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持性血透患者心理改变的相关分析及护理对策

时间:2022-09-17 08:27:20

维持性血透患者心理改变的相关分析及护理对策

【摘要】目的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对2007年至2012年的120例血透患者分析其心理状态,运用不同的交流技巧与护理方法。结果取得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心理的因素;护理对策

1影响血液透析患者心理改变的因素

1.1疾病方面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依赖于透析治疗来维持生命,由于该疾病不能彻底根治,需要长期持续的治疗及服药,使患者对生活失去信心。其次,透析治疗不能完全替代肾脏的功能,患者受各类毒素的影响,发生性格上的改变,心理上的不平衡,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都能引起情绪不稳定。出现异常心理状态,表现为焦虑、忧郁、寡言少语、自控能力差等。

1.2经济方面:许多自费患者无法负担血液透析治疗费用,造成不规律透析治疗而使患者病情加重随时面临生命危险。

1.3生理方面由于尿量的减少及身体功能的减退;女性出现月经异常,男性出现减退或丧失。患者就比较压抑和封闭。

1.4患者自信心方面维持性血透患者身体水肿、皮肤瘙痒、面色萎黄苍白、等使其自身形象改变,特别是女性患者,自尊受到打击而情绪低落。

1.5对维持性血透治疗的畏惧由于透析治疗的需要,透析动静脉穿刺针头较普通针头粗。穿刺难度及给患者带来的疼痛也较一般治疗大,使患者对其产生畏惧心理。另外,透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失衡综合征、抽搐、凝血等,导致患者出现紧张、焦虑的情绪。

2透析病人心理状态

2.1否认心理很多患者对慢性肾衰竭终末期的诊断难以接受,拒绝透析,相信偏方,一部分患者虽能接受,但仍存在侥幸心理,缺乏对疾病的认识,不按时进行透析治疗及相关的药物治疗,导致出现急性左心衰竭,高血钾,严重贫血等并发症的发生。

2.2恐惧心理对自身疾病不正确的认识,惧怕透析治疗,对陌生的透析环境不适应,透析时穿刺的疼痛,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使患者产生焦恐惧心理。

2.3焦虑心理病人对疾病预期的威胁及躯体因素方面的不良反应而导致心理不安;高昂的费用,使病人面临巨大的经济负担;透析期间病人的自主受限,依赖医生护士和家人;患者病人可能是单位的骨干,活跃分子,患病后获得受限,因病而失去晋升、晋职或正常工作机会,甚至失去参加群体活动;担心家人嫌弃等而表现为沉默寡言、愁眉不展。焦虑是最常见的情绪反应,长期过度的焦虑恐惧会导致心理上的不平衡,妨碍疾病的治疗。

2.4偏执,怀疑心理由于长期不断地治疗,单调的生活模式,枯燥的生活环境,与社会和单位的脱离,昂贵的治疗费用,病痛的折磨,睡眠的障碍等,有部分病人觉得周围的人都与他过意不去,看什么都不顺眼。还有透析时间在7、8年以上的病人觉得自己,在透析治疗方面已经非常了解,甚至不相信医护人员,自己安排透析治疗。

2.5孤独、寂寞心理由于这类病人脱离了原有的工作,不能正常社会交往活动,担心受到冷落,鄙视而产生孤独心理,特别是离异、丧偶和老年病人表现尤为突出。

2.6悲观和绝望心理随着血液透析时间的增加,有关血透知识也会增长,使病人明白末期肾功能衰竭时肾脏功能损害的不可逆性,只有通过血透来维持生命,对生活失去勇气,对治疗失去信心,表现为暗自流泪、忧愁、少数病人甚至不配合透析治疗。

2.7希望心理慢性肾衰竭病人经血液透析治疗后,往往比透析前疾病治疗时,精神状态及食欲上明显改善。使患者对治疗有信心,产生希望心理,他们希望医护人员在对他们进行治疗时充分了解自己的身体状态,合理进行个体化透析,使其达到最佳生活状态。并希望了解更多的血液透析相关知识。

3护理对策

3.1加强与患者沟通保持医患护患之间融洽的关系,当好患者的听众,多做换位思考,理解患者的难处,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多鼓励,从事力所能及的有意义活动,让患者体会到自己对家庭和社会的价值。

3.2加强生活护理,消除患者顾虑护士应详细了解病人的家庭情况,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共同关心体贴病人,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保持最佳心理状态。多与家属沟通,让家属对治疗方案、生活护理中的有关注意事项详细了解并积极配合,同时告知家庭支持的重要性,一方面通过家属了解病人透析期间的情况,另一方面将治疗期间患者病情心理变化反馈给家属。对于自律能力较差的患者,应发挥家属的监督、协助作用,从而多方面维护病人的身心健康。

3.3提高护士的素质及操作技能加强护士的血透相关理论知识,熟练掌握各项血透技能,严格无菌操作,穿刺前评估内瘘血管情况,纽扣式穿刺,合理保护患者血管,尽量减轻病人的疼痛。要了解患者疾病情况,利用透析机的调控手段及其他办法,达到个体化透析,减少透析并发症的发生。治疗期间多与患者及家属交流,从而消除病人的紧张、恐惧心理。

3.4规律透析的必要性规律透析不仅能使患者达到最佳生活状态,还能减轻并发症的发生,增强患者对疾病治疗的信心。

3.5健康宣教通过健康教育让患者了解透析治疗的相关知识,治疗期间的注意事项,内瘘的保护,并发症的防治,合理的饮食等。宣教的对象不仅仅是患者,还有家属。安排治疗效果好的患者介绍自己的经验和感受。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鼓励患者回归社会,参加力所能及的活动或工作。同时也可以增加经济收入,减轻家庭负担,实现自我价值。针对不同的患者采取不同的宣教方式,在平时和患者的病情交流中不经意地为其健康宣教,时时处处宣教,及时纠正患者不正确的认识,把健康教育做到实处。及时了解患者的难处,消除其顾虑,增加患者的自信心,使其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3.6提供安静舒适的治疗环境。

3.7指导病人参加适量和有规律的体育锻炼我们针对这12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不同心理,采取了相应的护理干预后,其中85例病人完全配合医务人员给予的最佳治疗方式,有12例病人由于经济问题,无法达到有效充分的透析,有23例病人在对透析治疗的正确认知上有明显的改善,但是我们还需继续努力,对血透患者进行长期的心理护理,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血透患者达到最佳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杨晓叶,边菲,刘畅.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4,4(1):52.

上一篇:硫辛酸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足38例临床疗效观察 下一篇:牧区孩子营养不良的主要问题及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