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孔尚任的《桃花扇》

时间:2022-09-17 11:37:36

再读孔尚任的《桃花扇》

内容摘要:少时,看电影《桃花扇》,印象里只留下黑白的模糊。如今再读《桃花扇》,那朵朵蘸血的桃花,和那众多忠奸善恶的面孔,留我无尽的思考。

关键词:《桃花扇》 历史 民族

少时,看电影《桃花扇》,印象里只留下黑白的模糊。如今再读《桃花扇》,那朵朵蘸血的桃花,和那众多忠奸善恶的面孔,留我无尽的思考。

一.孔尚任与《桃花扇》

孔尚任,孔子第六十四代孙,生于1642年,即清顺治五年,南明王朝灭亡后四年。他从小苦读诗书经传,二十才为秀才,乡试落地,升官不成。后幸遇康熙,不久奉命江南治水,历时四载,踏遍南明故地,结识大批有民族气节的明末遗老,接受他们的爱国思想,加深了对南明兴亡历史的认识。于是他广积素材,十年匠心经营,“易三稿而书成”,写出震动当时朝野的《桃花扇》。

《桃花扇》是一部以“传奇为信史”的历史剧。又是一部“实人实事,有凭有据”涉及当时某些故国遗老的“现代戏”,其可贵性在于真实记录了南明弘光朝代覆亡的悲剧历史。正如作者《小引》中说:“《桃花扇》一剧,皆南朝新事,父老犹有存者。场上歌舞,局外指点,知三百年基业,隳于何人?败于何事?消于何年?歇于何地?不独令观者感慨涕零,亦可惩创人心,为末世之一救矣!”

二.明末的那些事

南明弘光是史上最无能无道的昏君。他不思国事,不理朝政,耽于酒色,选美选优,及时行乐。他的人生乐趣是“万事不如杯在手,人生几回月当头”。

昏君左右伴奸臣。朝中首辅马士英和阉党余孽阮大铖史称“马阮”,因他们拥立福王有功,故独揽大权,卖官鬻爵,贿赂公行,把贪腐糜烂推到极致。他们排斥异己,大兴党狱,公然宣称“幸国家多故,正是我辈得意之秋”。呜呼,这样的南明怎么不亡?

朝中如此,朝外也一片混乱。武将拥兵自重,不思一致对外,却同室操戈,自相残杀。如驻防长江一带四镇总兵左良玉等武将都是勇于私斗之人。他们“国仇犹可恕,私恨最难消”。在移师东下欲诛马阮时,马阮却言“宁可叩北兵之马,不可试南贼之刀”,于是尽撤河防,使江南千里空营,清兵趁虚而入,只剩史可法三千孤军,死守扬州,一筹莫展。“只手儿怎擎青天?”的绝望后,拒降的史可法最终被清兵杀害。《沉江》一折中,作者却用曲笔以投江自尽的方式为这位尽节忠臣涂上悲壮一笔。

这样的皇帝,这样的文臣武将,能不亡国吗?《桃花扇》正回答了这个问题。

三.《桃花扇》中的李香君

《桃花扇》中的李香君是南明那段黑暗岁月的一个亮点。她虽为社会底层的青楼女子,却是一个重情义,有气节的全新女性。在她与“复社”公子侯方域的凄美爱情中,我们看见一个弱女子有着不可侵犯的尊严。如《却奁》中当奸臣阮士铖欲用厚礼拉拢侯方域时,侯公子不仅动摇暧昧,甚至接受,而刚烈的李香君却坚决退回,阮于是怀恨在心。弘光即位后,阮被重用,他趁机陷害侯方域,迫使侯李劳燕分飞。然后他将李香君许配他人,李不从,坠楼以拒,血溅宫扇,宛若桃花,故名桃花扇。《骂筵》一折中,李对权奸“阮马”义正言辞,高歌痛骂,更为突出其“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英雄形象。当晚明的那些文人名士只会用空谈来标榜其气节,有的甚至放弃原则,准备更换门庭时,李香君这样一个弱女子却在国破家亡,死生荣辱面前用鲜血与生命践行了其“重气节,轻生死”的誓言。当时江南民众也曾以“头可断,发不可剃”的决心抵御外辱,捍卫民族气节与尊严。他们就是民族的脊梁,历史的亮点。

四.《桃花扇》是一盏历史的长明灯

《桃花扇》就是一部历史,历史就是一面镜子,它照见现实,让现实不再重蹈覆辙。南明的兴亡警醒着后世的执政者,要以史为鉴,居安思危,吸取政毁于腐败,民伤于内战的教训。最为重要的是,它以一个青楼女子的人格气节来擎举民族精神大义,让高居庙堂的须眉汗颜,令远处江湖的百姓振奋。它颠覆了“商女不知亡国恨”的世俗成见,激活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豪情。《桃花扇》的思想意义应远高于它卓绝的艺术成就。它曲笔中饱含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根植在一代代中华儿女的心里。如当代作家严歌苓的《金陵十三钗》,我们从中同样看到在国家危难时,中华儿女就会把蕴藏在骨髓深处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喷薄成牺牲自己,拯救民族,抵御外辱的巨大能量。这精神是国之脊梁,这能量是国之希望。正如后人所言,每当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难的时候,这部历史剧就能引起人们更大注意。

与其说《桃花扇》像一面镜,不如说它更像一盏历史的长明灯。让它照亮现实,更照亮中华民族崛起的道路。

何晓钟,湖南冷水江工业学校教师。

上一篇:浅谈语文教学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下一篇:卓越:能否成为课外辅导机构的巨无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