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水之春 第5期

时间:2022-09-17 08:42:26

统筹 冯 实

采写 冯 实

罗新欣

艾 诚

春到江西,在红色土地上疾走。遥想当年,赣水苍茫,风雪迷漫,红遍一角,终于迎来明媚春天。而今遍访江西,南达赣州定南,北及九江湖口,中至南昌红塔,多少闪光的业绩在这里定格,多少动人的故事在这里传播。

春到江西,在党的阳光下分享,民生工程,惠及弱势,残疾人专项,笑靥欢颜,那是残疾人和残疾人事业的春天。经济仍欠发达,而质朴与坚韧,关爱与呵护,乡镇村居的残疾人亦能享受保障与服务,品尝春天的瑰丽与灿烂。

赣水之春,柔情似水,自浔阳江而赣江,春江花月夜,源远且流长。

红区赣州

几度风雨春又来

■ 文/罗新欣图/罗新欣 冯实

改革开放促进了经济发展,也带动了各行各业发展,旅游业也不例外。在人们遍访的名山大川中,“红色之旅”占了相当的比例。所谓“红色之旅”,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在中国革命各个时期夺取一个又一个胜利的红色根据地,也是现在人们怀念中国革命时所向往的一块块“圣地”。人们记住了井冈山、遵义、延安、西柏坡,但是更应该记住的还有瑞金、于都、兴国......这些地方都与中国革命的胜利密不可分。瑞金――“红色故都”,第一个中央苏维埃政府所在地;于都――“长征第一渡”,中央红军长征的出发地;兴国――全国将军县,54个将军同出一个县。这就是赣州。

赣州,位于江西省南部,简称赣南,东临福建龙岩,南连广东河源、韶关,西接湖南郴州;面积3.94万平方公里,人口877.1万,分别占全省四分之一和五分之一,残疾人56.1万。赣州既是国家历史名城,又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当年参加红军的就有33万人,参战的有近60万人,牺牲的有名有姓的革命烈士就有近11万人,赣州人民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4月,阳光明媚,春意昂然,我们记者组一行乘车踏上了向往已久的红色之旅。

赣州是革命老区,同时也属山区,资源条件相对比较薄弱,建国以后,经济一直处于潜层发展,始终没有一个高速发展的动力推动。按照以往“老少边穷”的分类排列,赣州至少占了两类。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按照当时的经济标准划分,还有不少的“国贫县”和“省贫县”。基于自然条件的限制和受经济发展的影响,赣州在各方面,很长一段时间均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当然,残疾人事业也不例外。

如今赣州已今非昔比。短短几天采访,我们从赣州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感受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这些巨大的变化不仅改变了我们对赣州贫困落后的看法,也改变了我们对赣州残疾人事业以往的观念。

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

2007年,经过换届改选,新一届领导班子诞生了。党组书记、理事长谭红鸣,一个在县委任副书记多年、土生土长、地地道道的赣州汉子,一上任就针对残联多年来形成的人际关系网来了一次大刀阔斧的改革,他顶着巨大压力,将一批只当官拿钱不做事的“关系人员”清理出了残联队伍,认真挑选和吸纳了一批真正愿意为残疾人做事的人进入残联,也正是他的这次“大胆”举动,使赣州市残联多年来积淀的矛盾土崩瓦解,从此进入了一个良性循环的轨道。

由于历史原因,赣州的18个县、市、区残联成立后,与民政分开的没有几个,导致整个残联系统发展缓慢,没钱,没权,没人干事,工作上形成了既没动力,也没压力,傍着民政混日子的局面。为此,谭红鸣主动向市委常委会和市长办公会作专题汇报,争取市委、政府支持。另外,为了尽快摸清基层工作情况,他在上任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跑遍了全市18个县、市、区,主动与当地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协商,争取当地党委和政府对残联政策上的倾斜和工作上的支持。在他的带领下,赣州市残联开始了“浴火重生”:组建、康复、教育、就业、扶贫、专门协会、优惠政策和帮扶措施、残疾人的宣传、文化和体育等各项工作红红火火地开展起来,达到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高潮。在内部管理上,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在制度面前不讲人情、关系;制定考评办法,不断提高员工职业素质;加强县级残联督查考核,以奖励的方式提高干部和职工工作的积极性。

谭红鸣的“大胆”得到了肯定,他的敬业得到了尊重,他的努力也得到了回报,他的团队在2008年全省残联目标考评中以总分第一的优异成绩获得了“全省残联目标考评先进单位”。如今,谭红鸣并不满足于现状,他正高举着红旗,长鸣着汽笛,带领他的团队,大步奔跑在残疾人事业高速发展的轨道上。

抓组建,工作长腿有人干

组织建设是残疾人工作的基础,没有残疾人的基层组织,就如同一个人没有腿。

2007年,赣州市残联新一届的领导班子上任伊始,就把工作重点放在了长腿的问题上,抓组织建设。抓组建前,他们首先在与民政的分家问题上大做文章,经过上汇报市领导支持,下争取县领导的努力,已成功地取得了全市13个县、市、区残联与民政分家,实行单列的战果。与此同时,加紧基层组织的建立。

目前,全市291个乡、镇、街道残联全部组建完毕,组建率达到100%,并配备了339个工作人员。大多数乡、镇、街道已做到制度化、规范化管理,有专职委员、有工作职责、有办公场所和办公设备、有工作经费;100%村(居)委会成立了残协,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切切实实为残疾人提供了有效服务,使基层残疾人感受到了残联组织的温暖和关爱。

在残疾人专职委员配备问题上,赣州市以定南县作试点,充分利用公益性岗位为各镇残联和5个专门协会配齐了残疾人专职委员,解决了工作经费。定南县在选调人员上得到县编委办大力支持,2008年,县编委办批准成立县残疾人就业康复中心,为县残联下属的事业单位,增加两个编制,财政全额拨款。为了选调优秀干部,县委、政府主要领导非常重视,并指示任何人不得干涉残联选调,由县残联根据工作岗位需要来选调人。县残联从乡镇选调两名大学毕业、有基层工作经验的年轻干部进入中心工作,解决了有人干事,会干事的难题。定南县的试点在全市加以推广,目前,全市各县、市、区以购买残疾人公益岗位的方式配齐了残疾人专职委员,做到了残疾人工作有人干。

另外,为弥补各县、市、区工业园无残联组织的盲区,赣州市残联还在全市13个县、市、区工业园建立了残联组织,直接和有效地解决了园内残疾人就业、权益保障等方面的问题。残疾人基层组织的建立和健全为残疾人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抓就业,实施残疾人民生工程

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首要条件是康复,具体体现是就业,因为这关系到残疾人的生存和发展。中国残联明确要求各县、市、区成立康复就业服务中心,而赣州市经过十余年发展,到2007年5月还有7个县残联没有成立康复就业服务中心,基本上不能为残疾人提供康复、就业、培训等有效服务。怎么办?继续做工作。经过不懈努力,剩下的7个县残联都成立了残疾人就业培训中心(服务所),增编15人,全额拨款。这为今后残疾人的康复就业培训提供了基础,为残疾人民生工程的实施提供了组织保证。

