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德语小品词的意义及用法

时间:2022-09-16 08:25:55

摘 要: 德语小品词,从词法的层面上来看没有词形变化,也没有比较级,属于副词类,词身通常都很短小;从句法的层面上来看,小品词不属于句子成分,而只与整个句子的情态有关,也不能被否定或被提问,不能位于句首,一般发轻音,可以省略。本文对常用德语小品词的意义及用法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德语 小品词 意义及用法

一、小品词的特征

在用德语进行日常交往中,人们常常会使用一些似乎和内容并不相关的词,这些词大部分只有三、五个字母构成,通常是属于连词、副词或者形容词,有词义。但是在日常对话中,按其词的本义来理解,句子是不通的,省略这些词又不会改变整个句子的意义,而正确理解这些词就能使句子生动活泼,明确地表达出说话者的心情和意图,这就是情态小品词。

对于这类词的研究,人们曾经有各种各样的名称:填充词(Flickw?rter)、填补词(Füllw?rter)、调味词(Würzw?rter)、小品词(Partikeln)、交际小品词(kommunikativer Partikeln)、表达情感小品词(emotional-expressive Partikeln)、情态小品词(Modal partikeln),语气小品词(Abt?nungs partikeln)。在各种各样的称呼中,人们更偏爱于情态小品词和语气小品词。比如:Johannes Erben将情态小品词定义为表达情感的词,尤其常用于口语交际,起加强语气的作用,在句子里与动词构成一个句法的和语音的统一体,它们通常跟在变位谓语的后面;Paul Grebe认为语气小品词是口头语言中经常使用的一些副词,目的是协调说话的语气,增加色彩。说话人使用这些词来表达他的惊讶、恼火、疑惑及无可奈何等情绪。

情态小品词主要有以下特征:从词法的层面上来看没有词形变化,也没有比较级,属于副词类,词身通常都很短小;从句法的层面上来看,情态小品词不属于句子成分,而只与整个句子的情态有关,也不能被否定或被提问,不能位于句首,一般发轻音,可以省略。

熟练地掌握情态小品词的意义和用法对于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是很重要的,因为人们在相互交往时不仅要表达其本意,还要表达其隐含的意义,即内在的心理状态,如无可奈何、不高兴、不耐烦、轻蔑、冷漠、意外、惊讶、个人的关切等,情态小品词就是表达这类情感的一种重要的手段。

下面就德语初级学习阶段十个最常用的情态小品词与其作为副词、连词或形容词的用法作一比较。

二、小品词的意义及用法

1.aber

a.作为连词,表示对比或限定,可翻译为“然而,但是、却”等。

Er ist reich,aber nicht glücklich.他很富有,却不幸福。

Aber das kann doch nicht wahr sein!可是,这可能的确不是真的!

b.作为情态小品词,表示强调说话人的情感,比如:肯定、惊奇、喜悦或者不满以及某种劝告,译成中文可以是“当然”,“真……啊”,“那”,“可要……啊”等。

A:Kommst du morgen mit uns zusammen?你明天跟我们一起来吗?

B:Aber natürlich!当然一起来啦!

2.auch

a.作为副词或者连词,意思是“也”,“同样”,“不论”,“即使”等。

Das kann Ihnen auch passieren.这种情况您同样可能遇到。

Du bist mir willkommen,wann immer du auch kommst.不管你什么时候来,我总是欢迎你。

b.作为情态小品词,①表示不仅同意对方说的话,而且有理由;②表达一种不确定性、怀疑、担心;③表示谴责、恼怒、惊异、诅咒。

Kann ich mich auch darauf verlassen?我真能对此放心吗?

Du bist auch immer der letzte!你怎么老是最后一个呢!

3.denn

a.作为连词,连接两个并列句,说明原因。

Ich gehe nicht mit,es sei denn,er entschuldigt sich bei mir.我不去,除非他向我道歉。

b.作为情态小品词,多用于疑问句,即可使提问的语气委婉自然,又可表示惊讶、怀疑、不耐烦或指责,可译成“啦、呀、呢”,“究竟”,“到底”等。

Keine Ahnung!Woher soll ich denn das wissen?不知道,我怎么会知道他在干什么呢?

Wer kann denn so ein teueres Auto kaufen?可谁会买一辆这么贵的汽车呀?

