商业摄影的课程设置逐渐融入各个专业领域,该课程也越来越明显地体现出与市场的关联性及重要性。本文强调了商业摄影课程在艺术设计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作用,并分析该课程的现状,从而引出对其教学模式创新的探索,旨在提高商业摄影的教学质量,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为市场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专业人才。

【关键词】 艺术设计教育;商业摄影;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市场的不断进步使社会分工逐渐细化,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各类应用型商业摄影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增大。商业摄影是指应用于商业用途的具有盈利性目的的一种摄影活动。学好商业摄影,有助于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有助于商业活动的艺术性表达以及艺术表现和商业氛围的融合。艺术设计教育中,商业摄影课程在得到广阔发展空间的同时,也对其教学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但我国艺术设计教育起步较晚,现阶段的高校摄影教学还存在着很多不足。具体来说,该课程的教学现状主要存在以下弊端:一是教育服务方向不够明确,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忽视了对于市场环境变化和需求的了解与分析,导致学生的市场应用技能以及创造力培养不够理想,从而无法和市场需求很好地接轨;二是教学内容设置不合理。尤其在艺术教育体系不够成熟的高校,受到专业硬件设备投入不足、教师队伍缺乏实践经验等制约,课堂注重理论教学,且内容相对雷同单一,无法调动学生学以致用的动手能力。同时,由于教学内容缺乏市场文化的融入,忽略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从而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就业;三是目前教学载体单一,使得学生对社会实践环节存有距离感,课堂教学枯燥乏味、不利于专业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此外,现阶段商业摄影教学因为未能达到专业细化,不能针对不同的专业细分进行因材施教,导致学生学习缺乏针对性和积极性。

如何在原有的教学模式中实现新的突破,从而适应社会与市场的需求,这是高校艺术教育工作者应该认真思考和探索的。基于商业摄影在艺术设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针对上述弊端,笔者通过多年来对该课程教学体系的深入研究,以及对其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积极探索,努力实现该课程的创新教学模式。

一、确立新型教学服务的方向定位

随着数字化时代步伐的加快,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中商业摄影课程的教学服务的方向务必要紧密结合时代特征和市场需求,努力从传统的强调对研究性人才培养,转变为适应市场对人才的实践与应用能力的需求,切实加强实践教育,并强调实践与市场文化的结合以及应用能力的训练,大力培养具有技术性、创造力的综合应用型创新人才。

二、合理调整教学内容的构架

商业摄影是一门融艺术性、实用性、商业性为一体,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和创造性的学科,该课程教学内容构架设置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艺术创造力的表现。具体来说,该门课程教学内容框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模式创新:

(一)合理配置理论与实践内容

商业摄影课堂理论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基础,而实践教育则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的重要途径。在以往的传统教学中,因缺乏艺术氛围的影响以及对市场的认知,理论与实践课程的比例设置不合理的现象在高校教育的管理体制下尤为突出,再加以一些高校实践教学硬件设备的投入严重匮乏,专业教师队伍的实践能力不足等等原因,造成课程内容过于强调理论教学,照本宣科,使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应用能力不能得到充分的培养。

商业摄影是一门技能型的课程,在课程内容设置中应当十分注重实践部分的训练,使学生更充分地把理论内容融入实践操作当中,让学生以理论为铺垫,在实践过程中发现技术性以及构思创意表达的问题并主动地与教师进行沟通交流,使理论贯穿于实践教学的始终,达到“理论为铺垫、实践为主线、讲评为补充”的应用型教学模式,从而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今后走向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二)在理论教学中融入市场文化内容

商业摄影的理论教学除了我们熟悉的用光、构图等理论内容,市场文化的相关知识也应该适当有机地融入课堂教学中。通过市场文化的融入,既可以增大教学容量,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从市场文化、环境和需求出发,充分了解一个完整的商业活动流程,这对学生的心智开发、综合素质的培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以往的教学内容中很多教师和学生往往忽略了前期策划、创意和准备阶段,没能对课题进行详细的剖析。所以我们所倡导的新型教学模式应该在各个教学环节以及原有的教学内容中融入对品牌文化的调研、市场环境和消费者的了解、产品生命周期的分析以及市场竞争对手的特征的掌握,从而更好地对商业活动进行定位和创意,使学生能够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地去进行课程实践内容的学习,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切实有效地锻炼与提高。

