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是一份“好”工作么?

时间:2022-09-16 10:31:41

设计,是一份“好”工作么?

话题背景:近期,职业信息网站综合衡量了体力消耗、工作环境、收入水平、工作压力、雇佣前景等因素之后,将200种职业进行了排序。最佳的前十位,有软件工程师、精算师、财务规划师、计算机系统分析师等研发、分析、规划的职业,也有牙齿清洁员、听力专家、职业治疗师等诊断职业,当然,排在靠前的并非是年薪最高的。对职业人而言,要找到一份好工作,物质获得是生活水平的保障,却并非是幸福的必然来源。

设计行业是一份“好”工作,还是一份超负荷的职业?在很多年轻人看来,加班加点是设计行业的工作现状,它让愈来愈多青年人在择业时望而却步。担心奋力加班并不能享受到趋近事业巅峰的成就感。对于这样一项创意型的工作,设计不仅包含着绘图、深化、跑工地、与甲方谈判等紧锣密鼓的工作内容,还极大考验着设计工作者的体力与脑力,同时也是个人或团队面临的时间、精力、耐力、速度的综合对决。

对专业设计公司的设计管理者而言,如何将这份工作进行梳理、整合,聚合地方优势,合理引导压力与兴趣,将设计管理、薪资分配、员工的梯级上升制度、与甲方合作的关系处理逐一进行细化分解,目的在于剖析设计“好”工作之后的成功经验,为中小型设计管理者提供有力借鉴,并希翼能引发业内的广泛思考。本期,我们请到鼎合建筑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设计总监孙华锋先生、蓝色设计公司设计总监张振刚先生、境荷建筑环境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设计总监胡卫民先生参与讨论,为设计这份“好”工作进行清晰注脚。

压力之下,责任至上

孙华锋:首先,我要肯定设计是份好工作,当时我之所以选择这份职业,是因为当年学的是理工科,又喜欢画画,就选了建筑学这个行业。俗话说,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我既然入对行,就更喜欢这份工作了。

张振刚:上大学的时候学的是设计专业,毕业以后就一直在干这个行业。当时,设计到底算不算好工作,我们也不太了解。只是那会儿设计行业刚起步,谁也看不清它的未来到底是好是坏,只能说运气眷顾,这个行业还算不错,一直干到现在,对我而言也算是份好工作吧。原因很简单,这份工作跟生活相关,得去了解各行各业以及生活的千姿百态,是非常有乐趣的。

胡卫民:暂且不论设计是不是份好工作。我觉得干这行首先就要有兴趣,我们一家除了我是在外面创业,其他全是机关工作。读大学的时候,我父亲就问我未来有何打算,我说我要学设计。他说你想好了没有?我说想好了。

孙华锋:工作的压力来自好多方面,主要的一个是作品的压力,一个是企业管理的压力。若说为加班加点透支精力,因为是我们的兴趣爱好,愿意为它付出,倒不觉得怎样。但像我们想要创新,想做有意义的作品,就不仅得说服大家,而且还需要有一批好的员工协作完成。譬如你手头接了一个项目,已经压得喘不过气来,又来两个项目,业主又指定找你,这就够让你头痛了。当然,如果你的团队可以帮你消化掉还好,但往往不是这样,这就让我们这个阶层的人压力特别大。若是纯粹为了挣钱,把它当作挣钱的工具,倒不见得会有压力。只有有责任感的设计师才会感觉压力大。

张振刚:我觉得压力是分阶段性的。刚起步的时候,纯粹是做图的压力,到现在,大家都有各自的团队,更多的压力来自团队运营。设计师其实都是很挑剔的,他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做过的所有作品总觉得有缺憾,想要以后做得更好,压力就自然而生。我记得大概十来年前,加班加点跟家常便饭一样,现在有团队要好很多,只有偶尔加班,尤其现在项目做的都比较大,设计周期长,又是一个团队在做,经常性的加班也不多。

对甲方来说,肯定希望短期内完成项目,见到投资回报。甲方一旦压缩周期,无论是施工周期还是设计周期,都可能会给我们带来压力。在设计这个行业内,甲方与设计师的交涉就譬如博弈,你需要用专业的设计为甲方服务,并说服甲方听从你的专业处理方案,这会占用设计师很大的一部分精力,也是工作压力所在。胡卫民:压力都是自己给的。有压力的设计公司,都是老总有责任心,要把作品尽善尽美地做好。透支精力做项目,我觉得这是中国国情下设计行业的现状,受到中国大的形势发展的影响。在国外一个项目,可能历时三年,要经过反复的论证才能实施;在国内,哪里可能有三年的时间让你来耗。

现代装饰杂志社:在设计行业内,要成功承接一些项目,面临着多方关系的博弈,比如说与甲方的合作,再比如说要找到合适的工作伙伴。当然,在设计公司里也不乏上演着“杜拉拉升职记”,大家是怎么看待和处理设计中所存在的人事关系?

孙华锋:这个牵扯的范围就广了。博弈我觉得倒谈不上,跟甲方合作,我们已经上升到良好的状态。只是说你如何把作品做好,让业主满意。很多人还都是一个人做单子,咱们中国尤其是夫妻店、一个人开公司的现状是很普遍的,但是我们这些公司,基本上都有合伙人。而且明年我们计划把合伙人制度真正往下推行,从中层开始实行合伙人制。

“杜拉拉升职记”则牵涉到整个设计公司的管理问题,要说处理这些问题辛苦不辛苦,就要看整个制度的建设完善不完善?只有将酬劳及员工的上升阶梯搭建好了,完善好基本的管理制度,理顺这几方面,应该就不会感到辛苦了。当然,若能再找到好的职业经理人,就会更加轻松。像广州的一些设计公司请香港的职业经理对公司进行管理,确实比我们好,不足在于员工流动性大,所以也是各有长短。

张振刚:我觉得做设计管理的,必须得懂设计,对设计在行,和一般的公司管理还不太一样。甲方经常说这样一个概念:我找你去做项目,自己仅仅是作为顾问团体,提供更好的建议和意见,但角度、目标跟设计师是一致的。至于合伙人,我们现在都找到比较合适的。但碰到公司扩大规模,招收新员工却比较难。因为中国现在的教育体制培养出来的设计行业人才与设计这个行业需要多跟社会接触的诉求还是存在偏差的,有才华的,或者安心做设计的确实很难找。

就像孙总所说的,“杜拉拉升职记”涉及的是制度性的问题。我们认为好的制度要有利于一线员工的发展,有利于公司生产效率的提高。当出现各式的问题时,除了找人的原因外,还要去挖掘制度的完善与否。

上一篇:《现代装饰》设计思潮会之“贵阳设计再出发” 下一篇:廖静文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