近年来,赣州市残联在残疾人就业上做了大量的工作。一是依法。他们以贯彻《残疾人保障法》和《残疾人就业条例》为依据,争取了市政府召开专门会议研究残疾人就业问题。各级党委、政府积极响应,认真贯彻和落实《残疾人保障法》和《残疾人就业条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江西理工大学、中国银行赣州分行等单位主动为残疾人腾出适合的岗位。在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上做到“不搞人情户,关系户”,做到“不上门,不打电话催缴”,而是采取“政府督办,财政代扣,地税”办法,这两年保障金征收总额年年翻番。二是利用公益性岗位。公益性岗位是一项由政府出钱、推进残疾人就业的民生工程。赣州市残联本着“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采用公务员考试的方式运作,吸收了一批优秀残疾人进入公益性岗位工作。三是加大扶贫力度。赣南属老区,“国贫县”和“省贫县”较多,如何使这里的残疾人尽快脱贫,赣州市残联多方筹措资金,在南康、赣县、信丰、定南等地建立了6个市本级残疾人种养基地,吸收了一大批残疾人就业。还鼓励和扶持残疾人自主创业,并为此发放了230万元的贴息贷款。四是举办专场招聘会。仅今年就召开了多次残疾人招聘会,如赣县人事劳动、教育、残联等部门组织的“温暖行动”残疾人专场招聘会,200多名残疾人得到就业;定南县残联与广东几家福利企业联合举办的残疾人专场招聘会,为50多名残疾人提供了就业机会;赣州市残联联合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华坚鞋城举办了一场规模盛大的专场招聘会,已招聘残疾人260多名。五是抓残疾人培训。坚持“残疾人培训,残联买单”的原则,以民生工程为契机,以市场为导向,从各类残疾人的实际出发,开展多渠道、多途径的职业技能培训。仅去年就开办了盲人按摩、剪纸艺术、种植养殖等培训班59期,培训的残疾人近4000人次。

这些点点滴滴的工作,的的确确给残疾人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当然,赣州市残联所做的工作远不止这些,还有扶贫解困、危房改造、结对帮扶、特殊教育、宣传文体、建立网站、筹措资金、维权、优惠政策等等,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通过他们的眼神,我看到了他们为事业奋斗的急迫心情;从谭红鸣理事长的话语中,我感到了他对事业的一种神圣的责任;看着那么多残疾人激动的表情和幸福笑脸,我内心涌动着一股暖流......赣州市残联这几年的努力,不仅为残疾人带来了实惠,也为政府工作增添了光彩,更为他们自己赢得了荣誉和增添了为残疾人事业服务的信心、骄傲与自豪。

风雨历程,春华秋实

“几度风雨,几度春秋,风霜雪雨搏激流,历尽苦难,痴心不改,少年壮志不言愁......”如此熟悉的歌词,但凡80年代前的人都能哼上几句。在春意昂然的崆峒山下,当我采访了他之后,不知不觉从歌词描述中看到了他的真实生活,从他真实的生活中体味了歌词的深刻含义。

残疾,孕育坎坷历程

1968年春天,瑞金一个普通乡村,一户农民生下一个不普通的孩子郭建平,身患先天性小儿麻痹症。

3岁时一场大病,奄奄一息的小建平被父母误认为已死,丢弃在村外一棵大树下。然而,他命不该绝,被邻村一个老大娘抱回家,经细心照料,又奇迹般活了过来。这是他人生的第一次劫难。

8岁扶墙学步,双腿拖地走路。郭建平从小学、中学一路走来,16岁,他以全乡第一名成绩考上重点中学,却因残疾,没被学校录取,绝望的他抓起一瓶农药一饮而尽......上天安排医生把他从死神手里又一次夺了回来。

1997年,厄运再次侵袭郭建平。他误信传销是一种商机,被骗得倾家荡产,万念俱灰的他割腕以求永久解脱。好在家人发现及时,他在人生旅途上第三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志坚,成就火热事业

1984年,他凭着骨子里自强不息的劲头,开始了改变命运的尝试。首先选择了学骑自行车。他把自行车挪到一个斜坡上,或是让人推一把,常常被摔得鼻青脸肿。经过反复练习终于驾驭自如。由此,郭建平得出结论,正常人能做到的事,他也能做到!

他拎着个包,穿街过巷,走村串户,以修伞补鞋为生计,饥一顿饱一餐地干了3年。他还做了小木箱,把挣到的钱都存放在里边。3年后他打开小木箱,整整数了一个上午,分角钞票把小木箱塞满,一共600.08元,这是他人生第一笔储蓄。凭着这600元,郭建平开始创业,在当地风景区罗汉岩山脚下开了间副食店,不久,他把副食店和家搬到圩镇上。10年后,他又把店和家搬到瑞金城。从此,他的腰板越来越直,人更加开朗自信。

1998年,郭建平加盟了一家皮具制品全国连锁店,在开展业务中奔走各地,增长了见识,积累了经验和财富,感受到全社会对残疾人的关爱和对残疾人创业的支持。

2005年,国家对饮用水进行规范整治。凭着多年经商对商机的敏锐捕捉,郭建平毅然筹资60万元在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了一家集饮用水开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公司。他带头跑销售。当年3月,他独自来到赣州市某局,局长听说对方是个残疾人,立即请他到办公室商谈,并吩咐秘书:“把我们的饮用水换了,我们要大力扶持残疾人创业。”拿到第一份合同的他欣喜不已。有了第一次成功,他不辞劳苦奔走众多单位,使越来越多的人认可他的饮用水。

随着公司生产规模不断扩大,2008年初,他投资300多万元新建厂房并引进3条最先进桶装水生产线,开始更加高效、更大规模的饮用水开发与生产。与此同时,郭建平又投资100多万元涉足宾馆、酒店服务业。

爱心,诠释生命真谛

企业发展了,事业红火了,郭建平始终没忘党和政府及社会的关怀、帮助,他用拳拳爱心,诠释着自己的人生真谛。

回馈桑梓家乡情。2007年3月,郭建平作为优秀残疾人企业家出席瑞金市妇联举办的“春蕾妈妈”认亲结对仪式,当场出资3000元,帮助5个贫困孩子上学;2008年10月,他带头捐款17000元,维修瑞金市壬田镇大桥路面;同年11月,他带头捐款4000元,修复老家中潭村中心坝桥。他响应瑞金市委市政府发展公益事业号召,组织瑞金在赣州商人为修复瑞金市4塔1桥捐款30多万元。

回报社会赤子心。每次企业招工,郭建平最先想到下岗失业工人和残疾人员,他知道,这些人最需要社会关爱。他主动安排残疾人员在合适岗位上,多次召集残疾人参加培训、创业座谈。2006年开始每年全国助残日,他都在赣州市南门文化广场举办免费赠送水票活动,近几年共赠送桶装水4万余桶、价值15万元。2008年10月,他察看新厂房建设时,看到周边群众长期饮用露天不干净水,当即出资1万元,帮他们安装自来水管道,解决了几十户群众饮水困难,受到当地群众交口称赞。

