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旺:小米果反哺大传媒

时间:2022-09-16 09:22:38

旺旺:小米果反哺大传媒

米果与传媒皆为食粮,一为有形食物,一为无形理念,蔡衍明将两种“食粮”玩到极致。旺旺在大陆市场将米果业务做到了NO.1,然后回台湾反哺传媒业务――中时传媒。

如果近期要在华人圈的企业界找一台好戏来看,旺旺中时集团的诞生堪称首选。

2008年11月3日,就在全球金融海啸的导火索――雷曼兄弟倒闭后第50天,伴随台湾走过了60个年头的传媒龙头――“中国时报传媒集团”易主了,有了一个新老板叫蔡衍明,有了一个新名称叫“旺旺中时集团”。

从中时集团宣布寻找买主,到蔡衍明在中时集团和香港壹传媒双方老板签订合同的前一夜以程咬金姿态杀出,时间仅仅一周。

蔡衍明“英雄救美”将中时从“煽色腥的苹果”之口救出,人们拍手称快不到两天,随即质疑声开始流传。擅长管理“物品”的蔡衍明是否同样擅长管理“脑袋”?在大陆有着巨大商业利益的蔡衍明,是不是要扮演控制台湾舆论的“白手套”?商业利益、政治角力和媒体的社会责任交织在一起,蔡衍明能够消除各方疑虑,不辜负社会大众的期待吗?

24小时营救中时

“中国时报传媒集团”旗下包括台湾“《中国时报》”、《工商时报》、《时报周刊》、中天电视、中国电视公司、时报出版等媒体机构。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当年,台湾“《中国时报》”创办人余纪忠深受蒋氏家族信任,跻身中常委之列。耐人寻味的是,余纪忠却一直在“揣测着蒋经国的底线”,试图发出不同的声音,因而导致台湾“《中国时报》”及其附属媒体长期带有一定程度的自由派色彩。许多台湾政经人士都习惯把台湾“《中国时报》”社论作为政治气候的风向标。

然而,这样的强大地位在2000年前后发生了易位。一方面,随着政治氛围的开放,台湾媒体竞争愈来愈激烈,另一方面,台湾的经济由于不够开放而停滞不前。这种政治经济状况之下,媒体广告市场不断降低,台湾“《中国时报》”等主流大报受到严重的冲击。特别是2001年之后,香港壹传媒旗下的《壹周刊》和《苹果日报》相继进入台湾后,几乎掀翻了整个平面媒体的生态格局,台湾“《中国时报》”成为最不适应的一家。更甚的是,在网络等新兴媒体大军压境之下,中时集团经营状况江河日下,累计亏损60亿新台币。2008年的全球金融海啸中,中时集团老板余建新因为投资雷曼兄弟的联动债失利而负债上百亿新台币,余建新不得不以让出中时传媒集团来换取现金,这成为压垮中时传媒集团的最后一根稻草。

一时之间,中时传媒集团这个年近“花甲”、曾经“印报纸就像在印钞票”的台湾媒体王国,就像是突然扔进狮群的一块肥肉,立刻让好几家传媒巨头红了眼睛。其中,香港壹传媒集团就是那头最凶猛、最贪婪的狮子。

据说中时集团正在酝酿转卖,老板余建新的姐姐余范英却一直被蒙在鼓里。突然得知“苹果”即将接手中时,余范英非常反感,立刻频繁奔走多方寻求企业大老板的支援。

因为余范英的奔走,中时即将落入苹果之手的消息迅速传开,很快惊动了台湾五大企业老板,他们是宏达电董事长王雪红、远东集团董事长徐旭东、富邦金控董事长蔡明忠、旺旺蔡衍明和联合报总管理处经理王文杉。台湾媒体版图生态面临危难,很可能形成《苹果日报》一报独霸的局面,大家都认为不能坐视不管,意欲全力“抢救”中时。

媒体生态的变化必然牵动着台湾政经圈乃至海峡两岸大中华政经圈的脉动。不论是台湾还是大陆,官方都不愿意看到“中时”被“苹果”吃掉。

伴随着社会舆论哗然,各方“营救”活动迅速展开。

远在美国纽约的联合报总管理处经理王文杉立即飞回台北,向余建新表示:“联合报系愿意接手。总之,无论如何,中时不能卖给苹果。”但是却需要5天时间来评估中天和中视两家电视媒体的基本数据,才能给出报价。

余建新虽然急于脱手中时的心态溢于言表,却表示需要一晚时间考虑。其实,他是要打电话跟旺旺集团的蔡衍明接洽,并要求72小时之内出价。

蔡衍明接到余建新电话后立刻由上海赶回台北。他与长子蔡绍中一下飞机,直奔中时大楼总管理处。双方彻夜谈判,蔡衍明终于“抢亲”成功,而且没有提出任何条件,也没查中时的账,就很大方地允诺:“苹果出多少,我都跟。”他说,“我就是不想看到台湾一报(指苹果)独大!”

