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赃物善意取得制度的构建

时间:2022-09-16 09:02:18

论赃物善意取得制度的构建

【摘 要】善意取得制度是一项重要的民事法律制度,但是我国物权法却没有规定赃物能否构成善意取得。赃物有限制地适用善意取得制度是世界多数国家的做法,能实现较好的社会效果和交易成本的可控与节约。

【关键词】赃物;善意取得;动产

中图分类号:D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5-108-01

善意取得制度是一项重要的民事法律制度。它源于古日耳曼法的以手护手原则,意思是让与并交付动产者,应保护受让者。是近世以来为适应交易安全、便捷的需要,吸纳罗马法的善意要件而逐渐生成发展起来的。在我国民法中,处分权人将财产转让给第三人以后,第三人在符合特定条件时,可以通过善意取得制度获得财产的所有权。并规定了拾得遗失物或漂流物、发现埋藏物或者隐藏物的善意取得,唯独没有对赃物的善意取得做出明文的规定。

一、我国“赃物”是否适用善意取得的现状

关于赃物是否适用善意取得制度,在理论界和司法界有不同的看法。从我国《刑法》的规定看出司法机关可以将善意第二人通过支付对价取得的赃物进行追回和控制,但对于善意第二人是否能取得赃物所有权未做规定。司法机关在追赃过程中具体的作法也各不相同。通行作法是,只要赃物仍然存在一律追缴;若找得到被害人且赃物非违禁物,即发还给被害人。这样常常使赃物的善意受让人得不到法律的保护,容易使公民觉得白己的私有财产受到了侵犯,滋生抵触情绪。

二、我国建立赃物善意取得制度的理论分析

第一,社会现实的要求。当前我国处于一个社会转型阶段,这个阶段社会矛盾突出,财产性犯罪频发,人们对于白己所有之物的安全需求更加强烈。赃物可以善意取得使人们放心大胆的进行交易,节约司法资源,有效的避免不必要的诉讼,很好的平衡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关系。

第二,立法统一的要求。立法者依据传统民法理论把占有物划分为占有脱离物和占有委托物。赃物和遗失物均属于占有脱离物,立法者对赃物和遗失物进行了区别对待,对遗失物适用善意取得,对赃物没有确切的说明,在实践中实行追究到底,实际上否认了赃物适用善意取得。

第三,民法学理论上的可行性。民法理论上对物权的变动必须遵循公示公信原则。物权变动的公示公信原则是指物权变动必须向社会公示,该公示对第二人而言具有公信力。赃物的善意受让人基于对物权公示公信原则的信赖而取得赃物的所有权,就应该给予其应有的保护。而如果仅因为赃物的特殊属性,而否定物权公示公信原则适用的普遍性。这将破坏物权法的权威,挫伤市场主体的交易积极性,从而失去对交易法律制度的信赖。

三、我国赃物适用善意取得的制度构建

善意取得制度是为维护交易安全的需要而对原物所有权人的所有权的限制,因而规定了严格的转让条件。由于赃物本身的特殊性质,除了满足受让人受让赃物时为善意和支付合理对价,并且转让的不动产或动产应当登记的已经登记,不需要登记的已经交付之外,还应受更为严格的转让条件限制。为了方便论述赃物的善意取得的转让条件,故将赃物分为动产和不动产分别进行论述。

动产赃物善意取得的转让条件。第一,经拍卖取得。拍卖活动遵循守法、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的原则,而且国务院负责管理拍卖业的部门对全国拍卖业实施监督管理。因此,拍卖具有法律权威性和很高的可信性,因而可以适用善意取得制度。第二,从公共市场上买得。公共市场指公开之场所,在广泛的商品交换中,从事交换的当事人往往并不知道对方是否有处分权,也很难对市场上出售的商品逐一调查。如果善意受让人得到财产后,因其所取得是赃物而使交易无效,则不仅要已经形成的财产关系,也不利于商品交换秩序的稳定和交易的顺利进行。第三,从贩卖同种类物品的商人处购得。贩卖同种类物品的商人是指以贩卖与赃物同种类物为业的人,其是否兼卖其他之物在所不问。从这种商人处购买物品时,第二人很难发现所买之物是否是赃物,因此,当他善意受让该物时,就应保护其利益。

不动产赃物善意取得的转让条件。由于不动产物权变动以登记为其生效要件,因此涉及到不动产的公示公信力。现代民法赋予登记以公信力,第三人善意信赖登记簿的权利表征,即使登记簿所表现的物权权属状态与真实的物权权属状态不相符合,受让人仍得以登记簿的公信力而应受法律保护。在权利观念化权属的今天,由于造假等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国家机关的形式审查,物权登记与物权真正归属分离的现象日趋增多,正如冒名顶替交易,受让人仅因为转让方为登记簿上的权利人便即可信赖其为真正的所有者,而无须仔细盘查以确定标的是否有权利瑕疵。因此,在不动产买卖中,受让人只要证明其查阅了登记簿并尽到了解处分人是否有完全处分权的注意义务,那么即可以推定其为善意受让人;如果真正所有权人认为受让人非善意,他需负举证责任,有证据说明受让人在受让赃物时已经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处分人无处分权。除此之外,需登记的动产在适用善意取得方而应准用不动产规则,在看受让人是否为善意方而,要求受让人不能仅仅信赖占有,还需要检查产权登记,看处分人是否登记权利人,或者是否能够提交相关的手续证明。

参考文献:

[1]王利明.物权法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270

[2]孙鹏物权公示论一一以物权变动为中心[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370.

[3]杨泽.论赃物的善意取得[J].法学研究,2010(2):168-169.

上一篇:论煤炭行业工伤保险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下一篇:试述滑稽模仿作品的法律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