郭建平不屈不挠、艰苦创业、奉献爱心的精神,得到社会赞誉和肯定,党和政府给予他各种表彰,先后被评为江西省自强模范、赣州市十大优秀青年企业家、赣州市十大杰出优秀青年和章贡区十佳自强不息奖。

如今,郭建平仍拖着残腿,信心满满,在崎岖的商路上,朝着理想的目标努力奋斗着。■

浔阳九江

春江花月情更浓

■ 文/图 冯实

“九派浔阳郡,分明是画图。”早已慕名古称浔阳的九江,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九江多水,山亦奇秀,魅力就在一江一湖一山。因浔阳江美景而生的琵琶曲《浔阳夜月》即为而今流传的《春江花月夜》,王勃吟“秋水共长天一色”,道尽鄱阳湖秀色,而李白诵“日照香炉生紫烟”,更写活庐山瑰异。九江胜景名闻遐迩,九江残疾人工作亦“无限风光”,记者采访了九江市及湖口、武宁、德安3县,与胡岩松理事长和胡贤金副理事长晤谈,耳闻目睹诸多特色。

九江市人口470万,全市12个县市区、3个派出机构,残疾人29.78万,占人口比例6.37%。

胡岩松理事长特别提到,九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统筹规划残疾人工作,将其列入政府年度工作,2009年又把残疾人民生工程项目列入政府工作报告,确保残疾人事业与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市委副书记张学军到九江上任不久,就到市残联调研,与班子成员集体谈话,对残疾人工作提出要求。副市长卢天锡多次到市残联机关、深入县市区,专题调研康复中心建设和特殊教育。

九江县(市、区)、乡镇(街道)残联组织规范化建设100%完成,100%成立残疾人专门协会,100%建立法律援助中心和志愿者助残联络站。市残联被评为“全国残疾人扶贫先进单位”、“全国残疾人体育先进单位”、“全省残联工作目标管理考评先进单位”。张丽萍获北京残奥会女子举重75公斤级铜牌,市政府被授予第13届残奥人才输送突出贡献奖。

九江残疾人工作在就业、扶贫、教育方面绽露独特风景。

就业:让残疾人展露英才

九江残疾人就业工作特色突出,全市多种途径安置9566名残疾人就业。通过鼓励经济效益好企业转型创办福利企业、招商引资创办福利企业等办法,新办福利企业25家,集中安置806名残疾人。按比例安排就业残疾人960人。同时大力扶持农村残疾人创业,利用小额信贷、落实优惠政策,帮助3746名残疾人自主创业。利用康复扶贫和小额扶贫贷款2370万元,扶持5800户残疾人家庭从事种养、加工业,2760户残疾人家庭获得实惠。投入80万元,扶持种养大户22户。残疾人劳务输出亦见成效,与经济发达地区福利企业建立联系,成功输送1160名残疾人就业。

小矮人操作大机器

在九江记者就听说,湖口县文桥乡有家从浙江招商引资的福利企业正大金属制品有限公司,2005年建厂,生产铜质水龙头阀门,生产过程非常适合残疾人操作。县残联帮助企业下到乡镇散发招工传单,帮助组织面试招聘。去年招了150名残疾人,现在还有114人在此就业,主要是聋人和肢残人。金融危机形势下企业仍保持了正常生产经营,不裁员、不减产,保障残疾人无下岗之虞。

工厂光谱检测室,从德国进口了50多万元的产品成分检测仪。记者惊喜地看到,操作仪器的竟是位身高1米多的残疾人,叫王玉林,小王身材还没检测仪高,脚下用厚纸板垫着才刚好够到操作台。他一边查看电脑显示,一边抄录检测仪数据,干得十分带劲。工厂浙江籍老总说,王玉林在这儿工作四五年了,检测室是4个人3班倒,由于王玉林高中文化,做事认真,所以安排他在这个重要岗位。王玉林脚踩纸板勤奋工作的身影在记者脑海里叠映成画。

湖口兴建服装厂老板,50岁的张建平,也是位残疾能人,他幼年骨折腿脚落下残疾,从自学缝纫起步,办裁缝铺、沙发厂,爱人吴海珍同为肢残,患先天性关节炎,也是服装裁剪高手。2004年,在县政府和县残联支持下,夫妻俩成功租用了县外贸仓库,成立服装厂,从银行贷款15万元,购进30台设备, 42名工人其中残疾人15人。服装厂做外贸订单腈纶棉夹克,出口欧美。去年张建平因心脏黏膜瘤在南昌做手术,医疗费用去8万多。资金困难,他去找县残联理事长想办法,县残联正联系贴息贷款,助他渡难关。

湖口县城戴荣华盲人按摩中心也很有特点。40岁的戴荣华从事医疗按摩20多年,曾任职公立医院,下过海,2003年回来创业,任县盲协主席,他培训了122名盲人,开起按摩中心。2007年8月,中国盲协原任现任3位主席调研盲人就业,特意看望戴荣华,至今店里仍挂着3位盲协主席与戴荣华的合影呢!

“万家岭”牌名震赣北

德安县聂桥镇附近的万家岭是与台儿庄、平型关大捷齐名的抗日战场,当年薛岳将军率军在万家岭与日军鏖战,消灭日军1万多人,史称万家岭大捷。

如今聂桥镇望夫山下坐落着偌大的敷阳综合养殖场,占地40亩,产蛋鸡舍加附属建筑2万平,蛋鸡存栏13万羽,是赣北最大的蛋鸡养殖基地。生产的万家岭牌鲜鸡蛋,2005年获国家无公害鲜鸡蛋称号,2007年销售额1000万元。

47岁的省自强模范、肢残人何耀湖是养殖场老总。记者采访时,他正爬在高高的电线杆上接装电话线和有线电视线。问他为何亲力亲为,何总说从小干活习惯了。

何耀湖高中毕业,由于残疾不能参加高考,当了3年民办教师,又因形象不好不能转正。1982年,他自学钟表维修,摆摊设点,1983年通过看书尝试养鸡。2001年8月到聂桥镇,镇政府廉价给他40亩地,如今养殖场越做越大。

他在养殖场安排了七八个残疾人,还成立了德安县第一家产销服务的蛋鸡合作社,辐射了20多户残疾人养殖户。省残联抓住何耀湖这个能人雪球效应,把养殖场作为省农村残疾人养殖业扶贫示范基地,2008年奖励他扶持种养殖大户奖5万元,又在鸡蛋滞销期,给他康复扶贫贴息贷款70万元,帮他挺过难关。县残联准备6月到这里办班培训80个残疾人,使“万家岭”品牌不断壮大。

