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坛周报》的全球化战略

时间:2022-09-17 11:35:15

《体坛周报》的全球化战略

《足球周刊》诞生于2001年,是目前国内发行量最大的体育杂志。它隶属于《体坛周报》,是其近年来重点打造的精英品牌。短短几年时间里《足球周刊》不仅在国内体育杂志中处于领先地位,在国际体育杂志中更是影响越来越大。

2007年5月3日晚,拥有1536万读者群的欧洲体育杂志联盟(ESM),在经过了认真协商和法律验证之后,正式接纳《体坛周报》成为其亚洲唯一的官方合作媒体,接受《足球周刊》成为ESM集团的正式会员。

此次《足球周刊》“入欧”,不仅能使《体坛周报》在欧洲媒体中树立形象,扩大《体坛周报》在欧洲的影响力,更能从联盟中获得更多的宝贵资源,提升自己的综合实力。从长远来看,占有国际第一线的报道源无疑是《体坛周报》发展的战略方向。

《体坛周报》的全球化战略思想

《体坛周报》之所以能在市场上具有不可替代性,而且能持续盈利,很大程度上依赖了全球化战略思想。《体坛周报》也一直以这个强劲的竞争壁垒远远地抛离了身边的对手。全球化的意义是广泛地交换和利用资源,具体来说,这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做国际体育报道,利用国际体育资讯资源;二是利用全国的资讯,提高报道特别是国际体育报道的水平。其全球化战略思想分为独家的国际体育报道、强大的驻外记者团队和境外的众多合作媒体三个方面。

1 独家的国际体育报道

《体坛周报》在创立之初,内容上就确立了以足球为主的国际体育报道策略,在我国体育迷中有个非常特殊的现象,那就是喜欢国际体育,特别是国际足球的体育迷占绝大多数。在《体坛周报》财力还不雄厚时,它们在报道国际体育时虽然也是通过整合新闻,但其手法对当时的专业体育报纸来说处于领先地位,相比起擅长做国内足球报道的《足球报》和受诸多因素制约的《中国足球报》,《体坛周报》的编辑们尽可能收集资料,开创了欧洲五大联赛射手榜、每场比赛精彩速递等较受欢迎的栏目。在当时互联网还不普及之时,许多体育迷就是靠着《体坛周报》获取了第一手的国际体育资讯。

随着网络的发展,《体坛周报》及时改变了整合国际体育新闻的策略。为了获得更多的国际体育采访资源和主动权,2002年,《体坛周报》冒着极大的风险,以一年450万人民币合作费用与《队报》、《马卡》和《米兰体育报》结盟。虽然费用高,但是换来的是学习机会和合作机会。从此以后,“独家”成了《体坛周报》国际体育报道的关键词。如今在《体坛周报》中的国际体育报道一半以上的稿件都是独家专稿,越来越多的国际知名体育明星成为了《体坛周报》的独家采访对象。

2 强大的驻外记者团队

初期《体坛周报》以建立海外特约记者网络来实现国际体育稿件独家供稿,先后在英国、意大利、西班牙、德国、法国、南美各国设立了特约记者。到了2000年,网络已经比较完善,驻意大利的董希源成为了第一位海外专职记者。之后程征、李森、王勤伯、克韩、滨岩等先后成为驻外记者。这其中有《体坛周报》外派的王勤伯和克韩,而大多数都是侨居国外的特约记者。

他们不但成为了《体坛周报))的国际体育新闻独家采访团队,还为《足球周刊》供稿,另外,他们还担负着与国外媒体联络的重任。促成此次《足球周刊》“入欧”的关键人物滨岩就是Ⅸ体坛周报》与西班牙《马洛卡报》的联络人。

3 境外的众多合作媒体

《体坛周报》与《足球周刊》在这几年中与众多境外媒体的合作关系是其他体育专业报纸所不可比拟的。西班牙的《马洛卡报》、法国的《队报》、意大利的《米兰体育报》、德国的《踢球者》、法国《法国足球》,西班牙《足球先生》等知名境外专业体育媒体都与体坛集团建立了深厚的合作伙伴关系。多名境外记者成为《体坛周报》和《足球周刊》的特约供稿记者。随着《足球周刊》成功“入欧”,《体坛周报》在未来可以享受到更多的国际知名专业体育媒体的资源。而同时,《体坛周报》也将以优质的国内体育新闻为境外媒体进行资源交换。

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

1 如何赢得新生受众群

《体坛周报》的全球化战略固然受到众多体育迷的认同。但是《体坛周报》在未来也有隐患。如何赢得新生受众群将成为《体坛周报》未来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如今全球化战略主要是建立在国际足球的报道上,但是在我国学生群体中,喜爱篮球的体育迷越来越多,而且在网络时代下,许多上世纪80年代后、90年代初出生的小体育迷更习惯从网络上获取信息,他们觉得网络完全可以成为报纸的替代品。

面对以上情况,《体坛周报》的未来困难重重。《体坛周报》的篮球报道实力远远不如国际足球报道,甚至在竞争对手《篮球先锋报》和《篮球报》的夹击下不占优势。而且《灌篮》和《NBA时空》等精美的篮球杂志给《体坛周报》带来了不少压力,虽然前段时间《体坛周报》也推出了《扣篮》杂志,但从市场占有上看,还不能和《灌篮》等相比。

在西方,不少著名报纸开展“报纸教育工程”,他们投入大量资金,与大中小学合作,将报纸内容渗透到教学中去,千方百计地培养青少年阅读报纸的习惯。在经历受众变迁后,《体坛周报》应对NBA报道投入更大力度,而且要加强与各大高校的合作,在高校进行相关活动,扩大其在高校的影响力。

2 国内报道不能放

虽然全球化战略是《体坛周报》如今的核心战略思想,但《足球周刊》“入欧”也证明了《体坛周报》同样承担着为境外媒体提供高质量的国内体育新闻报道的任务。2008奥运会在我国举行,《体坛周报》必定要为其合作媒体提供信息。因此在国内报道,特别是奥运会报道这一块,《体坛周报》必须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做好。

3 利用资源的同时更重视学习

滨岩在《足球周刊》“入欧”时就表示,这几年来《体坛周报》在和境外媒体的合作中受益最大的,是学习到了国外媒体先进的办报思想和经营理念。《马卡报》的主编说,“你们已经有了所有的能力和实力与欧洲最优秀的体育媒介抗衡,因为你们已经掌握了我们曾经视为优势的新闻资源和理念。”

《体坛周报》借《足球周刊》“入欧”这股东风,将获得更多境外媒体的帮助,这更加要求《体坛周报》不能把眼光局限于对新闻资源的利用,要把眼光放远,更好地向境外媒体学习。

上一篇:从“红楼”选秀看经典的现代传承 下一篇:电视与报纸新闻标题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