(三)调整数字暗房内容的比例

数字时代数码影像替代了传统的胶片,数字后期处理逐渐成为摄影艺术的一个十分关键的部分。商业摄影的性质决定了它需要更直接地面向受众,适应更多的媒介及商业活动,同时也需要有更为优秀和成熟的后期处理技术。数码时代的到来决定了摄影教学内容中数码摄影技术的主导地位,图片处理技术教学内容也成为近年来新的研究课题。

所以,我们应在原有的教学内容基础上,逐渐增设数字暗房的课程内容,应有效地结合PS、3D等数字媒体教学,调整传统照相机、胶片的等教学内容,加强数码摄影基础知识、数码图像后期技术等方面的教学力度。

三、坚持不断探索教育载体的创新

在商品竞争激烈的时代,信息的传播速度和范围也不断的扩大,各类商业信息无处不在,商业信息的传播要靠借不同的传播媒介与载体。所以在商业摄影教学中我们也要开发更多更有效的载体,以实现教学模式创新。

(一)合理利用新媒体,开发教育新途径

以往的教学过程中,理论教学部分主要运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学生全方位、立体直观、图文并茂地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掌握,在视听关系中直观形象地进行授课,提高了板书时代的课堂效率。

随着信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媒介也不断地以各种形态出现在我们生活当中。所以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新型的媒体作为教育的新途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譬如可以利用网络教学来补充课堂教学以外的教学互动关系,如可借助大家所熟悉的微信、QQ等平台进行教学相关内容的分享和交流。事实证明,新媒体的开发应用,可以极大地加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二)科学地引入市场氛围,营造新型教育环境

在商业摄影教学中还应强调市场氛围的营造,科学有效地将教学环境进行调整。除了实际操作示范授课以及现场指导学生拍摄的授课方式外,还应适时模拟市场经营模式布置教学任务,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创意构思,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可通过构建虚拟客户,调动各个专业的学生互相建立商业合作关系;利用“专业服务专业”的方式,根据模拟客户的诉求点制定不同的实践方案;分析并探讨其可行性后进行实践,并完成商业活动效果评估。这样完整的商业模式运作,既调动了各个专业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促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了不同专业之间的联系性,有效提高实践教学的商业化效果。

(三)积极聘请专业能人言传身教

成功的专业能人以往的工作经验与教训,是学生学习与借鉴的样板。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增加专业人士定期讲座和交流的内容。如可通过专业能人的现身说法,对一些典型的商业案例进行分析和研究。既能使学生对整个商业活动过程有全面、感性的认识,也有利于他们举一反三,熟悉和掌握市场环境和商业运作流程。

(四)大力开辟校外实践基地,提供实战平台

为了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学校还应积极与企业联合建立实践基地,与企业一同承接并完成商业项目。校内外协作的机制建立起来后,学生的实践能力将会得到显著的提高。这种双赢的合作关系既给学生提供了实践锻炼的机会,又能为企业输送大批人才储备力量。还应鼓励专业教师与企业进行合作,让教师积极参与实际商业项目的全过程,从而增加教师的实战经验,做到教育者先受教育。

四、注重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艺术创新能力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社会不断的发展和需求的日益增长,商业摄影的范畴也越发广泛,它可以涉及到产品、环境、模特、服装、工业、科技等专业领域。例如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中产品宣传样本、包装设计表现、平面广告表现等;动画专业中定格动画、动画周边表现等;产品设计专业中产品形象的表现;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中建筑表现、环境表现等等,均与商业摄影有着相辅相成的密切关系。所以高校艺术教育课程体系框架的构建上应着眼于专业领域的特点和优势,加强与交叉学科的教学内容的融合。针对不同专业,应认真分析不同专业的课程设置及教学构架,明确其教学的特征、目的和教学需求,以便在商业摄影教学内容设置上和教学方向上更有针对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紧密结合专业特点,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传统的商业摄影教学未能达到专业细分的阶段,因而分析现有的专业细分的教学特征及需求对商业摄影教学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它可以有效的帮助我们设定准确的教学方向,在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对症下药,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应用能力与创造力。

总之,商业摄影与其他媒介相比,它的直观性、时效性、便捷性、经济性以及传播力都更具有优势,所以我们要不断探索该课程的教育创新模式,使学生意识到商业摄影在学科的发展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充分调动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与实践创造力,以便使他们更好地适应市场的现实需求,成为具有创造性的实用型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张黎明.摄影名家大讲堂:商业摄影指导[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06.

[2]莫渊.市场实现.商业摄影[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

[3]约翰・哈林顿,马振晗.商业摄影师的专业之路(第二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社,2011.

上一篇:名机“飞”到北航 下一篇:从克莱门特·柏林伯格的艺术批评到建立中国当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