2007年起,武宁县残联出台了“农村残疾人种养大户和示范基地奖励暂行办法”,对县残联确认的种养大户和示范基地给1000至5000元奖励,同时报省市残联争取资金扶助。新宁镇夏柳村云龙果园园主、肢残人邵云龙,即是政策受益者。云龙果园规模很大,有200多亩,原来是荒山,是邵云龙和父亲雇人开出来的,种了桂花、梨树、桃树、杨梅,梨树就有1万株。市县残联将他的果园作为种养示范基地,为他争取了3.5万元扶助资金。他的果园场安排了5名残疾人,成为当地残疾人创业“龙头”。

武宁县还有一家残疾人投资创建的果石综合养殖场,开展立体化养殖,颇有新意。养殖场2008年建立,县残联奖励他5000元。养殖场承包了柘林湖水库库湾400多亩,养鱼4万多尾。陆地上盖起猪舍,养了200多头猪。猪舍旁建了化粪池发酵猪粪,猪粪发酵后顺着白色的管道流入库湾喂养库鱼。养殖场主人带记者参观了库湾和猪舍,眼前林茂水绿猪肥,一片盎然生机。

扶贫:让残疾人安居乐业

九江市注重解决残疾人基本生活困难,全市1.3万名农村特困残疾人享受农村低保,4.36万人领取过定期或不定期的救济,80%以上重度残疾人得到有效救助,补贴和救助款600万元。整合社会资源扶贫济困,各级党政部门一对一帮扶, 投入500万元帮助6000多户残疾人家庭。多渠道筹措资金补助农村残疾人改造危房,落实中央、省、市、县配套资金896.25万元,每户补助7500元,帮助1195户残疾人家庭喜迁新居。

陆家姐妹其乐也融融

武宁县罗坪镇洞坪村残疾人陆成梅家。90多平米砖混结构新房门前悬挂标牌显示:国家公益金和省财政资助,江西省农村住房救助工程,武宁县残联承建,户主陆婷,农村低保户,3人,姐陆成梅,肢残一级。

就在原址30平米破旧房子拆得只剩一角。新房建房款3万元,残联出7500元,民政出1万元,其他是村里、陆家自己凑的。洞坪村支书说:“村里组织80个党员帮助拉木头,挑砖,拉瓦片,一个党小组长专门负责她家,新房去年11月顺利完工。”

60岁的陆成梅患进行性肌营养不良,体重超过160斤,站不起来。1998年开始,她全靠离婚的妹妹陆婷照顾。陆成梅享受五保一年1000元,妹妹享受低保一年700元。陆婷女儿在南昌念江西理工大学,县里给了助学贷款5000元。陆家种了4亩地,养了4头猪,屋边老房子锅里煮着猪菜,房后菜地挨着小河,房前房后种着板栗、枇杷、桃树,生活虽不富裕,但陆家姐妹住在新房里还是其乐融融。

残疾老人坐等迁新居

2008年12月,德安县残联承建,国家公益金资助的河东乡石桥村残疾人危房改造,颇具代表性。这对72岁的夫妻,男的肢残,女的全盲,走也走不动,看又看不见,膝下只有一个抱养的女儿,要建新房真比登天都难。

江西民生工程残疾人危改指标下来,乡镇、村里积极为他家争取指标。民生工程补助一部分,其余的村里全给包下来,两位残疾老人根本没有插手,就等着搬新房了。

肢残老人说:“60平米3间新房全是村里帮助盖的,村里不做主,这个事办不成。”村支书说:“村里出了几千元,雇了15个村民帮助盖房,我们有时间就来看看,全程指导。去年下半年用了一个月建成青砖瓦房。两位老人靠低保生活,村里日常也帮助他们,逢年过节优先慰问他家。两位残疾老人本无依无靠,有了政府和残联,他们脸上凄苦的皱纹舒展许多,站在门前微笑着向看望的人招手致意呢!

教育:让残疾人快速成长

九江残疾人特殊教育发展迅速,建有特教学校7所、特教班8个。残疾儿童入学率城镇达78.1%,农村达68%。落实项目助学资金55万元,资助贫困残疾儿童1078人次、残疾少年186人,特殊教育亮点多多。

残联大楼活跃3所特校

九江市残联办公楼6000平米,楼内3所民办公助非赢利特教学校占据了1500平米,是市残联免费提供办学的。一家是心语心孤独症儿童康复机构,一家是智障、脑瘫儿童阳光康复机构,还有一家是市残联康复科干部舒志蓝办起的聋儿语训机构。

早上8点半,记者先来到残联办公楼里的九江市聋儿康复中心,这里共有30多个聋孩子接受训练。看到记者,10多个聋孩子兴高采烈,挤作一团,在“我会讲话了”壁画前,争先恐后打出胜利手势,童贞之态溢于言表。

九江市阳光儿童康复训练中心也在楼内,是2003年成立,集特殊教育、医疗康复为一体的训练机构,开展一对一训练,目前在训的有20多个智障和脑瘫孩子。记者走进训练室,几个智障孩子正在老师和家长陪伴下训练。一个长得虎头虎脑的两岁男孩阿城颇引人注目。他从玩具猫里爬出来,又趴在滑板上,冲下滑梯,直冲向3米外包着海绵垫的挡板,其冲劲之大令人惊叹。一会儿,他又灵敏地从滑梯底部爬了上来,反映相当灵敏。老师说,阿城6个月来到康复中心,现在1岁10个月了,训练效果非常好。

同样是2003年建立的九江心语心特殊教育康复机构,校长张卓是省市精神残疾人亲友会主席,又是中国精协孤独症委员会会员。现在有20多个孩子在心语心训练,最高时达到六七十个孩子。

孤独症孩子没有关联思维,很难听明白指令,所以每天课程都要有视觉提示,采用直观教学。教学部走廊挂着一列长长的教学秩序卡图片袋,袋子里放着孩子当天六七个训练科目的照片。孩子要把袋子里的图片依次放到当天相应训练科目活动室门口,然后把训练科目做完。主要课程有个别化教学、感觉统合训练、小组课、精细课、生活课。感觉统合运动项目分为:平衡台接抛球、趴地推球、壁抛球等。到下午,秩序卡又会贴出新的课程。

前不久,心语心8个孩子参加全国孤独症儿童画比赛,获一个三等奖、5个优秀奖,有两个孩子没获奖,其中之一就是校长张卓的儿子张正好。别看长得很秀气的张正好画画一般,可玩电脑却十分熟练,操作鼠标,打开页面,俨然老手。张校长说,孤独症康复是世界难题,只有行为干预才能帮助孩子改善功能,心语心也有状态好的孩子进入正常学校。我们完全是在残联帮助下做着尝试,努力总会有回报。

“除了听,我们什么都能做”

九江博爱聋校是聋人校长何盛华2000年创办,全国唯一一所聋人创办、管理的聋校。聋校从最初的两层楼、600平米,发展到现在3层楼后面又加两栋房、2000多平米。现有学生160名,教师25人。学校采用全国聋教育少见的普教课本、试卷和自然手语及文化手语双语教学,学生毕业由市教育局颁发初中毕业证书。2008年5名初中毕业生参加全国统一中考,全部考取重点高中,两名学生直接升入聋人大学。记者在教室看到,老师正用手语讲解语文课文《曹冲称象》,电视屏幕播放着故事画面,佩戴红领巾的孩子们手背在身后,认真看着老师讲解。