旺旺与中时的交易条件是:他完全承担中时集团约百亿新台币的负债,另外再拿出两亿美元现金,总计交易金额约新台币150亿元。同时,蔡衍明也允诺,把中时创办人余纪忠与名誉董事长余建新的名字永远留在台湾“《中国时报》”报头上。当天下午,蔡衍明立即派人将第一笔资金汇入余建新指定的户头。

在短短不到24小时之内,余建新手上的中时集团本来还在以八卦杂志起家的壹传媒嘴边来回晃荡,突然就落入“米果大王”蔡衍明之手。蔡衍明充当了一回“英雄救美”的角色。

不过,在一片叫好声的同时,也有不少人质疑――中时没落入“煽色腥的苹果”之口,却交给了没读过书的“米果”。“米果”比“苹果”能好多少?

打造传媒机器

有人说:“做米果是在管‘物品’,做媒体是在管‘脑袋’。”只有高中学历的蔡衍明有实力把台湾最大的传媒集团收入囊中,他有能力管理运营好吗?

蔡衍明多次表示:“我投资媒体不是为了赚钱,而是兴趣。”蔡衍明是商人,投资媒体岂是单纯玩票?

有人曾怀疑蔡衍明在金融危机中收购夕阳产业的传统媒体,是有大陆资本在鼓动参与,怀疑在大陆有着巨大商业利益的蔡衍明,是不是要扮演控制台湾舆论的“白手套”?不论事实如何,蔡衍明手中的媒体构成了他大中华战略布局中的重要一环,在两岸互动交流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旺旺蔡衍明入主中时传媒集团,不自觉地扮演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角色。

蔡衍明是在大陆发迹的,事业从休闲食品米果扩张到房地产、饭店、医院。旺旺是全球最大的米果制造商,也是大陆前三大台资食品厂,集团营收有90%出自大陆。根据2010年初《福布斯》台湾富豪榜,蔡衍明财富高达49亿美元,排名台湾第4。他进军媒体的初衷很直率:“赚了一点钱的人总是想做点什么事情。而且常年在外奔波,发现两岸方面很多内容,有些媒体是在乱写。媒体应该充当两岸之间传声筒和准确解释的角色,不能添油加醋。”

为此,2009年8月11日蔡衍明又创办了一份报纸――《旺报》,创刊仪式上高朋满座,连战、吴伯雄、江丙坤等台湾重要政治人物亲临致贺,还写了“以台湾为主,对人民有利”的题词。

有人说,《旺报》才是蔡衍明的亲生儿子!与台湾“《中国时报》”明显不同,报头清楚标明董事长“蔡衍明”。在报头与头版头条标题间的黄金版位永远都摆放着一段文字:“中国大陆不一样了!它既是台湾人的挑战,也是你我共同的机会。无论你是在大陆有投资,或对大陆未来充满憧憬;无论你是怀有中华民族情感,或是对中国抱有敌意,都不能不认识它关心它。”

这应该是蔡衍明心底的呼吁。也有人说蔡衍明要为72%的台湾人“洗脑”,因为根据创刊号《旺报》公布的调查资料显示,台湾人有72%自认为不了解大陆。

还不仅仅如此,蔡衍明想成为与华人圈媒体的整合者,继食品王国之后,再建立一个旺旺媒体帝国,包括当时坊间热议的入股香港亚视也是其中的重要步骤。明眼人一眼就看出,蔡衍明在打造一部横跨大中华区的强大传媒机器。

蔡衍明的“米果”总部在上海,传媒总部在台湾。米果与传媒皆为粮食,一为有形食物,一为无形理念。蔡衍明能将两种“粮食”玩到极致,无论初衷如何,他的社会效益皆不可忽视。如果有一天,有人要以“被商业力量改变的两岸关系”为题梳理活跃在两岸中的企业或者的企业家,蔡衍明和他的旺旺中时集团应该是一个不能错过的一笔。

上一篇:从世界产业格局对比两岸企业 下一篇:联发科:推山寨以变产业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