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与结构设计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探析

时间:2022-09-17 08:27:08

建筑与结构设计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探析

摘要:本文通过计算机技术在建筑及结构设计中的应用现状,结合相关工作经验与常用系统软件PKPM、CAD的应用特征探讨了建筑及其结构设计实践中计算机技术科学应用策略,对规范行业秩序,提升计算机技术应用效益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计算机技术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13-0000-01

Computer Technology Application Analysis of

Architectural and Structural Design

Tan Xing

(Guilin Institute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Guilin541001,China)

Abstract:Through computer technology in the construction and structural design of the application status, combined with relevant work experience with common software PKPM,CAD application features of the building and its structural design practice,computer technology,scientific applications strategy,regulate trade order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application of computer technology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value.

Keywords:Building;Architectural design;Computer technology

一、前言

随着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建筑与结构设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各类工程的高质量施工均离不开完善图纸设计的科学支持,其已成为建筑工程充分借鉴的系列样图,清晰反映了建筑工程的显著外观特征、艺术造型、精细内部设置、布局结构、各类设备的选用、地理环境特色及其他相关施工要求,因此成为项目施工建设的主体依据。当前我们正处于信息化全面发展的时代,各类优势计算机技术层出不穷,其与建筑及结构设计的完美融合令工作人员彻底摆脱了传统人工式、机械式的手工设计绘图方式,应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辅助绘图设计,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引发了行业内成图方式的革命性变革。

二、计算机技术在建筑与结构设计中的应用现状

建筑与结构设计中常见的计算机技术应用主要包含CAD及PKPM等。前者的应用主要有建筑绘制、构造设计、规划类图纸设计,例如效果图、施工图设计、造型设计等。当然其衍生出来的应用软件种类丰富、形式多样,彻底改善了传统手工绘制施工图纸的机械化局面,随着各行各业的深入发展,CAD技术的应用范畴将越来越广泛。PKPM技术的出现不仅令结构设计的繁琐计算过程得以切实简化,还有效提升了制图、画图的工作效率,令设计周期显著缩短,体现出了充分适应当今快节奏社会建设及生活的综合需求。当然,在该类技术的实践操作及应用进程中,同样存在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例如我们无法真正、全面、深入的了解各类功能软件的编制原理,加之与软件相配套的相关技术条件说明不透彻、内容不细致,往往令设计工作人员在实践中发生偏差理解、错误应用等不良问题,对工作质量产生了一定影响。

三、新时期计算机技术在建筑与结构设计中的应用策略

(一)强化应用操作技能,杜绝人为错误发生

当前,在自主应用设计或与其他单位展开设计交流进程中,虽然很多单位均采用CAD计算机技术及应用软件辅助建筑与结构设计,但却常常出现施工结构图包含诸多概念性错误、常规计算结果错误等不良现象,一些错误甚至可能引发整体工程遭受严重的经济损失。究其原因不难发现一些从事结构设计的相关工作人员没有接受系统专业性培训,无法全面掌握专业知识,仅具备结构及建筑设计软件初级应用能力,却缺乏对整体结构概念的深刻认识,过分信赖计算机系统得出的分析结构,进而引发结构计算产生的模型与现实建筑物存在较大差别,或者由于工作人员无法对软件相关技术条件清晰认识最终导致了计算结果错漏的出现。虽然一些设计单位目前采用的结构计算软件PKPM自身具有一定的图形及数据自检能力,包含大量专家知识、经验库,具有合理判断、符合设计规范的高科技人工智能体系,然而其对错误的检测也仅停留在一般常见错误的层面,对人为失误现象却无能为力。基于这一现状我们只有从自身强化做起,广泛参加单位、企业、行业组织的专业技能培训、树立认真求实、严谨、规范的工作态度,避免漏项、错误录入数据、参数设计不准、干预性错误及不当使用软件等现象的发生。同时我们应科学制定完备的复核校验机制,培养设计人员善于用检验精神结合实体建筑资料、设计需求对系统生成数据进行细致的审核、评估。另外我们应设立行之有效的奖惩机制,对那些人为错误发生机率较高的员工进行警示、惩罚管理,奖励应用操作规范、具有突破创新精神的员工,从而真正营造良好、健康、有序的建筑与结构设计计算机技术应用环境。

(二)规范抗震概念及构造设计,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计算机技术在建筑与结构设计的实践应用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对抗震概念及构造设计理念忽视的问题,体现了设计工作人员没能用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观念武装自己,职业道德感及责任心不强等弊端。低碳、环保、经济型、市场型社会的综合发展环境要求我们只有树立可持续发展观,才能真正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当前,各类自然灾害频发,为了防患于未然我们必须树立忧患意识,在实践中强化抗震概念及构造设计,基于建筑特征及构建需求科学应用计算机技术展开纵、横抗震结构设计,从而提升建筑项目的抗震标准及综合质量。

(三)增强综合计算功能,提升精确度

不同于其他设计领域,建筑与结构设计实践中需要准确无误的进行裂缝宽度、承载力、挠度、配筋面积等指标的综合计算,且在工程实践中应符合结构构件例如梁板外部荷载的相关标准规范,并依据混凝土结构设计标准展开调整与计算。倘若参数取值无法符合要求规范或计算数值结果稍微有所偏差便会影响整体设计产品的经济性与规范性,甚至造成企业、国家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因此在设计实践中我们必须在计算机技术的优势辅助下增强综合计算功能,提升精确度,不仅关心应当怎样使用计算机进行设计、核算,更应全面掌握为什么采取这样的计算及设计方式,深入了解手工求解的内涵原理、科学原则及模型提炼策略,能自主识别各类计算结果的准确性、有效性与包含的不合理性错误,进而全面掌握应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建筑与结构设计问题的优势方法及策略。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我们只有进一步对建筑与结构设计中相关计算机技术及其应用软件施以充分重视,结合实践操作经验总结不足、扭转偏差,充分激发计算机技术的优势功能价值,才能令建筑与结构设计在其科学的辅助应用下实现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何斌.建筑制图[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陈炽坤.计算机技术在建筑行业设计中的科学应用[J].新科技,2009,5

上一篇:LIS系统与HIS系统的无缝连接在临床检验中的应... 下一篇:关于宽带接入技术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