2006年,中国残联联系、江西唯一指标3万美金联合国贷款,资助聋校创办了博爱纸品厂,制作卫生纸品。记者在20多平米操作间观看了学生勤工俭学劳动,房里堆满卫生纸品,分手纸、卷纸两种,10多个学生正在操作,切纸机把纸卷切开,学生为纸品套上包装纸。学生在这里勤工俭学,增强了动手能力,也得到学费和食宿费减免,减轻了负担。

学校还与美国加劳德特大学达成中美结伴教育项目,九江博爱聋校名誉校长、加劳德特大学副校长莱特尔博士多次来校指导,2009年3月又一次到校出谋划策。

57岁的校长何盛华因肺癌去世,55岁的夫人肢残人杨老师继任校长,儿子也在学校当助手,准备将来接班,把聋校延续下去。学校教学楼墙壁上书写着大幅标语“除了听,我们什么都能做”,记者相信,这不仅是何校长的遗愿,也必将在学校培养的聋孩子身上成为美好现实。■

洪都南昌

幸福之花迎春到

■ 文/艾诚 图/艾诚冯实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王勃《滕王阁序》)

我惊叹,大诗人的寥寥数笔,便将南昌市的古今纵横悉数展现在我们眼前;我惭愧,自己绞尽脑汁,恐怕也只能管窥南昌市残疾人工作的一斑;我欣慰,在南昌,残疾人的事情有人想,有人管;我自豪,在南昌,残疾人可以和健全人一样,挺直腰板,堂堂正正地生活。

自食其力,堂堂正正做个人

在一些人心里残疾人似乎也理所当然成为了人们怜悯、施舍的对象,但我们残疾人不这么想,残联的同志不这么想,残疾人要自食其力,残联的同志尽了最大努力帮助残疾人自食其力。南昌市残联魏小俊理事长自豪告诉我们,南昌市残联为残疾人就业熬费苦心,几年努力终有所成。让我们看看南昌市残联在这项工作中创造的两个奇迹。

奇迹一

盲人就业是残疾人就业工作中的一个难点,但在南昌它却成为了这里残联工作的一个亮点。这里的盲人按摩业非常红火,不仅火遍南昌市,而且火遍了整个东南沿海地区,甚至在民间还有了“北有洛阳,南有南昌”的说法。据说在深圳,一座价值过亿的大厦就是南昌盲人按摩师靠按摩技术赚的钱盖起来的。取得这样的成绩,南昌市残联的做法很简单:培训加扶持。

蔡晓平60多岁,作为南昌市残联培训的第一批盲人按摩师,作为按摩班中年纪最大的学员,她的经历在南昌市盲人按摩群体中可算一个代表。2000年,南昌市第一届盲人按摩培训班开班,她怀着试试看的心情参加培训。毕业后,她先后到北京、江苏等地从事保健按摩,挣到第一桶金。靠这些钱,她在南昌开办了盲人按摩诊所。6年来,从一间小房子,一个人没日没夜的辛苦,到现在做起两室一厅楼房、手下拥有18名中高级职称按摩师的“大买卖”。蔡晓平知道,残联每年都要培训盲人按摩师,她向残联要人,很快按摩师到位了,全部是经培训的专业人员,生意一天天火起来。个体经营要缴纳各种费用,在残联和南昌市盲人按摩协会努力下,南昌市有关部门同意盲人个体按摩诊所费用全免,赚的钱都是自己的。蔡晓平感谢残联,说没有残联帮助,就没有她今天的好日子。

据南昌市残联就业处同志介绍,南昌市10年来坚持对盲人免费培训初级、中级班按摩技术,随着就业保障金征收力度加大,盲人按摩师培训力度也不断加大,现在政府残疾人就业培训经费每年达200多万,目前南昌市盲人就业率达到100%,这在国内也是凤毛麟角。盲人按摩师供不应求,每期培训班开班,学员就被按摩店老板预订一空。为提高盲人素质,近几年南昌市残联还开展了盲人电脑培训,2009年专门从民生工程拿出100个名额用于盲人电脑培训。近年由于金融危机影响,不少在外的盲人按摩师回到南昌,市残联及时了解返乡按摩师情况,给与扶助。现在大家都适应了南昌环境,开店的开店,做事的做事。截至2008年12月31日,南昌市有300多家盲人按摩诊所,其中西湖区盲人按摩一条街上就有近20多家,远近闻名。省政协为盲人按摩专门搞了调研,发现一些部门向诊所乱收费,向省政府递交了调研报告,提出规范行业,保障弱势群体利益。根据这次调研,市残联起草《市盲人按摩管理办法》,以政府名义下发。残联还给全市按摩店老板开专题会,宣传残联政策,又向执法部门宣传残疾人政策,得到支持。现在南昌盲人按摩行业不用向政府部门缴纳任何额外费用,这在全国都很少见。为了这个行业蓬勃发展,市残联引进广东建立盲人按摩行业协会做法,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地级市盲人保健按摩行业协会。协会领导由盲人按摩师担当,所有会员自愿加入,是行业自律组织。协会成立那天,副市长参加大会。协会在盲人群体中充分发挥了作用,协调盲人按摩店纠纷,配合市残联打击假冒盲人企业骗取优惠政策的不法之徒。奥运会火炬传递活动在南昌市举行,城管部门要求各盲人按摩店把挂在外面的招牌全都摘掉。一些盲人店主认为不利于经营,便自行组织准备向城管部门抗议。协会领导得知后出面斡旋,最后城管部门同意各店保留一块主要招牌,盲人写了感谢信给城管部门。城管部门很感慨,说想不到残疾人行业协会能起这么大作用,今后只要有需要城管帮助的事,他们都会尽力而为。

奇迹二

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是残疾人就业的主要形式之一,南昌市残联这方面工作可圈可点。

过去,残疾人福利企业归口民政部门管理,残联插不上手。如今,国家下文建立残疾人集中安置企业,残联有了审批权,他们马上成立了市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管理办公室,并和国税协调,把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企业范围扩大到企业,目前已达几十家。

南昌市变压器厂就是这样一家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企业,全厂50多名员工安置了14名残疾人。在这里,残疾人享受了优厚待遇,厂里按照残疾人身体状况和特点安排他们力所能及的工作,从看门、保洁员到车工、财务,甚至有一位残疾人还担任了班长,管理8个健全工人,一旦出现问题有权直接向老板建议予以处分。在这里,残疾人和健全人同工同酬,同样享受年终奖、福利和各种保险。其他企业残疾员工只上4种保险,而这里专门为残疾女员工增加了生育保险。残疾人上下班派专车接送。

