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水铁牛 第7期

时间:2022-09-16 09:41:12

在中国古代,人们顺应自然多于改造自然。人们择江河而居,虽接近水源,有近水楼台之便,但柔弱之水,亦时时兴风作浪,给人以房倒屋塌、良田尽淹的摧残和流离失所、饿殍遍野的灾难。为趋水利避水害,中华先祖与洪水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我国的治水史也由此拉开序幕。所谓“夏鲧作城”的记载,就是原始先民修筑土围子抵御洪水的产物。此后,在治水实践中,人们逐渐懂得了要给水以出路,既堵且疏,因势利导,顺势而为。然而,在水患无法根治又无法解释水患根源的情况下,信奉万物皆有灵的人们最终还是将水患的发生归结于某种超自然的神灵,诸如水中之精、海中之怪。

水来土掩,兵来将挡。为了解除心理上对水精、海怪的恐惧,人们祈盼某种圣物能对其进行克制。最终,以农耕为主的社会拘囿了人们的视野。人们在对身边熟知的动物挑来选去中,将目标锁定在了与人们最为接近且又力大憨厚、人又能驾驭的牛身上。铁龟、石人、铁柱虽然都有震水作用,但铁牛还是最为人们熟知。毫无疑问,牛与土地、农耕及雨水之间有着极大的关联。炎帝神农氏的面容为“人身牛首”,就暗含着农业与牛的重大关联。在《山海经》一书中有将牛作为水神的表述:

东海中有流波山,入海七千里。其上有兽,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

空桑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牛而虎文,其音如钦,其名曰軨軨,其鸣自叫,见则天下大水。

牛能入水,牛鸣如雷,而打雷正是下雨的前兆,如雷的牛鸣被看做牛在呼风唤雨的迹象,牛因而被唤作水神,它的出现能够带来风雨大水。另外,按照五行理论,牛象坤,坤为土,土克水,所谓水来土掩。于是,人们认为牛能征服水患、制服水怪。而且,铁属金,金生水,那么,铁就是水的老子,当然能管住水。这样,铁、牛对于水,便形成了双重克制,于是,牛,尤其是铁牛,便成了人们在选择镇水之物时最好的选择。黄芝岗在其《中国的水神》中,曾将遍布中华大地的镇水铁牛、铜牛做过总结,现摘录如下:

安徽怀宁府的铁牛——江浒多水怪,初建城,冶铁镇之,凡五处,俱藏土中,微露牛背,时有喘声者,称为铁牛大将军。

湖南岳阳县的铁牛——铁牛在岳阳楼下,蹲踞西望而张其口,若有吞湖之意。

湖北江陵县沙市筲箕洼的铁牛——江神庙旁立铁兽,似牛一角,高丈许,为镇水之物。

江西九江县的铁牛——凡牛四,在县城东南镇江楼下,二入水中。

河南陕县的铁牛——牛在城北黄河中,首在河南,尾在河北,世传禹筑,以镇河患。

河南开封县的铁牛——铁牛高五尺,围八尺,铭列其背,明抚于谦筑,在县城东北镇河庙。

河南洛阳县的铁牛——牛当水街,在县东门外瀍桥上。

山西霍县的铜牛——铜牛在县城北门外河边,色泽若古,二目作金色。传为尉迟敬德筑。

陕西朝邑县的蒲津关的铁牛——铁牛在关东岸四,西岸三,唐开元时筑。

河北邯郸县渚河的铁牛——传赵王立桥于此,其下有铁柱,铁牛。今无水,桥亦湮没。

河北大名府的铁牛——牛在县城东门外,高六尺,长盈丈,传为某道人筑,内藏宝物,以避水患。

河北北平颐和园的铜牛——相传为镇湖物。

按照科学来解释,铁牛所谓的镇水功能自然是不存在的。然而,作为中华治水文化的产物,历代存留下的各式铁牛,不仅具有艺术观赏价值,更具有历史研究价值。长江沿岸较有名的铁牛,当属湖北荆江郝穴铁牛。铁牛背上有“嶙嶙峋峋,与德贞纯;吐秀孕宝,守捍江滨;骇浪不作,怪族胥驯;噫!千秋万世兮,福我下民”的篆文和记录监铸官员、铭文书写者及金火工姓名的隶文,是研究荆江防洪史难得的珍贵文物,更是沿江人们同长江水患作斗争的见证。

黄河沿岸,最著名的铁牛当属开封镇河铁犀。此铁牛与明朝著名政治家于谦渊源颇深。明正统五年(1440年),河水上涨,侵迫堤防,于谦亲自组织民众抗洪,并将御赐蟒袍丢于河中堵水,表达誓死战胜洪水的决心。他率众修复被洪水冲毁的东、北、西三面护城堤,与南面大堤一起,连绵40余里,构起护卫城防的一道屏障。正统十一年(1446年),于谦命人筑造镇河铁犀,置于安运门(北门)外的护城堤上。为表达祈求江河安澜、民众安居乐业的美好心愿,他亲撰铁犀铭:

百炼玄金,熔为真液。

变幻灵犀,雄威赫奕。

镇御堤防,波涛永息。

安若泰山,固若磐石。

水怪潜形,冯夷敛迹。

城府坚完,民无垫溺。

雨顺风调,男耕女织。

四时循序,百神效职。

亿万闾阎,施之衽席。

惟天之体,惟帝之力。

亦尔有庸,传之无极。

当时,铁犀安放在黄河岸边新建成的回龙庙中。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黄河决口,回龙庙被黄水荡平,铁犀深陷泥淖中。清顺治年间,铁犀被重新挖出。康熙年间,巡抚阎兴邦治豫,三年无大水患,遂于康熙三十年(1691年)重修庙宇,改回龙庙为铁犀镇河庙。庙共三进,前院供奉河神金龙四大王,后院安放铁犀,面北向河。

阎兴邦亲自撰文,立改建铁犀镇河庙碑和铁犀铭碑。其《铁犀铭》全文为:

昔明中叶,河悍未戢。

维于中丞,铸犀镇压。

冯夷效顺,水怪潜蛰。

越二百年,莫绳旧业。

店背而倾,犀残而溺。

我来豫土,黄流宄翕。

天子圣神,百灵环集。

尔宅尔田,不汜不啮。

既厘庙貌,作亭树碣。

嶷嶷者犀,铮铮者铁。

以卫金堤,以丰玉粒。

爰勒兹铭,用绍前哲。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黄河在张湾决口,铁犀庙在洪水中化为废墟,但铁犀与阎兴邦所立两碑均保存下来。1940年,侵华日军将铁犀掠至开封城,欲熔铁制军火。铁牛村村民奋力抗争,最终设法收回了铁犀。近年,开封市郊区黄河河务局为展示地方文物、发展黄河旅游事业,原拟将铁犀移往风景游览区,但铁牛村村民以“铁牛村不可无铁牛”为由,坚决不同意铁犀搬迁。河务局尊重群众意愿,改变计划,照原犀翻铸一尊。从此,开封有了两尊铁犀。

上一篇:金堤河,流向童年的记忆 下一篇:随梦想跃动 运艳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