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健全独立学院教学管理机构的现实选择

时间:2022-09-17 07:11:48

建立健全独立学院教学管理机构的现实选择

摘 要: 教育部第26号令《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突出了不断提高独立学院教育教学质量的要求,并把建立健全教学管理机构,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作为重要任务提了出来。如何结合当前独立学院办学实际,建立健全独立学院教学管理决策机构、教学管理保障机构、教学管理运作机构、教学管理监督评价机构等四个教学管理子机构,是关系到独立学院成功转设后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重大课题。

关键词: 独立学院 教学管理 机构设置

近年来,随着独立学院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及各项事业的发展,办学之初高度集中统一的教学管理机构已难以适应当前独立学院事业发展,不少独立学院开始设立院系两级管理体制。但调查发现,由于独立学院自身发展的特殊性,致使很多独立学院院系两级改革只是停留在名称上的简单改变,而没有实质上的变化,特别是院系两级实体教学管理机构基本没有建立起来。教育部第26号令《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突出了不断提高独立学院教育教学质量的要求,并把建立健全教学管理机构,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作为重要任务提了出来。如何结合当前独立学院办学实际,建立健全独立学院教学管理决策机构、教学管理保障机构、教学管理运作机构、教学管理监督评价机构等四个教学管理子机构,是关系到独立学院成功转设后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重大课题。

一、当前独立学院教学管理机构存在的现实问题

独立学院发源于1993—1995年,产生在一些公立高等学校内部以民办机制运行的二级学院,形成规模于1999年高等学校的持续扩招,命名定位于2003年教育部的8号文件,并要求实施相对独立的教学组织和管理。2008年2月4日经教育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了《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26号),自2008年4月1日起实行,对独立学院重新作了规范,要求在5年内成功转设向教育部提出验收,并把建立健全教学管理机构,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作为重要任务提了出来,此时母体学校教学管理部门也由原来的指导监督关系转变为协助配合关系。

近年来,独立学院为适应办学规模急剧扩大带来的教学管理任务繁重的形势,开始进行院系两级教学管理改革,但由于独立学院发展历史不长,其教学管理体制改革相对滞后,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教学管理机构功能不健全。

在独立学院初创时期,办学规模不大,教学管理人员和师资队伍人数较少,因此普遍采用了管理层次较少的组织结构,实行扁平化一级管理模式,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管理深度广度的逐步增进,原先一级教学管理模式使得许多教学管理工作无法深入开展。

2.教学管理重点职能不突出。

由于独立学院的办学目标和教学管理理念正在逐步形成,相应的教学管理模式和方式处在不断尝试和改进过程中,这些问题表现在教学管理机构上,就是部门工作职责不明确,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或者发挥作用的方向出现偏差,因此,独立学院需要进一步理顺教学管理系统的职能。

3.教学管理机构设置不灵活。

某些教学活动是常规的,某些教学活动是非常规的。对于常规的教学活动要求教学管理机构具有一定的刚性和稳定性;对于非常规的教学活动要求教学管理机构设置具有一定的弹性与灵活性。而目前大多独立学院教学管理机构弹性与灵活性不足,致使非常规教学活动的要求难以得到满足,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活动难以得到发展。

4.教学管理队伍思想不稳定。

当前多数独立学院二级学系教学管理工作繁重,系级教学管理队伍构成复杂,系内工作分工不合理,多数独立学院系务秘书整天疲于奔命,思想压力过大,效率低下。此外对教学管理人员考核培养激励机制不健全,很多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还没有成熟或刚成熟就已经离开了。

二、建立健全独立学院教学管理机构的现实意义

1.建立健全独立学院教学管理机构是我国独立学院转设发展期面临的紧迫课题。

独立学院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重大创新,近十年来为我国大众化高等教育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由母体高校完全或半托管式的教学管理模式已难以适应新的形势,必须建立相对独立的教学管理模式,并积极推行院系两级实体教学管理机构改革。现代管理学认为,在一个组织体系内,管理者的管理幅度总是有限的,当组织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时,在管理层次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上级给下级授权,使管理重心适当下移,管理幅度可以加大,反之,管理幅度应适当减小,否则就会影响管理效率[1]。在当前独立学院转设发展期院级教学管理部门应以宏观管理为主,通过加强二级学系的教学管理职责,扩大二级学系的教学管理自,落实二级学系的教学管理实体地位,使管理控制在有效幅度内,并适时对二级学系的教学管理工作进行督导和评估,以提高独立学院整体教学管理水平。

2.建立健全独立学院教学管理机构是我国独立学院转设后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基本要求。