残联不光安置残疾人就业,还积极向企业宣传国家残疾人政策,让企业家给残疾人更多关爱。安置办杨主任告诉我们这样一件事。在南昌变压器厂,有个残疾工人有癫痫病,多次发病后,主管领导向残联要求能否让他离岗,理由很充分,他在厂里做清洁工需到处走动,发病又无法预测,一旦有事厂里就面临几十万元赔偿。但是残联态度很坚决,不能让一个残疾人掉队。那个残疾人也有察觉,主动向领导写了辞职信。变压器厂何总经理知道此事,马上到车间找到这个残疾人,对他说:“我相信你,你大胆在这里做吧。”并把辞职书退还给他。残疾人激动得不得了,逢人便说:“老板硬要留我在这里上班”,从此工作非常卖力,厂房总是打扫得干干净净。企业把残疾人当作家人,每月为每个残疾人支付保险费就达500多元。何总经常鼓励残疾职工,只要好好干,到60岁,你就能享受退休待遇。残疾人没了后顾之忧,开心极了。

随着政策调整,国家为这些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企业制定了优惠政策,每招收一名残疾职工,可享受3.5万元退税额度。去年国际金融危机,很多企业面临巨大困难,南昌市残联领导说,想尽一起办法保证残疾人利益,绝不让一个残疾人失去岗位。他们从公益岗位中拿出一部分名额分配给企业,解决了残疾人就业问题,也减轻了企业负担,在经济风浪中,南昌市没有一家集中安置企业倒闭,没有一个已上岗残疾人下岗,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社区,残疾人的幸福家园

走进敞亮的大门,看着眼前的一切,我不禁和同去的同志说了一句,咱们社区建智力残疾人工疗站用这么好的房子啊!五六十米的房间窗明几净,有阅览室,画册、图书应有尽有,有黑板开展文化教育;文体活动室,电视、DVD、电子琴配备齐全,可教授智障人士手指操、秧歌步、跑跳步,提高手眼协调能力、身体平衡能力;有康复功能间,摆放多种康复器具,通过调节感觉信息,帮助开发中枢神经系统;有康复工作间,通过修剪缝纫服装线头、穿腰带、扣纽扣、折叠衣物,进行职业技能培训。

最让我感动的是,正在工作间供料的七八个智力残疾孩子的笑脸。看到我们进来,正辅导孩子训练的家长马上围过来,向我们介绍孩子的康复情况。在他们看来,孩子是弱势中的弱势,别看高高壮壮,到处受人歧视欺负,整天混混沌沌,毫无生气,令家长痛苦不堪。2008年,南昌市举办了残疾人运动会,他们没想到自己孩子也能拿金牌,为此兴奋不已。不久,青云谱区残联在岱山街道山人社区建立了全区第一家智障人士托养庇护所,定名为“幸福家园”,他们赶快把孩子送过来,希望能有奇迹发生。

半年时间,孩子们变了。他们喜欢上了这里,每天准时到这里训练。虽然只是简单劳动,但他们终于有了值得做的事,都很珍惜。有个老妈妈兴奋地说,以前她儿子喜欢睡懒觉,现在才7点就爬起来吵着要妈妈带他“上班”。工疗过程中,智障孩子间也有了善意交流,没有歧视,完全平等。不少孩子性格也开朗起来,遇到人会露出灿烂的笑容。

幸福家园的开办只是青云谱区社区残疾人康复工作的一部分,他们始终把创建“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工作放在首位。从“关爱民生、关注民生、保障民生”高度出发,通过建立网络、“小小联系卡”等措施,努力让更多残疾人分享经济发展成果。区委、区政府专门成立了“青云谱区创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领导小组”,区委、政府分管领导亲自过问、协调,制定了实施方案,并纳入了全区经济社会年终综合目标社区建设、卫生考核。

为了解残疾人康复服务需求,区残联发动社区康复协调员入户问卷调查,逐一“家访”。当得知大多数残疾人需求家庭康复,区残联开展了探索家庭康复训练运动,取得良好效果。他们遍访省内外康复专家,提出建立“家庭康复联系卡”的点子,并制作了一套五类“残疾人家庭康复训练项目实施联系卡”,此卡为残疾人及亲友主动参与、配合康复训练提供了新方法,受到残疾人好评。

近年来,区残联通过对3471名残疾人功能评定,为有康复需求的2086名残疾人发放了家庭康复训练联系卡,确保了聋儿、智残和肢残人的康复训练达90%以上,精神病患者监护率超过90%,盲人定向行走训练在社区开展起来。

安义,安居

南昌市安义县,残疾人安居问题受到县委、县政府、县残联格外重视,成功组织实施了120户农村残疾人危改项目。

安义是全省贫困县,残疾人80%在农村,生活贫困,尤其2007年特大雪灾造成危房户、倒房户众多,急切希望政府和社会伸出援助之手。为解决贫困残疾人住房,县政府成立了县政府分管副县长为组长,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和残联理事长为副组长,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残联,县残联理事长任办公室主任,明确由县残联具体实施,县残联争取县政府转发了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实施方案。

实施过程中,残联根据乡镇上报情况,从有关部门抽调人员,逐乡镇、逐村调查摸底,对上报的全县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情况分类排队,建设施工上,采取统一标准规划,在房屋设计上本着经济实用原则,按照农村中等偏下标准建设。每个乡镇都有工程监理人员监督工程,统一验收。县政府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对没有宅基地的贫困残疾人户,由镇、村帮助协调解决;土地、城建部门免收各种税费。各乡镇通过民主评议,确定危房改造对象,由乡镇党委会讨论通过,报县残疾人危房改造领导小组。

我随着县残联同志来到残疾人熊胡林家,离老远我就看到他家的新房,青色水泥墙面非常醒目。屋里四白落地,他的家人正悠然地打着麻将,见到我们来连忙带我们参观高大敞亮的新房。我们问他,像这样的房子村里多不多,他笑着告诉说,新房不多,还有两户也是残疾人家庭。我们不禁松了一口气,看来,在残联努力下残疾人也有了扬眉吐气的资本。当我们得知建房部分资金是向亲戚借的,不禁担心:凭他开摩托车运输这点收入,如何还债呢?陪同前来的残联干部告诉我们,他家很多亲戚都在外打工,经济上相对富裕,他们听说政府对残疾人如此关心,也都纷纷解囊。

点亮孩子心中的希望

“上帝给了我们一个天使,魔鬼剥夺了她的听力言语,让她生活在无声世界里,是老师用爱与努力让天使更加完美,让我们有幸听到天使的声音。”这是一位聋儿家长望着正唱歌的女儿发出的感叹。一位聋儿从不会说话到会简单口语,需要四五年甚至更长岁月,语训老师没有十二分的爱心与耐心不能胜任这份工作。

10年前,20出头的吴希从浙江远赴江西,投身聋儿教育事业,一向疼爱她的父母闻讯后极力反对,吴希是他们唯一女儿,他们怎肯舍得她孤身一人远离家乡呢?一直非常尊重父母意愿的吴希却铁了心。租住廉价房子,四处张贴招生启事,半月后,住在附近的一位家长抱着半信半疑的态度把儿子送到吴希这里。于是,这名叫郑时航的2岁半男孩成了她的第一位学生。

