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防渗漏质量通病防治

时间:2022-09-17 04:18:44

地下室防渗漏质量通病防治

【摘要】地下室防水存在“跑、冒、滴、漏”是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渗漏仿佛是建筑物的牛皮癣,修好了又漏,漏了再修,反复进行,严重影响使用者对建筑物满意度的评价,甚至完全丧失使用功能,给各方造成大量经济损失。解决之道在于控制防渗漏质量通病,本文简要论述地下室防渗漏质量通病的防治。

【关键词】地下室;质量通病;防渗漏;防治

1 引言

地下室渗漏表现在底板、侧墙、顶板以及各处集水井、电梯坑、桩头、塔吊底板结合处、后浇带、伸缩缝、穿墙螺栓、套管等部位渗水或有湿渍,按照国家防水及设计标准,地下室防水标准分为四级,但无论从哪个方面考虑,民用建筑能做到不渗不漏都是我们进行防治的最终目标。

2 常见问题、质量通病及处理方法

2.1 材质及试验通病防治

2.1.1 水泥品种标号不符规范要求,必须要有出厂合格证。抗渗试块不做或少做,要有同条件试块。试验不合格要有处理情况及结论。

2.1.2 防水材料要有出厂合格证,试验不合格不得使用。

2.1.3 新型防水材料无法定鉴定证明和出厂合格证,要有工艺要求,性能指标,质量标准、现场取样试验要求及记录。

2.2 基底(层)质量通病防治

2.2.1 地下室防水施工时,降水措施不当,要降到要求水位标高(应在防水工程最低标高以下不少于300mm)。基底过湿或有明水,含水率不应大于相关防水材料对基层含水率的要求。

2.2.2 基层坡度不足,不得交接下道工序施工。基层本身强度不足或主体砼缺陷未做完处理,要修复达到基层表面不起砂、不起皮、无裂缝,表面平整度符合要求。基层的阴阳角、穿墙管根为直角,要求抹圆弧或抹钝角,抹圆弧度符合要求;

2.2.3 变形缝处理不当、预埋件松动,要按设计修复,松动件加固。

2.3 卷材、涂膜材料防水施工质量通病防治

2.3.1 防水材料(卷材、胶结材料、涂料)无出厂合格证,所选材料需符合设计要求;不合格的进场防水材料严禁使用。进场材料未做取样试验,没有试验报告或试验报告不合格不得用在工程上。未经试验室试配或不按试配配比不得进行施工。

2.3.2 新型建筑防水材料未取得法定鉴定证明和出厂合格证,没有施工工艺要求和使用说明不得开始施工。

2.3.3 铺贴方向及压接、搭接尺寸不足,易造成接缝开裂,操作程序和操作温度、操作环境条件发生变化,造成质量问题,应严格操作规程或工艺标准的要求。

2.3.4 卷材涂膜开裂、翘边、起鼓、皱折,须铲掉补做。

2.3.5 防水附加层遗漏,不得进行下道工序;

2.3.6 保护层施工时造成防水成品损坏,需及时修补;

2.4 防水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防治

2.4.1 无试验室试配,应按提高0.2mpa做试配。水泥标号、品种、最小用量石子粒径、含泥量、含砂率,水灰比,外加剂等选用,需符合防水规范要求。试配单与材料试验单,试块试验单三者需统一。

2.4.2 施工缝留置不当,应按施工方案实施,采取应急方案,避免造成砼出现冷缝。竖向施工缝应留在结构变形缝处。施工缝应留在墙上,不应留在底板上。施工底板时应分段浇灌,墙体不得任意留垂直施工缝,墙体混凝土应连续,分层浇灌。留缝处应设置止水带。水平施工缝,模板要夹严;固定牢固,不跑浆、混凝土振捣密实。

2.4.3 砼浇注施工方案要得当,应综合考虑浇捣路线、运输时间,搅拌时间,搅拌供应能力,分层厚度,最少分组数,振捣机具最低配置数,以免造成混凝土初凝前不能保证上层混凝土覆盖并振捣完;应合理安排混凝土施工轮流停歇时间。如吃饭、交接时间;缺临时停电,停水,机械故障,供料不及时,中途遇雨等,应急处理措施;事先要掌握水泥初凝、终凝时间或规范规定混凝土搅出到浇完最长允许时间。