4.doch

a.作为连词或副词,表示转折,意为“但是”,“然而”,“仍然”。

Wir warteten lange,doch er kam nicht.我们等了很久,然而他没有来。

b.作为情态小品词,①用于陈述句、命令句、愿望句加强语气,表示肯定、否定、不耐烦、愤怒、惊奇;②用于陈述句形式的问句,表示怀疑和担心,希望得到安慰,中文可译成“不是……吗”,“啊”,“吧”,“就好了”等。

Er hat es doch schon gesagt?他不是已经说过了吗?

Du verl?sst mich doch nicht?你不会离开我吧?

5.eben

a.作为副词,表示在同一时间或者勉强达到,意为“刚才”,“刚好”;同时还可以作为形容词,表示“平的,平坦的”。

Das reicht so eben aus.这刚好够用。

Hier ist ein ebenes Land.这里有一片平坦的原野。

b.作为情态小品词,①强调某一事实不可改变,不得不接受;②赞同某一说法,但却不以为然;③缓和否定的语气。

Das ist eben nicht mehr zu?ndern.这就是不能再改变了。

Diese Wohnung ist nicht eben teuer.这套公寓并不那么贵。

6.einfach

a.作为副词或者形容词,意思是“单一的”,“容易的”,“简单的”等。

Das ist sehr einfach zu verstehen.这很容易理解。

Er spricht einfach und deutlich.他说话简单明了。

b.作为情态小品词,表示说话者对某一客观事物直截了当地表明其主观态度,使听者明确地知道说话者的决定,无须再思索或者讨论了。其含义是“干脆”,“索性”,“根本”,“简直”,“实在”等。

Warum hast du ihn nicht einfach gefragt?你为什么不直截了当问他呢?

Ich habe einfach keine Lust dazu.对此我根本就没兴趣。

7.ja

a.作为副词,表示对一般疑问句的赞同与确认,常与副词“doch”,“freilich”,“gern”,“gewiβ”,“natürlich”连用;用在陈述句的句尾且升调,是表示对别人看法的怀疑,或谨慎地强调自己说话的正确性以及委婉地请求。

Es wird heute regnen,ja?今天会下雨,是吧?

b.作为情态小品词,①在叙述句中总结性地确认已知的事实,加强肯定的语气;②在命令句中,强调愿望和要求。中文的含义“是……嘛”,“就是”,“一定”,“千万”,“可……呀”。

Er hat uns ja nichts gesagt.他是什么也没告诉我们嘛。

Das ist schwer,ja unm?glich.这很困难,简直是不可能的。

8.mal

a.作为副词,表示一个不确切的时间“曾经”,“一次”。

Ich war (ein)mal in Deutschland.我曾经去过德国一次。

b.作为情态小品词,在表达请求、要求或命令时的语气显得比较缓和,听起来更亲切和友好,意为“啊”,“吧”,“一下”。

Darf ich mich Ihnen mal vorstellen?请允许自我介绍一下!

Kommen Sie mal zu mir!到我这儿来吧!

9.nur

a.作为副词,表示有所限制,意思是“只是”,“只不过”,“仅仅”。

Er ist auch nur ein Mensch!他也只不过是个人。

Wir haben nur eine Stunde Zeit.我们仅有一个小时时间。

b.作为情态小品词,可以加强句子的语气:①在疑问句中表示关注、不安、惊讶等;②在祈使句中表示要求或愿望,还可以表示安慰或鼓励。中文的含义是“究竟”,“到底”,“千万”,“务必”,“好了”,“就是了”。

nur keine Aufregung!千万别激动!

Wenn ich nur Deutsch sprechen k?nnte!我要是会说德语就好了!

10.schon

a.作为副词,表示比预计的要快、要早、要多,或者在某事之前就开始了,意为“已经”,“就”,“早已”等。

Ich lerne schon drei Jahre Deutsch.我已经学了三年德语。

Er muss schon um sechs Uhr aufstehen.他六点就得起床。

b.作为情态小品词,①相信某事会发生,常用于安慰、劝说;②在命令句中表示不耐烦;③在反问句中表示强调,多用于轻视的语气;④表示有限制的赞同。

Das schaffst du schon.你是会成功的。

Das Essen schmeckt schon gut.Aber ich bin nicht hungrig.饭菜倒是很可口,不过我不饿。

参考文献:

[1]Johannes Erben:Deutsche Grammatik.Ein Abriβ.München, 1972.

[2]Paul Grebe: Grammatik der Deutschen Gegenwartssprache. Duden. Mannheim,1973.

[3]Luisa Kurtz,Friederike Koll:Historie der Partikelforschung. Aus StudiGer. Von Wikis im Sommer semester,2007.

上一篇:动物词与英语学习 下一篇:语篇中语境的作用与英语教学