渐渐地吴希有了名气,慕名而来的聋儿越来越多,可她没有能力聘老师,望着家长充满热切的眼神,她不忍拒绝这些不幸的孩子,默默地从家长手中接过他们的宝贝。

如今她在南昌建立了有几十名学生的聋儿语训中心。她给中心起名叫“希望听力语言康复中心”。这名字告诫她,所有的聋儿都是有希望的,要尽最大的努力帮助他们。至今已经有20多个聋孩子从这里毕业,全都进入了普通学校就读,最大的已经上初中了。当孩子们拿着成绩单骄傲地向她炫耀的时候,她是多么高兴啊。

她的努力也感动了身边的人,青云谱区残联给了她极大支持,不但在资金上帮助她,还为在这里学习的聋孩子免费配备了助听器。有了社会的支持,吴希心里更有底了。

回想起这几年的艰辛,吴希觉得值得。她说,那些小孩都很坚强,这么小,又要学习,又要远离父母独立生活,是他们教会我怎样看待人生,我想当我年老的时候,只要回想起我曾经做过对社会有益的事,让桃李满天下,我的心里就不会有遗憾有悔恨! ■

高端声音

让民生工程阳光照耀残疾人

――江西省副省长熊盛文专访

文/宗灿 陈涛

记者:近年来,在江西省委、省政府关心重视下,江西残疾人事业发展很快,取得显著成绩。2008年省政府实施民生工程,专门为残疾人单列两项,2009年两项将继续实施,请介绍一下这方面情况。

熊盛文副省长:在加快江西崛起进程中,省委、省政府始终把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实施民生工程,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江西有276万残疾人,是最弱势的困难群众,省政府突出“雪中送炭”,2008年专门为残疾人安排了康复、就业培训两个项目,2009年全省集中办好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60件实事,残疾人项目在原有基础上又增加危房改造一项,目的是让贫困残疾人直接受益,让公共财政的阳光直接照在残疾人身上。

江西民生工程残疾人康复项目,为10.5万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包括为1万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免费复明手术,为2万贫困精神病患者提供免费服药救助,为1000名肢残人免费安装普及型大、小腿假肢,为500名贫困聋儿提供听力语言康复训练费用补助,为残疾人发放73500件辅助器具等。就业和培训项目,包括免费培训1.4万名残疾人,购买3500个公益性岗位,确保残疾人就业率达到66%。

实施民生工程由省政府、各设区市政府和省直相关职能部门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各项任务落实到省直相关职能部门,省残联是残疾人项目落实牵头单位。具体指标由省分解落实到各设区市,由省与各设区市签订责任状。从去年完成情况看,民生工程残疾人项目超额完成目标任务,直接受益残疾人12万多人。

2009年在去年100亿基础上,再增加60亿用于民生工程。我们将继续全力实施残疾人康复、就业培训、危房改造项目。我相信,在社会关心支持下、在各级残联和残疾人工作者努力下,江西残疾人状况必将进一步改善,残疾人事业必将取得更大发展。

记者:今年全球经济放缓已成定局,我国经济增速下滑压力突出,经济困难时期,除民生工程外,江西还将采取哪些措施保障残疾人民生。

熊盛文副省长:应该说无论宏观形势怎么变化,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务、让残疾人共享社会发展成果根本宗旨不能变,越在经济困难时期越要保障和改善残疾人民生。

从江西残疾人工作来说,实施好民生工程残疾人项目的同时,今年主要通过加强“两个体系”建设,为残疾人事业发展打下体制基础。首先是建立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按中央要求,这几年全省各级政府大力构建社会保障体制,多数残疾人不同程度享受了社会保障政策。要进一步抓好这项工作,在社会救助上做到4个“全纳入”:把符合条件的贫困残疾人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把符合条件的重度残疾人和一户多残家庭纳入常补对象,把符合条件、本人愿意的残疾老人纳入五保集中供养,把无依无靠的残疾儿童纳入福利院收养。在社会保险上做到3个“基本纳入”:城镇企业残疾职工按规定基本纳入养老、工伤保险,落实城镇贫困残疾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补贴政策;鼓励并组织个体就业残疾人参加养老和医疗保险,把残疾人基本纳入城镇职工及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将贫困残疾人作为重点对象救助;逐步将贫困残疾人白内障复明、精神病人服药、聋儿助听器验配、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等基本费用基本纳入医疗保险报销范围。其次是建立健全残疾人服务体系。通过无障碍设施建设,为残疾人参与社会提供无障碍通道;通过社区康复服务,让残疾人就近就地享受服务;通过出台《江西省实施办法》等政策法规,完善保障残疾人权益政策法规体系。

记者:如何促进江西残疾人事业又好又快发展,请谈谈总体思路和要求。

熊盛文副省长: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央七号文件精神及即将出台的《江西省委省政府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紧紧抓住改善残疾人民生这个根本,以更深刻的认识、更开阔的视野、更有效的措施,着力改善残疾人基本生活、医疗康复、教育就业等突出问题,大力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营造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环境,缩小残疾人生活状况与社会平均水平差距,努力使残疾人残有所助、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实现江西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理事长访谈

坚韧:角斗士的性格

文/冯实 傅国栋

4月18日,记者坐在徐效钢理事长桌边,品着他特意沏的好茶,听他笑声朗朗,侃侃而谈。

徐理是名人,红极一时。1954年生人,15岁当兵,1971年因抢救国家财产被严重烧伤,成为一等伤残军人,曾当选党的十三大和十四大代表、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军英模代表。他的事迹曾登上全国所有大报头版头条,报道他的通讯被收入江西省小学课本和高校新闻采写教材。

徐理是文士,出口成章。只读过小学六年,却从庐山图书馆看门人干到馆长,拥有副研究馆员职称,曾任庐山管理局纪委书记。他的专著《庐山典籍史》获2007 年第三届“奋发文明进步奖”提名奖。他领题的《中西部地区残疾人事业发展战略研究》列中国残联一类课题,获一等奖。

徐理是武将,性格火爆。1966年,他参加上饶县中红卫兵大串连,爬火车到北京待了40天,养成不怕苦、敢做事的性格,工作雷厉风行。1998年参加中国残联首次残疾人干部培训班,成为江西残疾人事业领军人,连干3届,全国省级残联理事长中亦属鲜见。

他倡导5种精神:父母亲的爱心、志愿者的热情、观世音的情怀、传教士的虔诚和角斗士的斗志。10年奋斗,他以角斗士的坚韧,为江西残疾人事业开出一片蓝天。

热情与爱心

徐理对残疾人事业满怀热情,对残疾人深赋爱心。

刚一上任徐理就到大部分市县调研,在全省展开残疾人评残联问卷调查,得出判断:全省残联主要问题在基础弱,残疾人就业需求迫切。到中国残联参加残疾人就业落后10省区残联会议,徐理说:“以前进京是受表彰,头一次因落后进京,江西残疾人就业绝不拖全国后腿!”

