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当前生产上玉米种植模式与技术内容

时间:2022-09-17 06:56:25

试论当前生产上玉米种植模式与技术内容

摘 要:本文介绍玉米种植主要模式和技术要点。

关键词:玉米;种植模式;内容

玉米是目前我省各地主要种植作物,尤其近三年玉米种植面积迅速扩大,产量也大幅提高,现就当前生产上玉米种植主要模式和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1 玉米标准化垄作密植栽培技术

1.1技术概述 随着玉米品种由高秆大穗型向耐密型的转变及适应机械化收获等技术的实施,玉米生产的种植密度在逐步增加,由注重单株产量向群体增产的观念转变。该技术的核心是玉米标准垄作的基础上选择早熟耐密品种,增加种植密度,推广平衡施肥,通过扩大群体规模增加产量。

1.2增产增效情况 玉米标准化垄作密植栽培技术可亩增产玉米50 kg以上,亩增效75元以上。

1.3技术要点

1.3.1选择早熟、高产、抗逆、耐密玉米新品种 根据各地活动积温正确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早熟、高产、抗逆、耐密玉米新品种。

1.3.2一次播种保全苗 实施以深松为基础,松、翻、耙相结合的土壤耕作制,三年深松一次。耕翻深度30~40 cm,做到整地标准化;选择质量达到国家标准且活力高的种子;根据当地苗期主要虫害和土传病害进行种子包衣;地温稳定达到7 ℃~8 ℃时为最佳播种期;覆土深度一般为5~7 cm,要深浅一致,镇压后达到3~4 cm。

1.3.3合理增加种植密度 在目前玉米种植密度的基础上,每亩增加种植密度500~1000株,使种植密度黑龙江省南部达到4000~4500株/亩,北部达到5000~5500株/亩。

1.3.4合理施肥 要做到,既要满足玉米高产对养分的需求,又要提高肥效;既要充分利用和挖掘土壤供肥潜力,又能维持土壤养分平衡,做到测土平衡施肥。

1.3.5加强玉米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针对我省玉米生产的主要病虫害,充分利用品种自身对病虫害的抗性;充分利用病虫害预测预报信息;采用合理的预防措施;通过农业栽培措施提高品种的抗性;通过农业耕作措施减低病原菌和害虫发生的可能性;利用非农药技术控制病虫害;及时合理地采取药剂控制措施。

1.4适宜区域及注意事项 玉米标准化垄作密植栽培技术适于我省各地玉米产区。注意增密必须以选用耐密品种为前提;增密幅度要依据品种的耐密性、地力等条件而定。

2 玉米通透密植栽培技术

2.1技术概述 密植栽培是玉米高产、高效的重要途径。我省玉米生产受传统垄作、日照时间长等影响,玉米植株高大、繁茂,通风、透光不良,空秆、倒伏严重,“玉米海”问题突出,制约了高产、高效技术路线的实施,影响了产量、效益的进一步提高。玉米通透密植栽培技术是在垄作及适应机械化耕作管理的基础上,通过种植方式的变化,改善田间透风、透光不良,缓解“玉米海”矛盾,进而实现增加种植密度,提高资源利用率,推进玉米整体栽培水平升级,提高玉米产量、效益。

2.2增产增效情况 玉米通透密植栽培技术一般亩增产玉米75~80 kg,降低含水量2~3个百分点,亩增收65~70元。

2.3技术要点

2.3.1种植方式 大垄通透密植栽培:把65 cm或70 cm的两条标准垄合成130 cm或140 cm的一条大垄,在大垄上种植双行玉米,玉米大行距(宽行行距)为90或100 cm,窄行行距(即垄上小行距)40 cm,形成大垄通透密植栽培模式。比空栽培:在标准垄上,采取每种植两垄或三垄玉米中间空一垄的栽培模式。

2.3.2品种选择 根据各地活动积温正确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早熟、高产、抗逆、耐密及较耐密优良品种。

2.3.3整地 实施以深松为基础松、翻、耙相结合的土壤耕作制,三年深翻一次。耕翻深度20~23 cm,做到无漏耕、无立垡、无坷垃。翻后及时耙耢,并按种植要求垄距起垄夹肥镇压。

2.3.4播期及种植密度 地温稳定通过7℃时抢墒播种。第一积温带4月25日~30日播种;第二积温带、第三积温带4月25日~5月10日播种。耐密及较耐密型品种:保苗6.5万株/hm2~7.5万株/hm2;稀植品种:保苗5.5万株/hm2~6.0万株/hm2。

2.3.5合理施肥 高产区要稳氮、降磷、增钾,补充中、微量元素,每亩施尿素20~25 kg、二铵15~20 kg、钾肥8~10 kg、锌肥1 kg;中低产区要增加化肥的投入,做到以产定肥,每亩施尿素12~15 kg、二铵10~15 kg、钾肥4~5 kg、锌肥1 kg。要依据玉米需肥规律,做到种肥、底肥、追肥合理搭配,做到种肥、底肥深施,侧深追肥。

2.3.6田间管理

2.3.6.1化学除草 苗前除草:土壤墒情好整地精细的地区宜选用苗前化学除草。选择药剂有乙草胺(禾耐斯)、莠去津、异丙草胺、精异丙甲草胺等。苗后除草:玉米苗后3~5叶期,禾本科杂草3~5叶期,阔叶杂草2~4叶期施药。选用药剂有烟嘧磺隆、莠去津、嗪草酮、噻吩磺隆、磺草酮等。

2.3.6.2查田补栽或移栽 出苗前及时检查发芽情况,如发现粉种、烂芽,要准备好预备苗;出苗后如缺苗,要利用预备苗或田间多余苗及时坐水补栽或移栽。3~4片叶时,一次等距定苗。

2.3.6.3铲前深松、及时铲趟 出苗后进行铲前深松或铲前趟一犁。头遍铲趟后,每隔10~12 d铲趟一次,做到三铲三趟。

2.3.6.4虫害防治 黏虫:6月中下旬,用菊酯类农药防治;玉米螟:可采取高压汞灯、释放赤眼蜂、BT乳剂等方式进行防治。

上一篇:我智能我安全 佳能黑白激光多功能一体机 iC MF... 下一篇:锆制脱水塔设计及设计过程中相关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