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思考

时间:2022-09-16 09:22:32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思考

[摘 要] 青年教师已成为高校教学工作的骨干力量,他们的教学能力直接影响着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本文分析了影响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因素:重科研轻教学的政策导向、缺乏系统的专业化培训体系、评教活动流于形式以及教师个人的自主发展意识,并根据这些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 青年教;教学能力;提升;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7) 01-0074-02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迅速发展,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大批青年教师充实到教师队伍中。有关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高校40岁以下青年教师人数已超过86万,占全国高校专任教师总数的63.3%。青年教师已成为承担高校教学任务的骨干力量,他们的教学能力直接影响着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因此,加强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一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现状

当前高校青年教师的学历层次较高,大多数具有硕士或博士学历,在相关专业领域方面都有着较高的理论水平,但他们中绝大部分都是非师范类专业毕业,从学校毕业后直接走上教学工作岗位,一般只接受短暂的岗前培训,并没有受过系统的专业化教学训练,对教学规律和教学方法等缺乏了解,教学经验匮乏,教学能力相对不足。主要表现为教学内容设计不合理,重点难点不突出;课堂语言组织表达能力不强,条理不清;上课“照本宣科”,与学生缺少互动;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很少或不会使用板书;课堂组织管理能力差,课堂纪律不好等不良现象,因此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影响着高校的教学质量。

二 影响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因素

1 重科研轻教学的政策导向

目前,许多高校在政策制定方面存在着“重科研轻教学”现象,过多地注重科研业绩,对教学考核不够重视。比如在职称评定、职务晋升、年终津贴奖励时,学校考核的重点是科研指标:主持课题的等级、的数量及影响因子等;对教学考核相对简单,大多体现在工作量上,对于教学质量的要求模糊,有的仅为不出现教学事故即可。在这样的政策导向下,青年教师很容易形成科研至上的极端观念,他们刚刚从讲台下转到讲台上,教学经验不是很丰富,如此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科研上,对待教学只是例行公事,根本无暇进行教学反思,长此以往,这将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产生负面影响。

2 缺乏系统的专业化培训体系

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训体系可分为三个阶段:职前、职中和职后。职前教育主要是在研究生教育阶段,而高校青年教师基本上都是非师范类专业毕业,他们在此阶段没有受过系统的师范教育,主要接受的是学科专业知识的学习。职中教育是指在正式工作之前学校对青年教师进行的岗前培训,但是目前多数高校岗前培训重形式、轻内容,培训内容一般为高等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师职业道德等课程的理论讲授,缺乏教学实践环节的学习,导致培训效果不理想。职后教育是指青年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后,学校通过各种培养措施来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然而由于重科研轻教学、教学培训经费投入不足等因素,严重影响了高校职后培训工作的开展和质量。

3 评教活动流于形式

评教对青年教师提高教学能力起着督促作用,目前高校评教的形式主要有学生评教、同行评教、专家评教和领导评教。其中学生评教越来越受到关注,这是因为学生作为教师的施教对象,是教师教学的最直接见证者和考察者,对教师的教学质量最有发言权,因此,学生评教是最能反映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方法。但目前学生评教实际效果并不理想,一些高校往往在学期末进行评教,只注重形式过程,对评价的效度和结果并没有给予应有的关注和重视,使得评教活动流于形式,没有发挥出真正的效用。

4 自主发展的意识

自主发展动机是指为了实现某一目标或某些需要的内在动机和内在驱动力,它具有自觉性和积极性。对青年教师而言,就是依托自主发展的意识和愿望,通过自身积极主动的学习和教学实践活动,不断促进自身教学能力的提升和发展。有研究表明,青年教师如果没有发自内心地积极参与态度,一切教育改革和培训努力都将流于形式,并会以失败告终。只有自主发展的意识强,教师才会勤于学,并对教学实践工作进行积极的反思和探究,在教学能力上才能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三 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措施

1 引导教师平衡好教学和科研工作

教学与科研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以教学带动科研,以科研促进教学,让两者协同发展,更好地促进青年教师能力的提高。(1)高校在制定相关政策如职称评定、职务晋升时,应增强教学在各项考核中的比重,使教学与科研并重,对教学的考核不再只是满足教学工作量,还要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从而引导青年教师合理分配教学和科研的时间和精力。(2)建立青年教师教学激励机制,这是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得以提升的重要外部推力。采取评选优秀青年教师教学奖和开展青年教师讲课竞赛等措施,来激励青年教师积极主动地提高教学能力,对获奖教师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在职称评定时,相同条件下优先考虑获奖教师。(3)鼓励青年教师教学相长和科研反哺教学。认真备课阅读大量资料,有助于拓宽科研思路,教学过程中与学生互动,会获得新的科研灵感;把科研中的新成果或前沿的学术热点引入到教学中,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2 完善师资培训体系

培养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工程,贯穿于青年教师的整个成长过程中。(1)完善岗前培训制度。青年教师的岗前培训除了理论课程的讲授外,适当增设实践环节,如教学方法专题讲座、教学观摩、模拟教学等,提高培训的实用性和针对性,让青年教师通过岗前培训对教学环节、教学方法有一个全面的认识。(2)实施“青蓝工程”。充分发挥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的中老年教师传、帮、带作用,实行一对一式的青蓝师徒,帮助青年教师过好教学关。为保障青蓝工程的质量,高校要严格考核管理,出台相应的奖惩机制,使得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指导能够真正落到实处。(3)丰富职后培训形式。职后教育形式多样化,定期开展名师讲坛、教学午餐会、教学示范课、教学研讨会等活动,给青年教师提供帮助,促进教师间相互交流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3 完善学生评教活动

学生评教是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帮助和促使青年教师提高教学能力有著重要意义。(1)提高学生评价的效度。高校要充分认识到学生评教的意义,加强组织管理工作,将各项步骤落实到位,尤其要注意实施评教之前应对学生宣传正确的评价理念,让其明白评教的目的和意义,积极引导学生作出公正、合理的评价,提高学生参与率和评价结果的有效性。(2)改革评教形式。以往的评教往往放在学期末进行,参评的学生并不能体验到评教后教师的教学调整,为了弥补此缺陷,增加期中问卷调查或由教师个人设计的随堂问卷调查,及时获取学生的评价和反映。(3)信息反馈渠道通畅快捷。建立通畅快捷的信息反馈渠道,及时汇总反馈学生评教的信息,并结合评价信息指导青年教师改善教学内容和方法。

4 实现个人的自主发展

在学校为青年教师提供外在助力的同时,青年教师应积极主动地参与,充分调动内在动力,实现个人的自主发展。首先,要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知识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学生的知识面也不断扩大,对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新要求,仅靠深厚的专业知识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青年教师要加强对教育理论知识的研究和学习,不断汲取先进的教学理念,形成正确的教育思想。同时为了能在课堂上将知识内容融会贯通,还要对边缘学科有所涉猎,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其次,要坚持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它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青年教师坚持开展教学反思,培养自己用研究的眼光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对教学方法的反复探究,不断提高教学水平。青年教师对教学反思的形式有多种,如自身教学的反思日记、观摩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或优秀教师教学的观后感、与其他教师的教学讨论等。

参考文献

[1]马强.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机制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2012(9).

[2]张会肖,等.可持续发展理论与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J].中国成人教育,2013(20).

[3]吴红英.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对策[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5(3).

[4]李辉,等.试论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与提升[J].教育与职业,2015(11).

上一篇:“国标”是本科人才培养风向标 下一篇:基于本土化的国内英语教材编写理念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