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佩于衡水中学在浙遭遇不欢迎

时间:2022-09-17 09:21:36

感佩于衡水中学在浙遭遇不欢迎

有高考兵工厂之称的衡水中学最近在浙江开了分校。对此,各方反应五味杂陈。地方政府欢迎,这一点很好理解,成绩毕竟代表了口碑与荣耀。而老师多持谨慎的态度,杭州有位校长就不无激动地说,“居然把衡水奉为神明,还引进文化,简直就是浙江素质教育的倒退,他们准备搞军事化教育,把教室走廊都装上‘防跳窗’吗?”(4月5日《钱江晚报》)

衡水中学进驻浙江平湖市,提出将提前两个月早于省内其他高中让考生“报到”,于是媒体评论:这是河北的应试教育正面挑战浙江本地的素质教育,许多讨论言辞激烈,飘散出浓浓的火药味。

不过,从主管部门到家长考生,都有不买账的。根据媒体报道,浙江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处长方红峰就公开表示:别跟我玩“报到”这词的文字游戏,开学就叫新生报到,4月15日开学是不对的,谁允许他这么早招生的?教育主管部门文件上写得清清楚楚,6月份才中考,必须按照这个规矩来。不仅如此,方红峰还直言道:衡水中学是个应试教育的典型,跟浙江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不相符,他们认为是先进的,我们认为是落后的,我们浙江不需要!

在升学率仍然是地方教育政绩最重要指标的社会生态下,我们必须为浙江省教育厅的明确态度叫一声好,点一个赞。

衡水中学的教育模式究竟如何?又因何备受诟病?我们不妨做个探究。

争议一:背离教育本源。批评者认为,衡中是一所不正常的学校,是“反教育”的“高考训练营”与“考试机器加工厂”,是应试教育的典型代表、基础教育畸形发展的缩影。学生当然需要鼓劲与励志,但正常的教育应该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顺其自然的过程,衡中推行的“激情教育”,更像是传销般的“洗脑”,其做法被认为与素质教育理念背道而驰,与现代教育精神相悖。

争议二:扼制学生个性发展。衡中官方微信转发的《如果你的孩子在衡中上过学》写道:“我们每天五点半起床飞奔到操场,只为了抓紧跑操前的几分钟记住几个单词、几首诗;我们打饭排队时拿着小本子,只为了能不浪费一分一秒;我们自习考试化,考试高考化,高考平常化;我开会前做着数学题,升旗前读着语文素材,看新闻时写着学案――衡中学生的成绩是一点点聪明和无数的汗水积累起来的。”衡中对此的解读,是精细化的、有效的时间管理,是追求卓越的精神的体现。然而,判断一所高中学校的优劣,高考成绩固然非常重要,更要看它是否尊重选择、顺应人性。衡中长期准军事化、标准化的管理,无疑是对学生身体的一种摧残,是不折不扣的应试教育。

争议三:推崇和张扬应试教育。衡中号称让学生自主管理、自主学习,但实际上,是为学生建设一个“无菌”的环境,他们只需要“听话”,跟着老师亦步亦趋,时刻被无处不在的卷子、课本、笔记本、积累本包围,“万念归一”为高考“浴血奋战”。虽说应试教育是社会大环境所逼,症结在于高考制度的落后,但这并不能推卸办学者的责任。衡中主动选择这条极端的应试道路,因此受益,也势必因此遭到指责。

新东方教育创始人俞敏洪曾说:“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心灵与个体的自由,而不是给学生洗脑并统领学生。”反观衡水中学高考辉煌的秘诀,其中之一恰恰在于剥夺学生的自由,该校“言必行,行必果的执行文化”,是一种压制,貌似在培养学生遵守规则意识,其实只是强制服从,扼杀个性。这是非常令人担忧的现实。

围绕衡水中学的争议,本质是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争议,这个“锅”由一所学校来背似乎也不公平。放眼全国,同被誉为“高考工厂”的安徽毛坦厂中学如此,湖北黄冈中学也是如此。谁家的高考录取率高,必然受到当地老百姓的追捧。长久以来,应试之风盛行导致的不良后果是误导乃至扭曲了公众的心灵,使人们迷失了教育的本真。

眼下,现行高考制度仍然弊病重重,比如,计划分配不合理、考试方式单一、录取机制上存在人为因素……说到底,衡水中学之所以受到追捧,还是高考指挥棒在发挥作用,是现行高考选拔制度固守的必然。

从推进教育均衡发展,鼓励高中健康多元发展、平等竞争,促进学生全面、个性发展角度看,需要国家层面遏制各地“超级中学”“学校工业化”“考试集中营”之风,只有彻底改变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育政绩观,让学校去追寻教育本真方有可能。

上一篇:小学科学课堂中学生描述能力培养 下一篇: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