回到江西,徐理即向省政府报告,要求成立省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省里编制紧缩暂无法同意,他天天上有关部门“坐班”。1999年1月,省编办批复成立“江西省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之后,他力促建成3484平方米省残疾人培训就业服务中心。中心举办盲人保健按摩职称班24期,免费培训1058人,仅获按摩高级职称的就有96人。省城盲人乞讨、上访现象逐渐消失。

徐理又主攻全省残联综合服务设施建设,请省发改委为县残联综合服务设施配套经费,2001年又请省财政为35个县残联补贴购车经费。他从省发改委拿到新建1.2万平方米康复大楼立项批文,在怀疑声中筹资金,跑土地,抓施工。占地10亩、第一期5998平方米的省残疾人康复就业大楼竣工。各界人士感慨:残联还真成气候了!

为把江西残疾人体育搞上去,徐理力排众议,在培训中心腾出一层用于训练,主攻不怕吃苦的举重和柔道。用油毛毡搭伙房棚子,给运动员熬骨头汤,有领导来视察,批评徐理:“盒子饭里出不了世界冠军”,徐理回答:“咱们看吧。”待残奥将近时他筹了50万元,用半年时间为女子柔道、举重队8名队员增加营养,加上大运动量训练,北京残奥会江西勇夺柔道和举重两金。他向省里打报告,“两个奥运同样精彩”,要求两个奥运庆功会同时开,省长即批示:“应该一起开。” 省委、省政府发贺电,通令嘉奖省残联,重奖运动员、教练员和工作人员,残奥金牌与奥运金牌同奖80万元。2009年,徐理又为体育训练中心购置一辆40万元的考斯特。

为解决残疾人代步车主生计,徐理做了件风险事,和南昌市市长组织了残疾人代步车交通协管大队,60人都是代步车骨干,徐理想借此促进残疾人代步车营运合法化。这件事虽争议很大,但他照搞协调,做调研,亲身乘代步车走街串巷,体察残疾人营运的艰辛和维持生计需要。

虔诚与斗志

徐理为依法推进残疾人事业,竭尽虔诚与斗志。

2000年底中国残联邓朴方主席来江西视察,徐理就此提请省政府于2001年7月出台《省政府全面加强残疾人事业建设通知》,这是省残联成立后第一个由省政府的残疾人事业文件。

2004年初,省人大领导来省残联调研,问徐理:“人大内司委可为残疾人事业做什么?”徐理借机提出立法要求。实施11年的《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障法〉办法》在省人大和省政府领导支持下,当年立项、修正、实施,创造了省人大立法纪录。

办法许多规定是刚性的,如授予残联组织安置残疾人就业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可依法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立法过程历尽艰辛。省政府常务会上,参会的一位部门领导对此即不满意,徐理毫不相让说:“根据残疾人保障法第一章第八条规定‘残联承担政府委托开展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扶贫等工作’,省人大、省政府委托我,我就有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徐理的要求得到省长和常务副省长支持。省人大常委开会,徐理汇报情深意切,再加上上去鞠躬下来鞠躬,最后投票,62名委员仅两票弃权,60票同意。人大立法授予残联主体执法资格,全国罕有,极大推动了全省残联工作。

2007年,《江西省残疾人就业办法》列入了省政府2008年立法规划,徐理参与立法调研、论证。目前,省法制办已将《办法》提交省政府审议。

2007年江西实施民生工程,残疾人只能接受普惠,徐理呼吁创建特殊保障体系。省长到残联,徐理不看稿子,满怀感情向省长汇报难处和需帮助项目,请省长视察简陋的残联机关,看后省长颇有感触。2008年,省政府决定每年安排一个亿残疾人事业发展资金,为10万残疾人提供康复、就业、培训服务,其中5000万元免费培训1.4万残疾人,购买3500个公益性岗位。徐理还与劳动部门商量,发文用此指标,在全省配备1800个乡镇残联专职委员。

理想与情怀

徐理对残疾人事业可持续发展,充满理想与情怀。

建立重度残疾人安养院,是徐理的理想之一,他倾注了深切情怀。他说:“建安养院是省委、省政府实施民生工程重要内容,是为重度残疾人服务的特色窗口,是省残联开创性二次创业。”

2007年7月,全国重度智力、精神残疾人托养服务会议召开。徐理思量,全国省级残联尚未建立1家托养中心,江西经济欠发达,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观念、思路、行动不能落后,只要动员好政府,宣传好社会,江西可做成这件事。回来后,徐理即向省领导汇报,亲任托养中心建设筹备组组长,起草项目可行性报告。

建托养中心,徐理瞄准了省外贸外语学校,学校建了新校舍,正寻求把70.5亩、12000平方米老校舍卖1个亿。徐理和教就处长与学校主管单位省外经贸厅厅长及七八个处长开协调会,唇枪舌剑,买价从7000万元一路压到2900万元,最后砍到2500万元。

建“托养”中心,开始内外一片反对。徐理反用“古之君子(过盗泉),恶其泉名而不饮,今之君子易其名而饮之”的说法,将托养中心改为安养院,省编办后来据此批复名字是江西省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沐浴阳光安养院),名字虽长,大家能够接受了。

2007年底,省政府常务会讨论这个项目,在几乎被否定的关键时刻举手要求再次发言。经省长同意,徐理发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讲,引用残疾人家长热盼立项的话:“家有一个癌症病人,是有期徒刑;家有一个重度智残人,那是无期徒刑”,全场无不动容,省长同意再协调一次。

协调会开完已是1月31日16点半,第二天就是与省外贸外语学校签约的最后期限,立项文件需省长签发。时遇冰雪灾害,省长远在抗灾现场,徐理要亲自前往,被筹备组副组长李芳萍等同志拦住,经联系,一直等到20点省长赶回南昌,才请省长在文件上签字,第二天一早,第一笔1500万元资金从省财政拨到了学校账上。

徐理还执意要留200个公益岗位给安养院,投资50万元建了庇护工场,为的是15岁至55岁重度智障和精神残疾人,经康复、培训后安排到工场就业,使他们成为获得劳动收入的人。按规定进入安养院残疾人的家长流下眼泪,想不到有天上掉馅饼的好地方。

如今,秀美的赣江边,建筑总面积3万平方米,可容纳300名重度智残和精残人的安养院一期工程装修完成,第一批18名院友已入住。徐理兴致勃勃带记者在安养院转了一大圈,说:“5月17日全国助残日开张,届时院友达60人。”

安养院鸟瞰图上题着朱熹的《春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徐理寓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万紫千红,残疾人事业也应有一片春光。

徐理说:“残疾人事业发展不易,坚持为残疾人服务,推进两个体系建设任重道远。我要尽职为残疾人干点事,做中国残疾人发展事业的忠实追随者。”■

(江西专辑采访得到江西省残联宣文处欧阳彪处长等全程协助)

上一篇:创新残疾人服务体系 下一篇:湘江北去 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