2.4.4 设止水带(片)不当:上下尺寸要均匀、接头焊接严密,防止人为压倒。橡胶(塑料)、钢板等止水带埋入墙体要居中,防止损坏(钉眼、筋扎,撕裂等),接头严密;一条止水带不允许多处接头;止水带要交圈,接头合理,或固定牢固,防止浇灌混凝土时位置偏移,或留缝不匀影响止水带作用;防止止水带受油、泥污染。

2.4.5 穿墙螺栓(套管)位置渗漏,要设止水环;对不止水的穿墙螺栓切断后,要有防渗漏填补措施;模板内顶撑要有止水措施设止水环。

2.4.6 钢筋保护层垫块要用防水砂浆做,厚薄一致,不漏放。

2.4.7 后浇带做法不当,要用钢板网封堵,溢出水泥浆及时处理,不得在未浇混凝土一侧根部积存;用钢板网封堵后面,支撑要牢固,混凝土振捣密实;后浇带甩槎要凿毛、清理干净、湿润,设清扫坑,清理干净;后浇带浇筑时间,要考虑工程主要荷载上满情况,气温情况,按规定时间养护14天。

2.4.8 穿墙管道与墙体渗漏,管道应设置止水环,预埋牢固,加强砼振捣;预留洞口要做封堵止水措施。

2.4.9 混凝土墙体发生蜂窝、露筋、孔洞等问题,要剔凿到密实部位,冲洗和充分湿润,后补混凝土经试验室试配,人工拌制计量要准确;剔凿后支模固定牢靠,缝隙堵塞严,不跑浆。振捣密实;振捣口处挑出的多余混凝土顶标高不能太低,顶部混凝土接槎要振捣密实;振捣口处挑出的多余混凝土剔凿不得过早,震动会影响结合面及钢筋握裹;混凝土养护措施及时间要足期。要按规定留置混凝土试块。已浇混凝土强度不足即进行接槎,破坏原混凝土及与钢筋握裹;对已硬化混凝土表面要清除水泥硬膜和松散混凝土,冲洗干净,充分湿润,除净积水。

2.4.10 冬期施工期间:施工缝处因有接头钢筋保温不严,接槎处混凝土受冻;地下室防水混凝土底板不保温覆盖,侧面也未回槽,地基冻胀,造成底板拱裂。这些均对防渗漏埋下隐患。采取措施要保温、养护到位,确保防水混凝土质量。混凝土内外温差不超过25℃,避免出现温度裂纹;混凝土未达到临界强度不得受冻,以免降低抗渗性能。

2.5 水泥砂浆防水层施工质量通病防治

2.5.1 砂浆配合比、水灰比不当;基层表面清理不净,未充分湿润;刚性多层做法防水层抹压遍数、程序、时间间隔,各层厚度不对,未组织好各层连续施工,这些均易产生渗漏隐患。应尽量不留施工缝,处理好施工缝甩头与接槎。掺防水剂水泥砂浆,防水剂掺量要准确,拌合均匀。阴阳角做成圆弧或钝角。达到足够的养护时间和温度。

3 从组织管理上防治质量通病

建立制作地下室防渗漏样板,确定样板工艺要求,以“样板引路”为基础推广,并做技术交底,落实工序交接检验程序、时间、范围,交接责任主体,建立交接监督检查表备案。

4 结语

建筑地下室防渗漏质量通病防治做得到位,就能从根本上杜绝渗漏湿渍情况发生。事前做好关键部位、关键工序质量控制计划,列清质量通病种类,有针对性地在施工中全过程加强质量控制,及时解决产生的质量问题,不留隐患,使建筑物地下室不渗不漏成为一件容易实现的事情。

参考文献:

[1]《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2]《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11

[3]《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4]《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

上一篇:浅谈建筑电气设计中的注意事 下一篇:城市建筑现场施工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