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贵姓 17期

时间:2022-09-17 12:51:14

乾隆四十六年,江西莲花厅同知盘获一名游方僧人昙亮,在行李中搜出一本《镇坛大悲法水》,一本《南泉秘旨》。地方官发现,这两本书非同小可,因为不但其中多有不经之论,而且还画了一道符,上书天皇、地皇、人皇字样,人皇下面注有小字:赵弘历。

清代避讳甚严,直接书写皇帝的名字已是悖逆大罪,这本书竟然将御名冠以赵姓,自然罪在不赦。审讯后得知,编写这两本书的是早年一位僧人心光,画符的意思是以天皇统管星宿,以地皇统管土地,以人皇统管人丁,倒也无甚新意。大概在40多年以前,心光将其传给了徒弟明学,明学看到经书已经破烂,就令徒孙续先重新抄写。抄写之际,明学想当今人皇自然就是乾隆皇帝弘历,虽然不知道皇上贵姓,但既然《百家姓》以赵为首,大概皇帝就姓赵,所以让续先在人皇下面,添写了赵弘历三个字。后来这两本书归了明学的徒弟慧定,却被昙亮窃去,直到案发。

这个案子的结局没有悬念。此时明学还活着,年纪已很大,也得与慧定一并凌迟处死;昙亮携带不法书籍,斩立决;抄书的续先已经死了,还要开棺戮尸;其他还有见过经书却没有举报的两个僧人,也判了斩监侯。

说清朝的皇帝姓赵,看起来像个笑话,不过清朝的臣民,其实不一定都知道皇帝姓什么,而且认为皇帝姓赵的,肯定不止明学一人。

清代宗室昭(1776-1833)写过一本《啸亭杂录》,里面说时任两江总督的铁保“考其宗谱,乃知其先为宋英宗越王之裔”,因为金灭了北宋,所以把这一支赵氏迁到了东北。铁保系满洲正黄旗人,董鄂氏,旧谱为觉罗氏,如果他都认为自己是宋代皇室之后,那么牵连之下,爱新觉罗家的血统也就很可疑了。

不止满人,汉人中也有类似的说法。与昭大致同时的姚元之(1773-1852)在《竹叶亭杂记》中说,满洲崛起之初,有黑津人来投,后来也成为觉罗氏的一部分,而黑津即“徽钦”二字,是被金人掳去的徽钦二帝之后。黑津就是今天的赫哲族。这个传说大概流行得非常普遍,而且满人中间相信的并不少,有些人甚至说“觉”即是“赵”的发音,因为满人读不准汉字才念成了“觉罗”。进入民国以后,许多留在东北的爱新觉罗家族后裔改姓为“赵”或“肇”,好像更证实了这种猜想。

这些说法已被现代满学学者证伪,觉罗氏出自女真已成不争的事实。可是在清朝,不但民间对皇家到底姓什么有过迷惑,就连官方记录里面,也并不是一直清楚的。

明代的官方档案多记载努尔哈赤姓佟或童,朝鲜方面的史料则有佟、童、崔、雀几种说法,也有记载说胡人无姓的。在清代早期的官方记载里面,说爱新觉罗的祖先乃仙女吞果得孕而生,长大之后母亲赐姓为爱新觉罗,并说爱新即汉语所谓“金”,觉罗才是真正的姓。乾隆时候重新编写满洲历史,也说觉罗是姓,爱新是徽号。

其实不管清代皇帝究竟姓什么,满洲所谓的“姓”与同时汉人的姓氏概念并不相同。粗略地说,“觉罗”既是姓氏,也通过分等来表示爵位或与皇室关系的远近,爱新觉罗则是觉罗中比较高贵的一支。

满人的名字一般不会冠姓,而清代统治者的“夷狄”身份,首先体现在爱新觉罗这个一望而知不是汉人的姓氏上,所以一般臣民无从知晓,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即便是知道皇上“贵姓”的人,也可能会有种种猜想。清末文廷式做过珍妃的老师,与宫廷关系密切,他认为所谓爱新觉罗就是新罗的详文。他举证说,史籍记载女真的皇帝完颜氏来自新罗,本来姓王,即完颜二字之合音,因为新罗产金,所以国号为金。既然大清源于女真,自然也是新罗之后,而且爱新觉罗汉译为金,而《唐书》记载新罗王也姓金,一脉相承,可见清代皇帝本来就是朝鲜人。

姓氏问题困扰的不只是清朝。元代王恽曾经写过一篇《请明国朝姓氏状》,说自古的君王都会推原世系,以明姓氏,我朝国土无远弗届,可是国朝姓氏亦然“辉潜未发”,臣民无从寄其仰慕,实在不成体统,理应请皇上昭告天下。

从成吉思汗统一诸部、建立大蒙古国,到王恽写这篇奏疏的时候,已经过去60多年了,蒙古铁骑横行天下,臣民却连皇帝姓什么都不知道,这其中的原由,恐怕不能仅仅以统治者的颟顸糊涂来解释,而明学为什么会觉得清朝的皇帝该姓赵,大概也有百家姓之外的原因吧。

作者为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教师

上一篇:论通俗唱法的基本功 下一篇:产业新闻 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