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差异化理念的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方法

时间:2022-09-17 03:54:49

基于差异化理念的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方法

摘要:基于学生个体差异化的特点,以高校《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为对象,分析了当前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特点,形成了基于差异化理念的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方法。

关键词:差异化教学;个体差异;大学计算机基础

1、引言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以为国家培养具备信息能力的高等人才为目标而设置的必修课程,国内高校通常在大一开设本课程。作为高校的公共基础课程,当前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往往是由多个专业的学生共同构成一个大班来进行理论教学,上课人数较多。实际教学中发现,由于生源背景、学习习惯、学习方式等方面存在的明显差异,高校新生对于计算机知识的了解程度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长期以来,传统的单一教学方法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差异化学习需要[1],预定教学目标也很难达到。因此,以提高课程教学水平为目的,针对学生差异性的客观事实,研究基于差异化理念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具有现实的意义。

2、差异化教学理念

2.1 差异教学必须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

基于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将学生作为主体,认为学生是主动对知识进行有意义学习的建构者,教师在整个教学工作中只是起到从旁指导、促进的作用。而传统的教学将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学生在整个过程中被动的参与进来,被动的学习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发挥,学习兴趣以及学习主动性没有得到激发,导致教学和学习效率都较低。差异化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将课堂教学与学生既有基础知识及经验结合起来,在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才能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差异化教学的目的在于促进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在既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同时能够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课堂中,教师让学生承担起更多的学习责任,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教师主导整个学习活动开展的节奏,激发每一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差异化教学提供多元的学习内容、过程及成果

差异化教学是将学生的差异性作为教学工作的基础,这个差异性可以是学生的性格、兴趣、基础知识掌握程度或者认知风格等。这些差异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内容、学习过程以及学习成果等存在多元化的需求。在整个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教学三要素,即内容、过程与成果进行差异化处理[2],在这三个方面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选择。

首先,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知识起点的不同对教学内容进行差异化设计。由于每名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层次不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基础知识掌握的情况自主选择不同的学习内容。

其次,因为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方式不同,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习惯与自己的学习风格,这样方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所以,教师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开支差异化教学过程必须保证多元化。

最后,由于学生选择的课程内容以及学习过程是不同的,因此其最终获得的成果存在差异。不同的学生个体在不同的学习领域以及学习过程中采用不同的方式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设计比赛、演讲、项目研讨、论文征文等方式来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展示成果。

2.3 差异化教学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差异化教学理论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个别化教学,虽然其同样强调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保护学生的个性发展,但是其忽视了学生除了个性之外的共性,使得学生学习过程中缺乏合作意识,融入集体的能力不强。而且其教学过程对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以来过大,而且这种个别化教学方式难以实施。

差异化教学将传统的班级教学、分组教学以及个别化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着重解决了班级整体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个性问题,实现了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探讨如何在班集体教学过程中对差异进行照顾。这使得其在教学时针对具体情况采取班级整体教学,有时则采取分组教学,有时则对个别学生采取专门的辅导。另外,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其不但强调学生的个性化、独立性,而且注重学生之间的合作与竞争,不但能够满足每一名学生的学习需要,而且还能够让他们在竞争和相互帮助中得到提高。

3、差异化教学理念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3.1分层次制订差异化教学目标

通过调查分析确定了学习者的学习起点之后,按照层次化的原则,从学生的实际学习起点出发,以课程教学大纲为标准,按照教材的具体指示结构以及学生的认知能力合理确定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3]。于起点较低的学生采取由浅入深、先慢后快的教学方式,将差异化教学目标分解成为几个较小的目标。但是,要保证这几个目标之间存在联系,不能完全独立。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合适的目标。对于起点相对较高的学生,则允许其适当进行超大纲、超进度的学习。教师在组织过程中要确保基础较差的学生能够快速的掌握基础知识,并逐步形成技能,能够完成课堂教学的基本任务;而中等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以及相关技能的基础上,能够独立思考,拥有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基础较好的学生则要进一步开拓其视野,开发其思维能力,为创造性学习打下基础。

3.2分梯度组织差异化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调整首先要考虑到学生学习兴趣的差异。每一名叙述对不同的学习内容会有不同的学习兴趣。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只有其自身对学习内容感兴趣才能完全激发其学习动力。因此,教学内容的选择方面要照顾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其提供自主选择的自由。例如,在internet网络教学之前,可以对学生进行调查:“有关Internet 方面的内容,你对哪方面的内容有兴趣,想学习与Internet有关的哪些知识?”通过调查结果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部分是符合大纲要求的,那么这些内容就是教学的重点,在教学过程中则要适当加大这部分内容的比例。同时,部分学生要求想了解网页制作的相关知识和方法,这部分内容在教学大纲中虽然没有明确,但是其与网页设计软件(如FrontPage)存在一定的联系,这时就可以将这部分内容进行重点展开。

诚然,学生提出的兴趣要求可能会部分不再大纲中出现,或者是由于课时限制而不能进行重点讲解。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差异化的教学理念在时间富余时可以适当增加,不能对之予以完全否定。

3.3合理创设差异化教学活动情境

教学情境是教师实施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环境,其包括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课堂气氛与情感氛围等。合理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起到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差异化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如下几个手法创设教学情境:(1)借助实物与图像创设教学情境;(2)借助语言描述创设的教学情境;(3)借助新旧知识的关系和矛盾创设的教学情境;(4)借助问题背景创设的教学情境;(5)借助问题创设的教学情境;(6)借助网络创设虚拟的教学情境。在教学情境的创设过程中要注重生活化、差异化,这样才能将课程改革落实到实处,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营造多元化、层次化的情境教学内容。在照顾每名学生差异的基础上,提高每一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结语:

当前,针对学生间的差异化教学理论较多,同时也有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个体差异予以了关注,并采取了对应的方法。但是,将差异化教学理念合理应用之具体的教学设计实践中还较少。因此,相关的具体课程教学设计内容将在以后的研究中展开。

参考文献

[1] 蔡敏.教学设计:从原理到操作[M].辽宁: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 宋春娜. 基于差异教学思想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设计研究[D]. 河北大学,2010.

[3] 郑勇,陶三发,谭子刚.情境·探究·建构——课堂教学的最优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209~212.

上一篇:企业报也可以绽放光彩 下一篇:ZKRT—300型机器人的RobotBasic编程与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