独立学院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是独立学院的中心工作之一,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着力点就是实行独立的教学管理工作,搞好教学管理,必须有一个结构合理、机制健全、运转自如、功能高效的教学管理机构。建立健全独立学院教学管理机构,应包括教学管理决策机构、教学管理保障机构、教学管理运行机构和教学管理检查与评价机构等四个子机构。他们对教学管理质量的提高具有以下逻辑关系。首先,教学管理决策机构就教学管理的重大事项作出决策,并将决策指令分别发往教学管理保障机构与教学管理运作机构。其次,教学管理保障构按照决策指令的要求,为教学管理运作机构配备必要的人、财、物、技术、信息等资源并提供相关服务,教管理运作机构则按照决策指令的要求编制具体的工作方案与实施细则并组织实施。最后,教学质量检查评价机构就教学管理运作机构执行决策指令的情况及成效进行定期或不定期、常规或非常规的检查与评价,并将检查与评价结果分别反馈给教学管理运作机构与教学管理决策机构[2]。如此形成良性循环,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三、建立健全独立学院教学管理机构的现实选择

1.健全学院教学管理决策机构是完善独立学院教学管理机构的首要任务。

建立高效合理的独立学院教学管理决策机构体系包括教学业务决策机构和教学行政决策机构,教学业务决策机构可由院系两级教学指导委员会组成,院级教学指导委员会在具有全局性、方向性、战略性、关键性的重大教学业务事项中作出决策;系级教学指导委员会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验与实践教学等方面作出决策。两级教学指导委员会一般由直接从事教学工作、有丰富教学工作经验的教师和懂得教学工作、有管理专长的教学管理人员组成,研究和决定各级教学管理工作中的一些重大问题。教学行政决策机构可由独立学院院长全面负责教学工作,分管教学的副院长主持日常工作,并通过职能部门的作用,统一调动全院各种资源为教学服务,统一管理教学工作进程及信息反馈,实现各项教学管理目标,同时在董事会的统一领导下,由院务会议讨论决定,有关教学及管理的指导思想、政策、规划、重大改革举措等。

2.教学管理保障机构是完善独立学院教学管理机构的有力保证。

任何教学管理活动要想顺畅、有序、高效地进行,都离不开人、财、物、信息、技术等条件的保障与教学管理研究成果的支持。教学管理保障机构体系由教学资源配置机构、教学管理技术机构、教学管理信息机构和教学与教学管理研究机构四部分组成。教学管理资源配置机构,下设人事处、财务处、资产设备管理处,分别行使人、财、物的配置职责。校教育技术中心,作为教学管理技术机构,一般下设多媒体中心、网络中心与教育技术开发中心,主要为教学管理提供多媒体技术、网络信息技术等服务。教学管理信息处理中心,作为教学管理信息机构,主要为各级教学管理者、教师、学生与社会公众提供信息处理与信息查询服务。高教研究室与高教研究期刊编辑部作为高校的教学与教学管理研究机构,可视情况,或者隶属于教务处,或者独立设置。然而,无论如何设置,都不能漠视其作为教学工作可持续发展保障系统重要组成部分的存在。

3.院系两级教学管理运作机构是完善独立学院教学管理机构的关键举措。

独立学院的教学管理运作机构一般包括院、系两级:一是院级教学管理职能机构要充分发挥教务处、学生工作处等部门在教学管理系统中的职能作用,明确各职能处及各类人员的岗位职责,协调好各种工作关系。教务处是独立学院管理教学工作的主要职能部门,教务处的工作状态反映一个学校整体教学工作的状态。独立学院应健全教务处的科室结构,配备较强的管理干部队伍,明确组织教学改革和建设的责任,保证教学工作稳定运行,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质量。二是在系级教学管理运作机构中,由系主任全面负责系教学管理和教学研究等工作,分管教学管理的系副主任主持系教学管理办公室日常工作并从事教学状态、质量信息的经常性调查了解工作。另外,各系要按专业教学研究组织学科组建设,其主要职能是完成教学计划所规定的课程及其他环节的教学任务;开展教学研究、科学研究和组织学术活动;组织师资的培养提高及提出补充、调整的建议,分配教师的工作任务;加强相关专业实验室、资料室的基本建设等,学科组要重视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平。

4.教学质量监督评价机构是完善独立学院教学管理机构的基本要求。

随着独立学院办学自主意识的不断提高和高等教育大众化面临的“质量危机”问题,独立学院应以政府评估为主导的外部评估的管理模式中构建出适合本院特色的内部教学质量监督评价机制,成立由学院教学副院长、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中心专家督导组、教学管理人员、学生管理人员,各系及教研室负责人组成的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领导小组。建立“纵向四级”:即“学院管理人员+院专家督导+专业同事同行+学生”的监控组织,在不同的层面,不同角度上实施监控。重点做好三种评估和三类评价,即教师课堂教学评价、学生学业评价、教学管理评价和课程建设评估、专业建设评估、学院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另外,在横向上,教师之间互相评教,互相听课,互相帮助,二级学系不定期进行教学质量集体讨论、总结、提高。

参考文献:

[1]王作兴.完善高职院校内部治理结构的现实选择.江苏高教,2011,(4).

[2]曾小彬.试论高校教学管理机构设置与职责划分.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

上一篇:从“点菜者”到“菜单提供者” 下一篇:以课堂考勤为抓手,加强教学质量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