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交流平台的教学现状及对策

时间:2022-09-16 09:52:52

浅议交流平台的教学现状及对策

一、交流平台的分布

“交流平台” 是新课程“回顾.拓展”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在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六年级四册教科书中,除了五上第五、五下第六、六上第六、六下第六单元外(这几个单元是综合性学习),其余每一个训练组在“回顾.拓展”中都安排了“交流平台”这一模块,共计26次,其中五上、五下、六上的第八单元交流平台都安排了“学期语文学习收获”的交流话题,六下则有整个小学阶段语文学习收获的交流话题。

二、交流平台的作用

作用一:引导习得学习方法,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交流平台旨在侧重引导学生在学完一组课文之后,能总结出本组课文的读写规律,交流读书感受,学习收获,并逐渐养成在学习过程中反思、总结的习惯。交流平台的编排,改变了过去单一的传授方式,不是简单地告诉学生“是什么”、“怎么做”,而是让学生主动探索、发现问题,并在讨论交流等合作学习中,进一步摸索方法,交流体会,自己总结出“是什么”、“怎么做”。另一方面也是针对每组教材的特点,让学生在自我阅读体验中进行总结。这里把每组课文的学习看作是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回到实践的认识发展过程,学生自己总结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再用来指导实践,以此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作用二: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意识。21世纪,竞争与合作并存。卡耐基以他自身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成功,15%靠专业知识,85%靠人际关系和处世技巧。在各交流平台中“和同学交流”“和同学相互评一评”“和同学展开讨论”这样的表述随处可见,学生在一起进行研究与实践,他们在与同伴分工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将逐步懂得合作的重要,并由此主动去学习、掌握与人沟通、交流、合作的技巧。

作用三:提升搜集处理信息能力。交流平台中多次对学生提出搜集资料的要求,特别是五上册回顾.拓展七,专门引导学生对“搜集和运用资料” 进行交流。当今世界已进入信息时代。人们需要掌握大量的、准确的信息来随时调整自己的工作思路,确定自己新的工作目标。学生在搜集展示信息的过程中,需要利用书籍、电脑等多种手段,通过多种途径来获取信息,并根据需要处理信息,恰当地利用信息,运用语文的知识完成自己的课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得以逐步提高和强化。

三、交流平台的教学现状

1.思想漠视,缺乏准备

交流平台在学生语文学习中的作用毋庸置疑,但是由于没有具体的教学要求,而且交流的一些问题老师会认为在课文教学中似乎都讲过,再加上《语文课堂作业本》中也很少安排有这方面的作业,所以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许多语文老师都把注意力放在“回顾.拓展”中的写作、日积月累等板块上,很少去研究交流平台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准备,有的老师上到“交流平台”才蓦然发现忘了叫学生查资料做准备了,课堂上或一读而带过,或教师简单小结,匆匆过场,或当作家庭作业布置,成为所谓的自主作业,其实却成了一纸空文,或者干脆“忽略”了。这样,“交流平台”岂不形同虚设?

2.形式单一,缺乏“对话”

正因为思想上的漠视,直接导致教学“交流平台”时在形式上显得非常单一,缺少创新,缺少应有的“对话”。《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这里的“对话”,已经不再是狭义的师生双方语言的交际了,它是“互动”的一种外化,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而“交流平台”在内容和形式上都体现了一种对话的精神。它是在对所学一组课文内容整合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而实际的教学情况就是要么教师“一言堂”,要么几个优秀学生讲个几点完事。这样,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如何培养?

四、交流平台的教学策略

1.及早渗透,分散难点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交流平台的准备应该在教师审视整个单元内容的备课环节就开始思考了,在组织教学单元导语的时候就明示学生了,在教学每个单元第一篇课文的时候就有所渗透了。

在单元教学起始阶段,可以把交流的要点渗透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把教学的难点分散在一组课文的教学中。如教学五上册第二个交流内容“怎样表达思乡之情”,在引导学生阅读单元导语的同时明确“交流平台”内容,学习《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三首古诗词时,在学生理解诗词大意的基础上,重点引导学生领悟诗人通过具体景物描写抒发思乡之情的表达方法。这样将领悟写法分散于每一篇的教学中后,使教学的难度得到降低。学完一个单元课文后,学生再来集中交流,就在学课文中学到了具体的写作方法,从而也指导了自己的写作。

2.形式不拘,彰显“对话”

“交流平台”的名称、教材叙述都体现对话精神,故而教学观也应体现对话精神。 “对话”能否顺利展开,关键在教师与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如五下第五单元的交流平台,课前引导学生自己提炼出交流的问题:一是本组课文中的人物你最喜欢谁?为什么?二是把相关人物进行比较,说说各自的性格特点是什么?在学生分头分组自选一个问题准备后,进行交流。交流时,一位同学在说,组内同学可补充,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可提问,可发表不同见解,注意交流时的秩序与语言(如:我补充一点;我有个问题请教××同学;我有不同意见……)。交流汇报的形式不拘:可以边说边演,可以制作图表,可以边朗读自己最欣赏的语句边解说。

3.巧妙整合,提高实效

“交流平台”不是孤立存在的,如果孤立“交流平台”,方法很有可能就成了“纸上谈兵”。所以教学时要注意与其他相关联的版块巧妙整合,提高实效:可以与课文教学结合;可以与口语交际习作整合;可以与其他学科(如品德、信息)整合;可以与综合性学习、展示台整合。

下面以“与综合性学习、展示台整合”为例来谈:据笔者了解,综合性学习、展示台的实际教学现状比交流平台还不容乐观。因而,将综合性学习、展示台、交流平台进行有机整合,不失为提高课堂效率之良策。

总而言之,交流平台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途径,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总结学习方法的平台,有利于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希冀每个语文教师都能重视“交流平台”的教学,为学生语文学习精心搭建好通往语文之路的魅力舞台。

上一篇:对电子电器专业技能课教学的探讨 下一篇:浅谈初中语文中自主阅读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